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07年出现高达6.5%的通货膨胀率以来,我国再次面临着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压力,随着全球流动性的泛滥,控通胀成为近期央行货币政策的主要调控目标。人民币升值的通货膨胀效应自2005年汇改以来逐渐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较多的观点认为人民币升值能有效抑制通货膨胀,但从新汇制运行90多个月的宏观数据来看,抑制效应并不明显。本文从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角度,构建汇率的成本传递与流动性传递两种传导路径,剖析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的结构性特征。结果显示,汇率的流动性传递效应为负,而从长期看,成本传递效应在2005年汇改后出现结构性的变化,传递效应方向为正,弹性更显著。这说明人民币升值不仅没有抑制通货膨胀,反而驱动了通货膨胀,人民币汇率的通货膨胀效应在不同传递渠道中的方向与弹性各异。  相似文献   

2.
当前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主要是提高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人民币升值等"控"货币供给的政策。然而,频繁使用这些政策,抑制通胀效果不明显,却出现了经济增长放缓的迹象。为有效地治理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需要"控""疏"结合的宏观经济政策:一是人民币双向浮动,引导外汇流出,减少货币供给,抑制通货膨胀。二是疏导国内资金流向资本市场,恢复和发展中国股票市场,增加货币需求,减少货币供求差距,抑制通货膨胀。三是将目前的外汇"奖入限出"政策改变为"限入奖出"政策,包括对个人携带外汇、企业借入的境外贷款和外商直接投资等进入中国的外汇收取入境费,费率应高于人民币升值率加上国内国外利率差之和。四是将出口退税改为国内居民外汇储蓄补贴,藏汇于民。五是将汽车和家电企业的财政补贴改为给全国户籍人口每人发放3000-5000元的消费券,在改善民生的同时,增加货币需求,抑制通胀。六是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到1万元/月/人,以扩大消费,增加货币需求,遏制通胀。  相似文献   

3.
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在这一严重形势面前,中国没有果断地让人民币大幅升值,从而把通胀因素拒之门外或输出国外,是非常令人遗憾的。究其原因,是一些经济学家、金融学家夸大了人民币升值风险,致使舆论上下普遍讳言人民币升值问题。  相似文献   

4.
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在这一严重形势面前,中国没有果断地让人民币大幅升值,从而把通胀因素拒之门外或输出国外,是非常令人遗憾的.究其原因,是一些经济学家、金融学家夸大了人民币升值风险,致使舆论上下普遍讳言人民币升值问题.……  相似文献   

5.
世界经济增长共生视角下的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经济增长共生模式中,中国以其低廉的劳动力价值和要素价格具有比较优势,由此铸就了制造核心国的地位,形成了严重依赖外部需求的经济增长模式和特殊的人民币汇率决定机制。在这些约束条件下,人民币升值对当前的通货膨胀没有直接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是现有增长模式的产物,缓解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压力的根本出路在于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国际热钱与通货膨胀的棘轮效应,加剧了中国的通货膨胀。国际热钱涌入导致外汇储备迅猛增长,外汇占款增加,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形成了国际热钱不撤,通货膨胀难除的困境。破解此困境,需要以国际视野来制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货币政策,优化利率——浮动汇率政策组合,破除人民币升值预期,疏导国际热钱撤出,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从根本上治理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7.
近来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不断,中国向“世界输出通货紧缩”之说也相继出现,美国和日本的一些经济界人士纷纷提出人民币汇率应进行相应调整。人民币应何去何从?本文认为人民币存在对外强势、对内有长期通货膨胀压力的两重性,目前人民币升值弊大于利,人民币汇率应保持稳定。一、人民币出现升值压力的原因2002年12月初,日本财相盐川曾在各种场合宣称,将提交一份所谓的全球反通货紧缩计划,并将提请其他国家与日本一道通过一项协议,强行要中国将人民币升值,就像1985年西方国家签订《广场协议》强行要求日元升值那样。目前人民币出现升值压…  相似文献   

8.
1994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经济高速增长,9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较上年实际增长11.8%;二是高通货膨胀率,全年消费物价上涨24.1%,零售物价上涨21.7%,今年上半年势头虽有所减弱,但通胀一直在高位运行;三是对外贸易迅速发展.94年全年进出口2367亿美元,较上年增20.8%,在近年首次出现53亿美元的顺差.今年上半年出口又较去年同期增三成,创下了半年外贸顺差120亿美元的新记录,外汇储备猛增,上半年已达到630亿美元;四是人民币汇率坚挺,1994年1月1日并轨时人民币对美元的比价为8.7:1,目前已上升到8.3:1左右.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认为,通货膨胀导致货币实际购买力降低,从而汇率降低;汇率本身的升高会使进口增加、出口受限,不利于国际收支的盈余.然而,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是高通胀下出现了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为阻止升值过快,中央银行投入巨额人民币,造成控制信贷规模的困难.高增长速度、高通货膨胀率、出口增长迅速而进口受到抑制,本币升值、国际收支盈余迅速增加,这诸多现象的同时存在,在世界经济史上是少见的,用传统经济理论更难解释.如何看待当前高通胀下人民币汇率的攀升,人民币汇率走势将会怎样,这一走势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都是当前经济界所关注的,本文试从人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货币政策的角度回顾新中国建立初期对通货膨胀的治理。新中国建立前后势头凶猛的物价上涨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长期通货膨胀的持续作用以及军费所需导致人民币发行过多。为了抑制物价,必须实现财政收支平衡、通货吐纳平衡、物资供求平衡。陈云领导政务院财经委员会通过压缩需求,减少货币发行;调动物资、增加供给;并且坚决而又灵活地展开反封锁斗争。通过以上举措,财政收支的平衡促进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其对当今抑制通货膨胀的启示为:抑制通胀仍是经济工作的基本任务;货币资本与产业资本平衡仍是抑制通胀的基本要领;由于与新中国建立初期通胀的背景不同,今天抑制通胀决不可简单地依靠货币紧缩。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升值2%以后,关于人民币升值讨论仍在继续,因此通过均衡汇率来考察升值和升值幅度的合理性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以Edwards的均衡汇率模型作为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根据1994年以来的季度数据,使用ADF单位根检验、H-P滤波和协整分析方法,计算出人民币的均衡汇率值,并用实际有效汇率与所测得的均衡汇率进行比较,分析失调的原因,最后认为人民币合理的升值幅度在6%左右。  相似文献   

11.
[摘要]人民币持续升值好比一把“双刃剑”,对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既有利也有弊。如何制定和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以此缓解人民币升值所造成的压力,已成为亟待深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分析了人民币升值的经济效应,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如合理把握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和方式、打好政策组合拳、释放外汇储备调整外汇规模、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幸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经济学自诞生之始就肩负的当然使命.本文基于经济学幸福伦理思想解读外向型经济模式、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拉动内需、节能减排等若干热点经济问题,试图发现这些问题背后伦理原则的迷失和价值取向的混乱,为经济发展的幸福目标张目.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汇率改革对广西旅游业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业是广西的重要产业。在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背景下,有必要根据竞争优势理论和基于价格弹性角度分析人民币升值对广西旅游业入境旅游的影响,同时分析对出境旅游的影响,从而提出广西旅游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超 《理论界》2010,(2):60-61
2007年以来,人民币升值步伐明显加快,双顺差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升值对市场的影响如何,影响有多大,以及对于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及浮动弹性等问题仍然存在着争议。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本文通过人民币汇率改革对经济影响的分析,并认为人民币大幅升值将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要避免重蹈日元升值的覆辙。  相似文献   

15.
近10年来人民币汇率变动情况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人民币汇率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汇率制度的选择和人民币汇率是否应该升值的问题上。人民币汇率的合理水平又是基于汇率制度的选择。本文试从近 10年来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情况及其所带来的货币效应来分析人民币汇率面临的升值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建立引力模型,以1982—2011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从三个不同维度研究了人民币对外商直接投资与GDP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从总体效应来看,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每升值1%,外商直接投资减少1.63%;从地区效应来看,人民币升值对不同地区影响的方向和大小是不同的;从行业效应来看,人民币升值也会导致外资的减少。所以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注重优惠政策对不同地区的结构性差异影响是应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外商直接投资所造成不利影响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论人民币升值速度——兼对人民币未来汇率水平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垂龙 《学术论坛》2006,(12):105-109
人民币升值的内外压力均具备刚性,导致人民币仍会保持持续的升值预期。人民币升值会对经济增长、就业和金融风险等产生负面效应,但也会对贸易条件和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人民币升值的贸易收支改善效应不大。权衡利弊,认为人民币升值过快是弊大于利,宜取小幅度、慢性化、长期性升值的原则。文章还建议根据美元的不同走势来确定人民币的具体升值速度,并就未来几年人民币名义汇率水平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WTO后过渡期,我们面临着人民币升值、贸易顺差居高不下、流动性过剩和通胀压力陡增等诸多棘手的问题.对当前我国经济面临冲击的内外因素,以及在宏观经济调控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的应对措施是:首先应在国际市场上更大地争取话语权;其次应借鉴日本的应对措施;第三因势利导,弱化流动性过剩所产生的弊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宏观经济因素对中国股市的影响作了重点研究.首先分析了2008年中国股市的现况,其次从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国内生产总值上涨和利率等角度分析了这些因素给股市带来的影响,最后,提出发展完善中国股票市场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在过去10年的大部分时间中将通货膨胀有效地控制在了5%以下。但是,考虑到我国保险产品中保证利率低的特点,仍有必要研究通货膨胀对保险业的影响。总的来说,通货膨胀率和保险投资的收益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这是因为债券投资和银行存款占到了保险总投资的85%。通货膨胀对保险负债的影响则与保险产品的特点有关。通货膨胀对保险企业经营结果的最终影响取决于保险投资收益率提高和保险经营成本上升之间的平衡关系。通胀风险只是保险公司面临的诸多风险中的一种。有效控制通胀风险有赖于保险公司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