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在语言作为思想本体的层面上,现代白话与古代白话有质的区别。"五四"白话文学运动的发起者们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现代白话的现代思想性质,他们关于提倡白话和废除文言的理由并不具有根本性,他们是在语言工具的意义上发动新文学运动的,但却意外地导致了思想革命。"五四"白话文学运动从根本上不同于晚清白话文运动和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大众语文运动。  相似文献   

2.
<好的故事>是一个幻境,却浸渍着诗人故乡的色泽,它是鲁迅渴求温暖和热情并以此抗衡内心世界中阴冷情绪的一次理想之旅、"回乡"之旅.  相似文献   

3.
"诗言志"以语言符号的神秘,揉和了长远时间里那些或隐或显的历史的、哲学的、宗教的等文化因素,在巫觋特定的仪式中生成了这样一种独特的文化存在.本文对于"诗言志"的解读,重在考察其在开放的历史时空中对流动着的具有不确定性的文化情境与其互动生成之关系,以揭示其发展与嬗变.  相似文献   

4.
"语言交换的经济"理论是布迪厄社会语言学的核心思想.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语言是一种可供交换的经济资本;语言交换有一定的市场与调节规则;语言交换是言说者运用策略与技巧的言语行为;语言关系总是符号权力的关系."语言交换的经济"理论表明,在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各种社会主体与有资本形式有很大差异.该理论也揭示了隐藏在言说者背后的诸多复杂社会因素,揭示了语言交换在权力关系的无形操纵下,人们为了利益运用各种策略进行"交换"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5.
保留"矛盾",消解"悖论"--评克里普克、伯奇的"解悖方案"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黄展骥 《晋阳学刊》2001,72(6):59-65
"初始谎者"悖论早被中、印和希腊三个古国独立地消解了.他们发现"自涉"加"否定"产生矛盾.但是,他们并没有消灭(或压制)"仅是矛盾",这是正确的.因为,矛盾存在于语文里是正当的、合法的.赫拉克利特提出"亦此亦彼"悖论(矛盾可同世而立,矛盾句被证明为真)否证不矛盾律.欧布里德提出"强化谎者"悖论,挑战不矛盾律,迄今无公认的消解方案.整个20世纪是历史上"解悖"的第三次高潮,比前二次古希腊和中世纪的研究深入得多,也广泛得多.有三个最著名的方案塔斯基的"层级"方案;克里普克为了弥补塔的缺失,提出"根基(非赋值)"方案;直至近20余年来,伯奇为了弥补克的缺失,提出"语境敏感"方案.这三大方案的共同"大缺失"是,以消灭(或压制)"仅是矛盾"来消解"矛盾被证",均是削足适履的方案.而我们向来的方案就是,既保留"仅是矛盾"于语文里,又能指出"强化谎者"悖论犯"复合命题"谬误,"矛盾被证"不能成立.这样,2000多年来的"强化谎者"悖论就被简易地消解了.  相似文献   

6.
广松涉认为,胡塞尔的“意向性本质直观”不过是人们交互主体地、观念地、逻辑地把握事物的纯主观意识形式,是观念的符号。但实际上,人们对事物的观念把握或“本质直观”,如果脱离人们的社会实践及主体际交互主体的语言交流,它们是很难实现的。因此,这就需要对人们是怎样通过社会实践和相互间的语言交流而形成了他们关于对象世界的对象意识、以及这种对象意识的双重认识构造和“四肢结构”关系予以理论的解析。于是,广松涉独具特色的认识论由以形成。  相似文献   

7.
"蛊惑家"在雅典民主政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是雅典公众舆论的制造者,公民大会政策的建议者.作为民众的代言人,"蛊惑家"对于雅典民主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但是,伯里克利之后的雅典"蛊惑家"逐渐失去了伯里克利制约公民的能力和个人魅力,并逐渐偏离了他们原本的职能.  相似文献   

8.
元伦理学家从语言的不同角度对价值词"good"(善、好)的意义得出了不同的看法.直觉主义者认为"善"是不可定义的,情感主义者认为"善"是妄概念,是情感的表达,规定主义者认为"善"是赞许的规定语言.他们对价值词的语言分析可以廓清我们使用这类词时的不同的语言场合,使表达更清晰明白,也揭示了价值哲学发展的困境,但遮蔽了价值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立足于人的本性来把握人的需要的本质,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所一贯坚持的立场和方法.在他们看来,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质属性.这个属性对人的重要性突出地表现为失去人的固有需要,就没有人的存在.可以说,人的需要本性是"以人为本"观念的最为基本的哲学根据.  相似文献   

10.
"河汾诸老"是金末元初隐居或半隐居于河汾地区的一个创作群体.他们希望身居官位,建功立业,安定天下,但理智告诉他们,这是不可能的.于是他们想从忧患中挣脱,将理想放弃,在山林中寻找隐居生活的乐趣.但扎根心底的济世情结却无法解开,从他们身上,可见古代文人共同的痛苦.  相似文献   

11.
印度尼西亚华文散文,经历了由吟咏漂泊的游子之歌到面向印尼当下生活的转变,但作者的内心深处仍渴望保留自己的文化之根.散文中"故乡"由昔日单一的指向演变为互为表里、互为补充的双向所指既指华人的现实家园,即蕴涵着作家生命与社会认同的"实体性故乡";也指华人的文化家园,即华族族群精神所系的"精神性故乡".在两个家园背后,表现了华人在现实和文化上的双重流浪中试图摆脱困境、寻求新生的美好理想.  相似文献   

12.
泰华文学诞生于上世纪初,它伴随着中国国内革命战争和反侵略战争以及移居泰国的中国文化人的文化活动而发生发展,伴随着泰国本土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而演变。在泰华作家中,潮人作家不仅人数众多,而且一直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无论是泰华报刊的创办和运作、文学社团的组织和活动、以及文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以及文学创作的实绩,潮人作家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潮人作家的文学活动和创作业绩进行总结梳理。  相似文献   

13.
马婷 《理论界》2014,(7):59-61
在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的情况下,汉语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却令人忧虑。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英语形成了语言霸权,二是我们自己重视不够。然而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凝聚力的基础,我们必须坚守汉语的地位。目前可从汉语国际传播、汉语使用规范、教育选拔制度、汉语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入手巩固、加强汉语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4.
当代藏族作家的创作面临多元文化背景,多元文化背景成为藏族作家创作的大语境。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实现藏族文化的现代性转换等问题成为当代藏族作家文化身份建构的首要问题。藏族当代作家既要大力弘扬民族文学,又要在重建中国文学中发挥作用;既要面向全球化,又要增强本土认同。努力使当代藏族文学既借全球化话题和语境获得新的增长空间,又保持民族的审美经验传统和民族文化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5.
泰国瑶族源自五岭地区的湖南、广西、广东,在脱离母体后,泰国瑶语发生了变化。在词汇构成方面,两地瑶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泰国瑶语较多地保留了民族固有词和文化习俗词,而国内瑶语有些固有词已不见于口语,仅存留在歌谣里,大量的文化习俗词也逐渐消失;泰国瑶语中的借词除共有的老汉语借词外,还有泰语以及其他东南亚语言借词,国内瑶语则限于汉语西南官话借词;泰国瑶语新词的借用方式倾向于半音译半意译,国内瑶语则更多地直接搬用;泰国瑶语有一些新创词,创词方式也多用固有词素和语序,国内瑶语则很少有新创词。  相似文献   

16.
胡适认为,白话是"活"的语言,言文一致,优美而适用。他从白话化和历史进化的双维同构视角,发掘、建构了一部中国白话文学谱系,并且指出它是中国文学的正宗。他认为大多数唐诗都是白话文学、或近于白话的作品,代表着文学演进的正确方向。这种新的阐释不仅是对唐诗遗产价值的肯定,也是对东方文化中具有普世意义成分价值的维护。胡适的"白话文学(唐诗)"观与他对祖国本土文学资源有较多的感性认识相关,但主要还是得益于世界文化史、科学史和学术史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庄伟杰 《云梦学刊》2014,(3):99-104
何谓“域外汉字文化圈”,它与海外华文文学有何关联?进一步说,既然是域外,那么其圈内汉语文学是否属于华文文学的一部分,它们之间有何异同?把域外汉字文化圈与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链接互动,我们能获得什么资源和启示?另外,在通常情况下,一提起“海外华文文学”,人们一听就明白这是指在中国以外的用汉语书写的文学(作品).既如是,为何学术界还有“世界华文文学”、“域外文学”、“华语语系文学”、“全球华文文学”、“海外华人文学”等一系列相关的概念出现呢?这又是一个令人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时尚文学与杜拉斯、村上春树、日本动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忠顺 《河北学刊》2005,25(3):192-196
当前中国时尚文学最热衷于追逐和效仿的,莫过于法国作家杜拉斯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了,而后又有日本动漫的强劲影响显现出来。时尚小资女性文学对杜拉斯的效仿,一是其《情人》成为这些作家“身体写作”的师从文本;二是其叙述方式及语言成为这批作家的艺术追求。村上春树以其令人心旌摇曳的忧伤传达西方消费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从而对青春文学造成广泛影响。以《幻城》为代表的奇幻文学的出现,显示了在铺天盖地的日本动漫熏染中成长起来的郭敬明们一代所享有的与前辈完全隔膜的文学影响资源。而由村上春树、日本动漫的影响所呈现的,是一条应予重视的西方→日本→中国之时尚大众文化影响的国际航线。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具有社会性;翻译,作为语言沟通的桥梁,对于跨文化的国际信息传递尤为重要。在某种意义上,翻译文学可以被作为汉语言文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汉语言文学与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许多文学翻译都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20.
申富英 《齐鲁学刊》2005,(3):110-112
庞德从中国古代绘画的技法和意境的处理上获得了许多灵感,并从中国汉字的象形性特征中找到了对意象漩涡理论的最简洁也最富有表现力的范例。庞德的许多诗歌作品实际上是在翻译的基础上对某些中国古代诗作的再加工,从中可以看到庞德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古典文学的多方面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