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北宋僧人赞宁是佛学家,也是翻译家。然而他的翻译研究却没有引起译界的足够重视。他编纂的《宋高僧传》开篇就对翻译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翻译史研究资料。在《宋高僧传》中,他总结回顾了我国的佛经翻译史,论述了翻译的起源、性质和功能,探讨了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
道德是人们行为的准则与规范,职业活动中则应该遵循职业道德,译者自然应该受到译德的约束。梁实秋是我国第一位将《莎士比亚全集》独立译为汉语的翻译家。他译德高尚,是译者的典范。该文首先论述道德、职业道德和译德问题,之后结合梁实秋对莎士比亚作品的翻译,从翻译动机、原作选择、翻译策略、对其他翻译主体的忠诚以及其他方面(如对待报酬的态度),论述这位翻译家的高尚译德,以期对译德理论研究贡献绵薄之力,并对我国译者有所教益。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翻译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一大批杰出的女性翻译家活跃在翻译领域.她们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外国文学翻译方面.在翻译方法上,她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译文忠实流畅;在翻译风格上,她们温婉、细腻、多样.她们都有着相同的成长环境,优越的家庭条件和良好的教养是她们成就的基础,优秀的创作才能丰富了她们的翻译技巧.尽管她们在翻译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她们的社会地位依然是边缘化的,她们应该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汪榕培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英语教育家、翻译家,在其大量的翻译实践基础之上提出了“传神达意”的翻译思想。通过对陶渊明《饮酒》(其五)4个英译本的对比,再次证明汪榕培先生“传神达意”这一翻译思想在翻译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翻译研究出现文化转向以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作用逐渐凸显,对翻译主体——翻译家的研究成为翻译研究的新领域.作为“几乎翻译了整个中国”的翻译家,杨宪益的翻译成就有目共睹.然而,由于他长期沉浸于翻译实践,鲜有谈及对翻译的看法与见解,学界对他的研究主要围绕其大量英汉、汉英翻译作品批评展开,尤其集中于《红楼梦》英译及鲁迅系列作品英译,较少有对他翻译思想的深层次、全面挖掘.为此,以杨宪益的诗人身份为突破口,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探讨其诗歌创作与诗歌翻译之间的关系,得出关于诗歌翻译与创作的启示,拓展杨宪益翻译思想研究的现实维度,为当代文学翻译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促织》是蒲松龄的文言小说《聊斋志异》中的名篇。从词汇、句子结构和理解三大方面对比分析著名翻译家张庆年和丹尼斯、维克多等的两种译本,体现中西译者作为不同的翻译主体的不同的译风,分析其译风不同的客观原因,以期对国内译者提高翻译质量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对西方翻译观的影响或多或少折射到了汉语的译作中。中国女翻译家在翻译描写女性的詈语时,冲破了性别对语言的限制,在她们的作品中体现出女性主义的萌芽。  相似文献   

8.
妇女从事翻译职业,西方始于文艺复兴时期,中国始于清朝末年.女性之所以能进入翻译领域,是因为在西方翻译被视为一种边缘职业,在中国则是因为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特别是清末女性开始接受西方教育从而推动了女性翻译的开展.女性翻译家在文化交流、政治革命、争取女权等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翻译实践中,她们通过各种策略对文本进行干预,修正性别歧视话语.在翻译理论研究领域,妇女发挥了重要作用.西方译论中的女性隐喻,要求译者对作者要像妻子对丈夫那样忠诚,实质上忽视了译者的创造性劳动以及对人类文明进步所起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翻译引入了性别译者的概念,拓宽了翻译研究范围,扩大了译者的主体性研究,凸显了译者尤其是女性译者的主体性。著名中国女翻译家朱虹对中国女性文学翻译有杰出的贡献,值得特别关注。本文将通过朱虹所译的《今天没有太阳》,来分析其在翻译中所体现出的女性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翻译中的性别差异一直为女性主义学者所关注。性别差异影响翻译家在进行翻译活动中翻译策略选择。此外,性别差异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影响翻译家的意识形态及文化标准。本文从性别差异角度分析、对比《飘》中的女性人物的外貌翻译,说明译者的性别身份影响其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11.
通过翻译研究的纵观视角管窥翻译家梁实秋的翻译思想,在分析梁鲁论战的基础上梳理了梁实秋是如何提出其翻译思想以及其如何将"存真论"的翻译思想实践在莎剧翻译活动中。  相似文献   

12.
林语堂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之一。他的译文传神、达意。分析译文《扬州瘦马》既能赏析林先生传神的译法,又能在教学翻译这一门课程中起到指导作用。本文就林先生在翻译时所采取的各种译法,特别是在处理动作动词和中文常用句式时的娴熟技巧作了透彻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从红楼梦英译文看中国古典小说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对它的翻译涉及到很多中国古典小说翻译的难点。这篇论文主要援引中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及其夫人戴乃迭以及美国翻译家大卫.霍克斯对《红楼梦》翻译的版本以讨论他们关于文化内容,习语典故,诗词,以及人名等方面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4.
1880年传教士丁韪良首次将《木兰诗》翻译到西方,其后百余年间,亚瑟·威利、傅汉思、宇文所安、翁显良、许渊冲、汪榕培等中西著名翻译家都推出自己的《木兰诗》译本。本文收集了《木兰诗》的32个英译本,囊括许多前人未曾关注到的译本,是目前学界最为详尽的《木兰诗》英译成果整合。通过将《木兰诗》的英译成果划分为西方传教士和业余翻译家、西方汉学家和专业翻译家、中国专业翻译家、年轻学者和互联网翻译四个时期,对不同时期《木兰诗》英译本的时代语境、译者风格、译本形式等特征进行考辨,呈现了《木兰诗》“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译介历程。  相似文献   

15.
最近接连拜读了钱歌川老先生论翻译的几本书。钱老学贯中西、精通古今,经验之谈使读者受益非浅。但他在《英语疑难详解续篇》(P.340.)、《翻译漫谈》(P.53.)、《翻译的基本知识》(P13、P139.)中提出的“西风东译”的论点,我却不敢苟同。钱老认为熊式一先生的《西厢记》英译本将“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塞燕南飞”中的“西风紧”译成Bitter is the west wind是错误的,应改译为Bitter is the eastwind,这样才不会与英国人的观念发生矛盾,因为英国的west wind是温暖的。翻译家方重先生与钱老不谋而合。他在翻译英国诗祖乔叟(Geoffrey Chaucer  相似文献   

16.
关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中的译者主体性一直争论很多。通过把女性翻译家茅于美的李清照的词的英译和许渊冲的译文的表层结构进行对照后认为,茅于美作为一个女性译者在翻译女性作品时体现出来的女性译者独特的主体性优势。  相似文献   

17.
关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中的译者主体性一直争论很多。通过把女性翻译家茅于美的李清照的词的英译和许渊冲的译文的表层结构进行对照后认为,茅于美作为一个女性译者在翻译女性作品时体现出来的女性译者独特的主体性优势。  相似文献   

18.
傅雷是我国杰出的法国文学翻译家,同时还是一位造诣深厚的艺术家,他对于绘画有着独到的见解和鉴赏力。傅雷深厚的艺术修养、对绘画的真知灼见在"神似"说、傅译风格、创作者的素质、融合和谐观念四个方面,对他翻译思想的形成和翻译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人们普遍认为诗歌不可译,或者说无法再现原作的原姿原貌。翻译家汪榕培先后将《诗经》、《老子》、《易经》、《邯郸记》、《陶渊明集》、《墨子》等翻译成英语,并赢得了普遍认可。汪榕培在翻译实践中一直遵守"传神达意"的翻译标准。结合汪榕培翻译的《枫桥夜泊》,从"传神"和"达意"两个方面,与《枫桥夜泊》的其他几个英文译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汪榕培翻译的《枫桥夜泊》更能做到"形神兼备",即"传神地达意"。进一步分析"传神"与"达意"的关系,并指出"传神达意"是较好的诗歌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20.
杨绛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评论家和翻译家.仅翻译一项,其造诣在海峡两岸是屈指可数的.文章讨论了杨绛先生<失败的经验>一文中涉及的翻译问题,从翻译的定义与标准、翻译的过程以及"翻译度"等方面简要论述了杨绛先生独特的译学见解,以及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以翻译实践为根本的务实的翻译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