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吐蕃”、“羊同”等汉译名称,一直是藏学界所讨论的课题之一。日本著名藏学家佐藤长先生利用大量的藏文、汉文及西文资料,又对此做了考订和探讨,同时还对古代西藏、印度的交通路线和一些国际上著名的藏学家的观点提出了不少质疑,文中不乏高见,特从日本《东洋史研究》第35卷第1号译出,供我国藏学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对外交通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与佛教文化交流的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在中古时期(汉-唐),佛教僧侣西行求法,东来传教,或陆路,或海路,往返于中国本土与域外诸国之间,是古代东、西方交通往来的重要内容.中外僧侣东来西往主观上是为了弘扬佛法,他们或逾越流沙,或泛漾洪波,着其先鞭,导夫先路,客观上促进了中古中国对外交通路线的开拓和发展.佛教僧人西行求法亲见亲闻的纪行之作,不仅大大充实了中外交通史的内容,而且可以与正史文献参照比勘,成为我们研究中古中外交通史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3.
唐前古小说,抉异呈怪,不仅历代好之者甚众,且于小说史也大有价值,故搜求整理者代历代不乏。但考察前代的搜求整理,却总是不能尽如人意。李剑国先生的《唐前志怪小说辑释》,在借鉴《古小说钩沉》与《唐人小说》体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辑释体,创制出了一个古小说整理乃至古代典籍文献整理的科学体例。  相似文献   

4.
长江是历史上四川对外的重要交通路线 ,而三峡则是这条交通路线的必经之道 ,是川鄂交通的咽喉 ,是连接我国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 ,是王朝东西交通的漕运干道。三峡水上交通的开发经历了先秦、秦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四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三峡水上交通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了沿江居民经商观念的形成、过境转输的发达、官府关税的巨增及大批城镇 (市 )的崛起  相似文献   

5.
长江是历史上四川对外的重要交通路线,而三峡则是这条交通路线的必经之道,是川鄂交通的咽喉,是连接我国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是王朝东西交通的漕运干道。三峡水上交通的开发经历了先秦,秦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四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三峡水上交通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了沿江居民经商观念的形成,过境转输的发达,官府关税的巨增及大批城镇(市)的崛起。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讨论钱锺书致力于古代小说研究的经历,该项研究在他全部学术工作中的重要性,他的小说观以及独特贡献和极具个性的治学方法。从《小说琐征》《小说识小》到《管锥编》,古代小说始终贯穿在他的研究工作之中,是他的学术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对《管锥编》的征引情况进行了分析,明确了钱氏对古代小说的兴趣所在,进一步说明和印证了他的学术风格。他重视考释辨伪,善于打通藩篱,超越时空和学科界限,从古代小说中熔铸提炼和发现钧辑具有理论价值的东西。他在古代小说研究领域的独特贡献,值得学人充分重视,他所独创的科学严谨的治学方法,更值得古代小说研究界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7.
汉语方言中有许多生动的词汇,同时也保留着不少词的古音古义。使用方言的人知其义而未必知其本源,当然对有些字和词语的写法也就无从谈起。为此,选取山西平遥方言中的几例字和词语进行考释,以求知其然,亦能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8.
敦煌变文中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唐五代口语俗语材料。王重民等编校的《敦煌变文集》是搜罗最完备的辑本,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增订本,第三版)考释变文中的俗语词,颇多发明。近读变文,偶有所得,随手札记;这里摘录其中若干条。引文  相似文献   

9.
说“义”     
对“义”字的口头语言和古代文献的部分意义用法进行归纳,认为从先秦到现代,“义”字都含有“与众人共同抵御灾难”及“分财与人”的意思。又通过分析同源词来推求古义,考释出“义”字的本义应是分配猎获物分得公平。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思想史上“义”字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择取分别与古代服饰和戏剧文化有关的两组四川方言词,联系地区民族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对其读音变化、词义引申和使用范围的变迁进行考释。“窑裤”一组词音义的变化,展示了古代衣着风貌,反映了四川古代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生活水平;“幺台”一组词则记录了四川古代地方戏曲文化、巫文化与宗教文化繁荣发展的历史。方言词具有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留作用,方言词语的考释则是中国文化史、地方史研究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1.
古青海路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路在古代中西交通上的地位和意义,以及它作为著名的“丝绸之路”中国境内一段重要的交通路线,早已为人所知。中外学者们都作过一些考证,基本上明确了这条道路兴盛、衰落的时间及行走的大致路线等。但是,这些论著大都是从其他角度来论述,因而难免有遗漏和欠妥之处。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专门对此路作一番考察,时间从汉代起至北宋止,大约一千三百多年的时间。如有错误之处,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烹饪即"炮生为熟",对人类的生存意义重大。文章参考古代文献典籍,按照烤炙阶段、水熟阶段、油制阶段的烹饪发展历程,考释了《说文解字》中有关烹饪方式的汉字的意义,并分析了这些汉字的形体特点,从文字学角度勾勒出烹饪发展概貌并阐释了火在烹饪中的作用,以加深对古代饮食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日知录》的训诂成就主要体现在经学考辨、史学考辨、考证典章制度、考释文字、考释词义、解释句意、揭示修辞手段、考释用典和校勘文字等方面。《日知录》的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顾炎武对经学、史学的考辨,对清代学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二,顾炎武对小学(文字、音韵、训诂)的研究,对清代学者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三,顾炎武开启了清代"实事求是"的治学学风。  相似文献   

14.
上古时期人类有关语言本质问题的探索历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古时期人类对语言本质问题的理解与认识,初迹于东西方的一些与之相关的神话传说,生发于哲学意义上的古人对世界的认识与思索的开启。以古希腊、古印度、古代中国为代表的古代先哲们在这一时期不同程度地对其所触及到的有关语言本质问题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并不同程度地萌生出诸如语言工具说、语言符号说、语言本体说等诸多意识,取得了不少为后世语言哲学理论所瞩目的卓越成果。  相似文献   

15.
“重拾中西方古典学问坠绪,不仅因为现代性问题迫使学问回味古典智慧,更因为古典学问关乎亘古不移的人世问题”,这是中山大学中国哲学研究所、比较宗教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小枫、陈少明主编《经典与解释》的学术初衷。最近,《经典与解释》第1辑《经典与解释的张力》、第2辑《柏拉图的哲学戏剧》,已由上海三联书店于2003年10月、12月先后出版。每一辑除“论题”外,还设置了“古典文本研究”、“思想史发微”、“书评”栏目。据悉,《经典与解释》第1、2辑出版后,备受学术界的好评。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在甲骨文字考释方面有辉煌成果,文章从“实践与成就”“思想与方法”“地位及影响”三方面论述郭氏甲骨文字考释研究。《甲骨文字研究》《殷契余论》《卜辞通纂》和《殷契粹编》等著作是郭氏甲骨文字考释的重要实践及成就。郭氏的甲骨文字考释思想及方法总结有六:古代社会研究与甲骨文字考释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互证、跨学科综合考释甲骨文字、借助字形分析考释甲骨文字、结合辞例内容考释甲骨文字、利用汉字演变特征考释甲骨文字。他的许多观点及研究对甲骨文字考释影响深远,甲骨文研究的百年间取得的成就多与郭沫若的探索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17.
在卷数浩繁的敦煌佛经写本中,存有大量的藏外佚典及疑伪经。这两部分佛教文献中有不少可推断出其大致的撰、抄时间,是原始可靠的全新语料,对于中古、近代汉语的词汇研究具有填补空白的价值;对敦煌古佚和疑伪经中的词语加以考察,还可以为一些大型辞书的修订提供诸如纠正误释、增补义项、提前例证、扩充词条等方面的参考。本文择取新近所研读的敦煌古佚和疑伪经中的部分词语试加考释。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都城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集中体现和最高象征.对七大古都进行比较研究,对于我们认识和掌握古都文化的发展规律,进一步认识七大古都、包括北京文化的特色会有不少好处.主要研究了中国古代定都的原则和迁都的趋势,认为"险、富、便、美",即军事上固若金汤,经济上富甲天下,地形环境上山川秀丽,交通上四通八达,是中国古代定都的最佳原则.而由西向东、由南向北,最后选择了北京,则是中国古代迁都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19.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罗依果博士(Dr.Igor de Rachewilfz)的新著《孝经的古蒙古文译本》一书,在1982年已作为西德《中亚研究》第16辑的增刊出版,全书共109页,主要部分是导言、古蒙古文原文的拉丁字音写、原文的英译、译注和文献目录,书末还影印了十三页原书。本世纪三十年代,福克斯博士在北京发现了古蒙古文《孝经》的残页。1946年,福  相似文献   

20.
中医古籍有不少冷僻字未得到系统的整理研究,既影响了中医古籍的解读,也是古代文字研究的缺憾。主要根据中医古籍中的用例,考释了中医古籍中使用而《汉语大字典》未收载的中医古籍特殊字形(5例)或字义(8例),可对此两方面有所裨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