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珣是五代西蜀花间词人中的一名重要作家.他的词风清新明丽,主要体现在白描手法、清新优美的意境、清丽自然的语言和清空善转的结构等四个方面.李珣的这种词风赋予了其词与花间风调有别的艺术风采,不仅为浓香腻粉的花间词坛增添了一道清新明丽的风景线,也因此奠定和确立了他在花间词坛乃至五代词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李是五代西蜀花间词人中的一名重要作家。他的词风清新明丽,主要体现在白描手法、清新优美的意境、清丽自然的语言和清空善转的结构等四个方面。李的这种词风赋予了其词与花间风调有别的艺术风采,不仅为浓香腻粉的花间词坛增添了一道清新明丽的风景线,也因此奠定和确立了他在花间词坛乃至五代词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知人论世"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模式.随着词创作的兴盛,"知人论世"出现在词学批评中.由于"知人论世"属于儒家诗教范畴,而词具有明显的娱乐艳情性质,"知人论世"在早期词学批评中时时表现出矛盾和悖离的一面.苏轼"指出向上一路"开拓词境以后,伴随着以诗入词、以文入词的深化,"知人论世"批评模式在词论中找到了契合点,并且伴随着词体的推尊而不断发展."知人论世"批评模式在清代词论中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的角度解读李清照的词,其艺术特点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以寻常语度入音律,含蓄蕴藉;借物隐括身世,倾吐心曲.  相似文献   

5.
再度审视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照的词婉约、清新、忧愤、深沉。李清照的词,倾诉真挚情,善用白描法,熔炼家常语。前期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的生活,多写闺情,轻盈曼妙,人称“望夫词”。后期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执着沉痛。其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在词坛中独树一帜,称为“易安体”。  相似文献   

6.
以<与朱元思书>为代表,吴均与友人书札的山水小品,其清峻脱俗而又不失富丽精工的格调,绝立于"绮觳纷披,宫徵麋曼"的齐梁文坛.同时也营造一种清新恬淡的"无我之境".  相似文献   

7.
诗情画意的美好体现--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其一,王诗善于运用虚实相间的粗线条勾勒画面的手法,来表现一种意境;其二,王诗语言高度清新洗炼,朴素之中含有润泽的华采,具有"清腴"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苏东坡女性词不仅数量多,且风格多样,既有符合传统词之审美特质的闺情词,又有融主体意识与女性题材为一体的见意词、衬染词等。苏东坡后两类词所抒发的主体情志,所创造的清新高远之词境,是其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新的审美倾向,在词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对宋代词的繁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苏(轼)词到姜(夔)、张(炎)词贯串着一条主线,即对清境的追求,这种清境的形成受到禅宗较大影响。清境是禅境的一种,禅意是清境的来源之一,禅意与清境的有机交融即形成禅意清境,这种禅意清境在词作中多有表现。姜、张词的禅意清境有继承苏词的一面,也存在明显的不同,具体来看,表现在四个方面:1.苏词多具体的禅理禅意,姜、张词多泛化的禅宗审美符号;2.苏词重人生感悟之清旷,姜、张词重自然山水之清幽;3.苏词重精神意度之清,姜、张词重形态外貌之清;4.苏词乃阔大超迈之清,姜、张词乃细微精巧之清。  相似文献   

10.
在《蕙风词话》及相关的论述中,词境是况周颐经常提到的问题。认为"静境"是词中很重要的境界,也是词的最高境界"穆境"的重要特征,常常以此作为词学的批评标准。况周颐强调的"静境",一种是审美状态,一种是审美境界。"静境"的创造可以从内心及作品两方面来创造。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列为同一层次,同属他最推崇的境界,并在其<人间词>的创作实践中,倾向于"有我之境".与冯友兰将"天地境界"鲜明地确定为人所可能有的四种境界中最高境界相比,可见出王氏词学理论上的朦胧也是他哲学思想、人生观上的朦胧.  相似文献   

12.
以《与朱元思书》为代表,吴均与友人书札的山水小品,其清峻脱俗而又不失富丽精工的格调,绝立于"绮縠纷披,宫徵糜曼"的齐梁文坛。同时也营造一种清新恬淡的"无我之境"。  相似文献   

13.
朱敦儒是宋南渡时期的重要词人,宋人汪莘曾将他与苏轼、辛弃疾并称为“宋词三变”,这个“三变”论从很大程度上是就朱词的风格而言。朱敦儒的词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概言之,朱氏早期词风以密丽和狂放为主,中期转为疏朗和沉郁,而清新与通俗则是晚期词作的主导风格。  相似文献   

14.
月人乃当代著名词人,其词植根于现实生活,凸现时代精神.形式恪守"倚声填词"的圭臬,又善于创调.词境不减宋人高处,卓然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15.
元好问是"金代词坛的殿军和巨擘".这里通过对元好问的词风以及其性格特征的分析,认为元好问经历了金末社会大动荡,致使其性格中既有软弱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进取的一面,而这种双重性格特征促成其词风兼具清健爽朗和婉丽纤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从张炎《词源》论姜夔词"不惟清空,又且骚雅",后人多以"清空骚雅"说姜夔词.然"清空骚雅"究竟是何义,则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其"清空骚雅"可用九个字概括,那就是:意之清、境之空、风之雅.  相似文献   

17.
前人多注意到辛弃疾的"慷慨悲歌"和"委婉清丽"两种词风,对其谐谑词类作品却很少留意.辛弃疾这类谐谑词或讽刺丑恶,或自嘲自解,在看似幽默中透出苦恼的笑.这些特点的形成与南宋的社会现实,作者危难的政治处境、睿智机敏与坚强坚韧的品格修养及精深的艺术造诣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元代后期的诗坛"奇才益出",世俗化审美倾向和"新变"之风盛行,以复古为革新的潮流给元诗带来繁花似锦的局面.萨都刺创作的宫词、丽情乐府、竹枝词等描写女性和爱情的艳情诗,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中产生的,体现了文学的社会性与时代性.他的这类作品别开生面,形成绮丽清新的富于个性的艺术风格,奠定了萨诗的多样性特色.  相似文献   

19.
词心说     
"词心"虽系晚清词论家提出的一个词学范畴,但却揭示了唐宋以来词人在创作中独有的心理状态:或"一往而深,而怨悱不乱",或出于至情至性,所谓"不能不尔"。正是由于这种种"赋情独深,逐境必寤"的词心表现,才可能创作出与诗、曲、散文等其他文学样式不同的具有独特美感的词情词境。  相似文献   

20.
况周颐词论的核心思想凭借几个重要的词学范畴得以阐扬.在对况氏词论与桐城派文论加以比较后发现,刘大櫆提出的"重"、"钝拙"、"大",恽敬推扬的"厚"、"坚"、"大",与况周颐"重、拙、大"之间丝牵绳连.同时,梅曾亮文论、诗论以"真"为核心,强调"吾之诗"、"吾之境"、"吾之性情",而况周颐在其词学理论体系中也设定了一个重要前提即"真",并强调"吾词"、"吾心",两人观点若合符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