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苏北地区为例,对农村公共服务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苏北农村公共服务效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农村公共服务效率与公平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城镇化水平和市场化水平对农村公共服务效率的影响为正,但后者的影响不显著,这可能与目前的市场机制不完善有关。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政府供给与市场供给两种关系,建立完善的多元化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2.
以苏北地区为例,对农村公共服务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苏北农村公共服务效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农村公共服务效率与公平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城镇化水平和市场化水平对农村公共服务效率的影响为正,但后者的影响不显著,这可能与目前的市场机制不完善有关。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政府供给与市场供给两种关系,建立完善的多元化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3.
由于缺乏需求偏好的有效表达机制,当前政府主导的农村公共品供给项目难以克服供求错位的困境,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浙江萧山地区的实践证明,公共品的供求双方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公开化的信息反馈,不仅可以强化农民以村庄为单位的参与和讨论,降低政府各部门搜寻信息的成本,促进项目指标的公平分配,而且能够有效抑制权力寻租,阻止基层代理人操控信息以自利的行为,进而节省供给过程中的交易费用,促成供需的均衡。从运行机理上来看,农村公共品的信息化供给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4.
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公共财政还是公共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的核心问题是:被边缘化的农村既不存在与城市类似的财政安排,也不存在基于私人自愿集体行动的公共选择机制。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公共财政的资金投入或制度导入,还是乡村治理的改进都有益于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和公平的权衡。城乡公共财政均等化战略在当前至关重要,但在政府行为战略性推进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培育农村自愿集体行动组织,并避免业已自发形成的自愿合作秩序受到“理性自负”的冲击和破坏,从而兼顾均等化战略所产生的一次性社会改进与长期性社会改进机制的培育。  相似文献   

5.
基于福建省财政造林补贴和林业碳汇项目实施情况,以52个县(市)为样本,以“碳中和”下减排增汇为目标对政府和市场化生态补偿方式有效性及两者协同作用效应进行分析,发现政府与市场化补偿方式对改善地区林业生态、增加碳汇供给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两者协同作用效应渐显;政府和市场化补偿方式协同作用有利于增进林企、林农的营林经济收益,进而改善地区林业生态。但是市场化林业补偿对地区环境生态影响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多元化生态补偿对减排增汇的协同作用效应。因此,应以林企和林农经济收益为切入点,普及林业碳汇知识、提供技术培训和服务、优化林业碳汇交易机制、加大政策扶持,为林业碳汇等市场化补偿方式营造良好的实施环境,推进政府与市场补偿作用的有效协同,产生1+1> 2的减排增汇效应。  相似文献   

6.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模式与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主导下的多元主体合作是农村公共服务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普遍共识。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有行政化供给、市场化供给和社会化供给三大类七种模式,各种模式的特色和应用领域各不相同。实践表明,政府本身的认识和能力已成为制约公共服务供给成效的关键因素。由于各地农村的差异,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面临以下困境:服务目标上,难以兼顾公平与效率目标;供给主体上,政府缺位、市场参与动力不足和社会组织不成熟;供给方式上,难以有效开展公私合作;供给机制上,难以协调公共性与逐利性。为摆脱困境,政府主导下公私合作是必然趋势,政府要兼顾公平与效率,规范自行行为、完善市场建设,处理好公私部门之间的合作与监管关系,注重引导和培育农村社会组织,深化机制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从产品属性的相对性看公共品的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共品和私人品的经典定义为合理界定政府活动范围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我们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在现实中,对公共品和私人品的区分是相对的,随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主要影响因素有:排他技术的发展;公众对产品外部性评价的变化;政府对产品供给收益与成本的权衡;社会需要的发展变化。我国公共品的定位应注意这样几项原则:与国情相适应;不搞“一刀切”;要效率更要公平。  相似文献   

8.
林业碳汇交易的首要问题是确立碳排放权,林业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应兼顾公平与效率;林业碳汇交易的重心是国内林业碳交易市场,要注重与清洁发展机制的协调,通过明晰林业碳汇产权、确定交易价格、明确交易的利益分配、确立交易主体客体和第三方,拓展林业碳汇融资渠道,建立林业碳贸易机制,开征"碳税"等方式,实现林业碳汇交易的市场机制路径。  相似文献   

9.
村庄是公共品供给的重要主体,其供给效率一般与供给能力密切相关,然而村庄供给能力增强不一定会转化为供给意愿提升。基于对珠三角方村的田野调查,通过构建村民—村庄—政府三维分析框架,结合案例探讨集体产权共有制村庄公共品策略性供给行为的生成逻辑。研究发现:集体经济发达的村庄具有公共品供给能力,但将供给责任推卸给政府,呈现出策略性供给行为,具体表现为:依附式策略性供给、卸责式策略性供给、均衡式策略性供给和应付式策略性供给。该行为产生是因为村民保护集体产权按份共有制“私有财产”、村庄形式化民主反噬公共性和政府弱嵌入结构消解动员能力等多重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其转向的关键在于明确政府公共品供给的边界、完善自主供给制度和重塑村庄社会资本等。  相似文献   

10.
很多学者认为,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和管理可以采取多元化主体形式.本文认为,在多层代理和财政约束下,中央和地方政府均无法有效供给和管理农村公共品;同时,由于农村薄弱的市场经济和偏远的地理位置,以及私人资本趋利本性,决定了农村公共品供给和管理中市场失灵.相反,建立在农户闻相互信任基础上的村组级社区,可以自我供给和管理小社区急需公共品,并且得到实践证明.今后,要鼓励和支持农村村组级社区发展,强化其新角色,汇聚政府、市场、社区力量,共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