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京津冀区域中心城市等级体系与网络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京津冀区域经济的点轴式发展中,将形成以京津为核心,唐山和石家庄处于次级中心城市的多级城市等级体系.通过京津唐小三角和京津石家庄大三角的发展,带动轴线上保定、衡水和沧州的发展,并伴随着这两三角地区的城市势力的增强,"点"和轴线将向秦皇岛、邯郸和邢台等次级中心城市延伸发展,最终形成城市等级有序、功能互补的空间一体化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一体化问题目前成为了学界的焦点,京津冀地区以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为核心,在“双核+双子”格局的基础上形成了“双核+七子”的发展格局,在环渤海地区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很长时期以来学界就致力于构建“环首都经济圈”,随着区域要素的变化,“经济圈”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京津冀一体化实际上包括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方面是京津的职能向周边疏解,另一方面是京津周边城市要有足够强的承接能力.为了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做好八方面的文章:突破行政区划约束;强化节点城市建设;增大小城镇密度;构建“大北京城市圈”;完善交通网络;夯实小城市承接能力;进行产业耦合;培养京津冀一体化的软环境.  相似文献   

3.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保定相对于石家庄具有区位优势,石家庄相对于保定具有省会优势。两个城市只有进行融合发展,在京津南侧形成"双核"城市格局,才能够更好地与京津互动。在"石家庄—保定"融合发展过程中,需要逐渐将涿州、高碑店、保定、定州、正定、石家庄串联起来,在京津南侧形成"石家庄—保定"城市带。城市带中,"石家庄—保定"为主轴,西侧副轴是将唐县、曲阳、行唐整合在一起,东侧副轴是将博野、安国、无极等整合在一起。要通过构造三角形方式,将主轴与副轴整合在一起,让定州在"石家庄—保定"间发挥重要的节点城市作用。这样,石家庄与保定可实现同步城市化,并推进京津南侧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更好地整合三地资源搭建了平台。京津周边的绝大多数设区市进行了行政区划的部分调整,为承接从京津疏解出来的职能创造更大的空间。设立雄安新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质性举措。雄安新区在与京津整合发展的同时,也逐渐与保定市整合发展,成为保定—天津间的重要节点。在京津冀区域内其他类似的节点包括由定州市、安国市、望都县整合在一起的区域即定安片区以及由肃宁县、安平县、饶阳县整合在一起的区域即宁安片区。石家庄提出发展为京津冀城市群第三极的目标,在此过程中,应强化向北发展的力度,这就需要以定安片区为核心整合周边的深泽县、行唐县、新乐市、曲阳南端、唐县南端即广域定安片区,构建石家庄—保定城镇链上的节点城镇团。为此就需要对广域定安片区进行分区设计,以定州市中心地为核心构建多个次级中心,前瞻性地构建定州市—正定县城镇链和定州市—保定市城镇链。  相似文献   

5.
环渤海地区依托京津两个大都市,在"双核"拉动"多核"的基础上,依托完善的交通网络,可以在京津冀鲁范围内构建"京石济三角形",实现京津冀鲁一体化发展。但是山东半岛内的很多不利因素制约了京津冀鲁一体化,城市分散且未形成区域中心、腹地内小城市发展程度低、缺乏省际合作意识、城市间缺乏整合。京津冀鲁是环渤海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京津冀鲁的大区域整合,需要在城市体系的构建方面下工夫。为此需要构建"三条城市链"和"四个城市子团":"沿海城市链""保青城市链""石济城市链"和"石家庄城市团""济南城市团""青岛城市团""潍坊城市团"。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地区与晋东、鲁西的部分区域整合,会弱化河北省由于北宽南狭而造成的南北发展不均衡问题,据此京津冀一体化就拓展为广域京津冀一体化。广域京津冀能够在京津冀基础上,将太原、大同、济南等整合在一起,构建起"北京—太原—济南"三角形,促使城市高效互动。在广域京津冀整合发展过程中,要构建"大同—浑源—灵丘—涞源—保定—天津"与"太原—晋中—盂县—石家庄—衡水—德州—济南"两条城市链,分三个步骤进行,逐步构建"双核+双子"结构、"京津石"三角形、"倒靴型"城市体系。在不同子区域也要采取不同方式,晋东冀西区域要构建"双轴+Z带"子城市体系,冀东鲁西区域要构建"双枣核"子城市体系,在冀北区域要构建"双核+多子"子城市体系,并依此为基础进行"双层拓展"。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涿州城市化提供了更好的空间,优越的区位条件、交通一体化措施以及丰富的文化资源等使得涿州能够快速融入京津大都市。长期以来涿州实际上已经突破行政区划限制与首都有了更多的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了这种合作的速度,涿州将会成为“北京-保定”城市链上的节点城市。为了提升涿州城市化水平,涿州需要按照“分层+分步”的发展方式,以涿州核心区域为中心向腹地逐渐扩展,在腹地的核心区域内形成“三层次”城市环,同时要构建“米”字形的交通网络,将腹地内的11个乡镇中心地整合在一起。除了要在行政区划内对中心地进行整合,还要在更加广泛的空间内考虑问题,构建“涿州—房山”、“涿州—固安—廊坊”、“涿州—霸州”、“涿州—高碑店—涞水—易县”等城市链,使得涿州能够更好地受到来自保定、廊坊、北京的城市辐射,并通过“涞涞易”城市链传递到保定西部。  相似文献   

8.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强调京津大都市职能向腹地疏解,还要充分重视连接区的建设。连接区是将邻近中等城市中心地连接在一起的区域,其城镇化水平较低,构建新城的成本较低,因此在大都市职能向腹地疏解的过程中,成为在大城市周边构建副中心城市的理想区位。雄安新区就是典型的连接区。为了更好地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雄安新区之外还要考虑其他四个连接区:定沧连接区、京张连接区、京承连接区、津唐连接区。连接区的发展不仅要着眼于区内城镇体系的构建,还要强化连接区与周边县级中心地的整合程度。连接区的构建需要以顶层设计为前提,要突破行政区划限制,着眼于长期发展目标。连接区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较高的城镇化速度,进而成为城镇化的"隆起区",也会成为行政级别多变的区域。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高碑店的发展创造了机会,行政区划接近三角形形状的高碑店,在构建“京保新区”和“津保新区”中担当着“北京—保定”、“天津—保定”的中介角色.高碑店依托近邻京津大都市的区位优势,与行政区划南侧的白沟一起,逐渐发展成为“双中心”城镇体系,对涿州、固安、永清、霸州、雄县、容城、定兴、涞水等进行有效整合.就行政区划内部而言,高碑店要逐渐形成“3Q+3L+2C”城镇体系:“3Q”即X区、Y区和Z区,“3L”即lbl、ldz、ldg等3条城市发展线,“2C”即Cn和Cw两个弧形城市链.该城镇体系将高碑店辖区内的镇级中心地整合在了一起,也对高碑店进行了“分步走”的发展设计.在Cn城镇链上会逐渐形成高碑店子团、“新城镇+新桥乡”子团、“白沟镇+泗庄镇”子团,成为高碑店向南发展与保定整合、向东北发展与京津整合的核心区域.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位于京津冀都市圈中,紧邻北京和天津,目前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落后,经济圈内的“同构化”竞争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三地的发展。分析了京津冀区域视角下河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原则,并通过对京津冀三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依托京津发展河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理学家们把本来具有道德性的孔子之仁与<易传>的生生观念相结合,将此生生不息视为生意、生理,并与人的心性相结合,建立起了"仁"、"生"、"理"三位一体的形上架构,完成了"天人合一"的理论预设.这种建立过程包括了对孔子的同情、<易传>的阐发,包括有佛老的刺激、中医的启发,以及他们自我的体贴和思考等一系列工夫.对这一过程的分析和说明,可以更清楚地把握理学本体范畴的结构与含义,也有利于进一步了解理学的整个体系及其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2.
"愁"作为人们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在宋词中经常得以表现。在具体创作中,词人往往借助某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和情感指向的意象进行传达。本文着重指出"落红"与"幽月"二意象来阐释词人的言"愁"情怀。  相似文献   

13.
"作者"与"读者"是叙事交流语境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尝试从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叙述者与叙述接受者的角度,分析福音书的文本,以此强调其中的意识形态内涵:认信耶稣是基督,耶稣基督向世人传报救赎的好消息,使世人更加笃定对上帝的信仰.这种神学观念的彰显既是福音书的著书目的,又凸显出了其自身独特的综合意识形态特征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维特根斯坦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始终都在"超越"和"现实"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即在"沉默"与"言说"之间:恰如其分地说出可说的,以显示不可说的.这一思路为后世哲学开启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一种区别于传统形而上学和现代科学的新的思维方式.认为哲学也并不意味着找到答案以求安宁,而在于根据不同的时代特征不断地提出新的"哲学问题",这些问题作为人之为人的永恒追求,构成了人的价值意义世界,将与人类同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对“隘、狭、窄”三个词,从西周到元明清的历史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和原因进行考察,并结合它们在现代汉语方言区中的分布,讨论了这三个词的历时替换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6.
"兴"恰好是中国古典诠释学美学最具深远影响和意义的范畴,也是<诗经>的本质.对<诗经>的诠释基本方式就在于"讽诵涵泳","叶韵理论"的应用就有利于"讽诵涵泳"的落实 .朱熹美学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对中国古典诠释学美学的创造性转进与拓展.  相似文献   

17.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8.
自80年代后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余华等先锋作家及其作品被称之为“后新潮”,他们对中国文学中的传统人文精神和文化秩序进行绝对地反叛和怀疑,根本否产极价值和意义,常常在恐惧和绝望中进行“死亡叙述”,描述死亡过程,93年余华小说《活着》的问世,表明他已进入“新写实”的行列,他的人生态度,文学观念等都已发生了变化,但这种变化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9.
文化传统既是一个民族社会发展的成果和积淀 ,又是该民族持续发展的背景和基础 ,因此 ,对少数民族社会未来发展充任着文化动力和文化制约的双重角色。本文从中国族群民间的创世神话、英雄神话、爱情神话、生产神话入手 ,探讨了我国多民族文化的本源与共振 ,以及由共振导致的文化趋合态势 ,进而说明民族文化的开放性吸纳和民族性自强是各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意识条件 ,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的辉煌同样取决于文化的开放性和自主性的再塑造。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 5 0年代以后 ,中国军事后勤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中传统粮台体制向近代粮台体制的转变是中国军事后勤变革的集中表现。曾国藩在创立近代勇营兵制的同时 ,对传统的粮台体制也进行了相应地改造 ,建立了勇营兵制下的近代粮台体制。本文通过考察近代粮台的产生背景、特点及兴衰历程 ,试图揭示晚清战时后勤体制在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以及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