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北京白云观出土战国陶罐上的陶文"■"应释为"喜"字,误释为"蓟"字的原因在于陶文著录中的倒置,类似的情况在《陶文图录》、《古陶文字征》、《古陶文汇编》、《陶文字典》等书中均有不少。  相似文献   

2.
《陶文图录》收录了大量的齐、邾、滕陶文,其中有许多疑难之字尚待考证,如"《"、"起"、""、"姕"、"狼"、"猒"、"(癹阝)"、"、"戊"、"早"、"脊"等字。临淄后李出土的一方原释为"左酷右柘"齐陶文,应释为"左酷右户"。  相似文献   

3.
新泰陶文考     
新泰陶文是2002年出土于山东新泰的战国晚期齐国陶文.在对陶文的"朔""僕""惄""叔""(牜)""(月它)""不""宴"等字进行考释基础上,对新泰陶文释文进行全面整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本期导读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文·史·哲”栏目隆重推出了我国著名古代文学评论家陶文鹏、历史学家祝总斌和龚延明的文章。陶文鹏《论宋词浪漫神奇之“造境”》,认为滥觞于屈原的《楚辞》,又在唐代李白、李贺、李商隐等众多诗人的作品中放射出奇光异彩的浪漫主义诗歌传统,  相似文献   

5.
《南都学坛》2019,(5):1-4
陈直在《关中秦汉陶录》中著录一件汉代文物"汉小儿受赐陶盖",外围文字"小儿受赐天佑世昌",内围文字"长宜子孙",其中"小儿受赐"文意不明朗。对照相关文献,"小儿"可以理解为"受赐"所得。如此与"天佑世昌""长宜子孙"形成合理的逻辑关系。"小儿受赐"陶文与汉代常见的"宜子""宜子孙""长宜子孙""永宜子孙""保子宜孙"等出土文字资料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内涵。作为重要的文物信息,透露出当时社会在宗法制传统影响下对于"子孙益昌"的普遍而深切的期待,从而具有儿童生活史料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将乐稥斋所藏的沂水陶文拓片与天津静海县西钓台遗址出土的陶量上的文字进行对比可知:沂水陶文应释作“陈枳尚”,与静海陶量“陈枳忐”,均读为“陈枝上”;“枝上”,即树枝之上,取高高在上之意;“陈枝上”为立事者的名字。  相似文献   

7.
秦印的研究经过历代学者的努力和90年代西安秦封泥的大批出土与确认,学术界终于认清了秦印的真实面目,建立了秦印的客观标准。秦陶文中有两类抑印陶文,风格特征与目前所建立的秦印标准大不相同,为战国晚期秦到统一秦时期很有特色的两类秦印。第一类为秦兵马俑上不规则的抑印陶文,风格粗犷,应当为用木片或陶片刻划成印后拍印到兵马俑上。第二类为出土秦陶器上的抑印陶文,应当为制陶工人的私印。这两类印为专用印章,它们的确认,丰富了对秦印的认识,扩大了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8.
作者提出的“中国文明本土起源说”认为中国文明的起源为本土的龙山文化即所谓的东夷,从城邦起源与文字起源的比较文明角度论证了,中国东部城邦与古代陶文是中国文明建立的标志。考察了东部古代帝王的西迁过程,指出陶文成为甲骨文字的前身,为争论已久的中国文明起源讨论提出了新的证据与说法。  相似文献   

9.
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秦文化的研究受到一定的影响。考古发现的秦简牍、封泥、金文、陶文等,反映了秦社会方方面面,给秦史研究工作者提供了难得的资料,极大地促进了秦文化的研究,使很多历史上难以说清的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0.
<正> 私家目录在我国目录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与官修目录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共同推动着目录学事业的发展.私家目录始于南朝宋王俭的《七志》和梁阮孝绪的《七录》,隋唐继有所作,至宋、明两代,达到兴盛和繁荣阶段,使私家目录在参考使用价值上,有的和官修目录并行,有的在著录分类与考订的方法理论上提出了新的见解,这在目录学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改革布新的作用.一、首创版本著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