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婕 《人生与伴侣》2023,(39):15-17
<正>“两个确立”是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特别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得出的重大结论,也是新时代十年取得的最重大的政治成果。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确立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的七大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决定性意义。具体来说,就是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确立和维护党的领袖的领导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3.
“两个确立”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的重要政治论断,蕴含着科学的理论逻辑、深厚的历史逻辑与鲜明的实践逻辑。“两个确立”这一新时代的重大政治成果,从理论逻辑来看,体现了高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从历史逻辑来看,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从实践逻辑来看,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重要历史性成就、实现接续成功的必然要求。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三重逻辑,对不断提升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在守正创新上下功夫,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高质量发展中把握根本遵循和价值要求;要在铸魂育人上下功夫,要始终遵循育人规律推进改革创新,构建常态长效的育人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可靠的人才基础;要在固本强基上下功夫,突出立德树人基础性地位、引领性作用;要在共建共享上下功夫,构建“大思政课”工作格局,做到“跟着思政课去践行”。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一思想中的“八个明确”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八个明确”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布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依法治国总目标、强军目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新时代民族工作亟须思考如何推动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新时代民族工作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命题,可以从特征关联、原则遵循、路径选择三个角度予以阐释。从特征关联来看,新时代民族工作要把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融入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理论阐释和实践探索;从原则遵循来看,新时代民族工作要把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作为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应对各类风险隐患的基础保证;从路径选择来看,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不仅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更是一个关涉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政治问题,民族工作要把中国式现代化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角度,论述了邓小平对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建党思想的重大贡献。这突出地表现在:重新确立和发展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提出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方针。邓小平的这些新论点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角度,论述了邓小平对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建党思想的重大贡献.这突出地表现在:重新确立和发展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提出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方针.邓小平的这些新论点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
从量变质变规律来看,虽然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换,但并不意味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质”的变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矛盾转换是建立在改革开放之初确立的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都发生“量”变的基础上,是“总的量变中的部分质变”。它与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并不矛盾。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要求我们做到以下三个基本方面:一是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二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实现满足人民的“硬性基本需求”与“软性其他要求”的有效结合;三是将深化改革与社会  相似文献   

10.
在党的文献体系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处于最高层次,具有最高权威。党的二十大报告,彰显着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统筹未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长远发展的方向和任务,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两个确立”为新时代新征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提供根本政治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引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不断胜利向前。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新时代党和人民的奋进历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个必由之路”的重大论断。“五个必由之路”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为什么能够成功,也科学指明了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五个必由之路”在对新时代面临的挑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回应中,引领新时代中国取得重大成就,体现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高校思政课要深度阐述“五个必由之路”的理论内涵,深刻把握“五个必由之路”的内在联系,深入理解“五个必由之路”的重大意义。高校思政课既要结合新时代的丰富实践,讲好“五个必由之路”的中国故事,也要加强理论阐释,讲好“五个必由之路”的内在逻辑,以解疑释惑。  相似文献   

12.
〗“两个确立”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保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两个确立”坚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自信。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顺应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历史和人民的正确选择。“两个确立”增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自信,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和吸收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底蕴和精髓,在新的历史方位确立了“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时代文化使命,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价值指向。从“两个结合”尤其是强调“第二个结合”来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经历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政策促进与价值引导,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普及和提高”的文艺方针、新中国成立初期促进科学文化发展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新时代“文化自信、开放包容、守正创新”的文化方略,从而促使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时代合乎历史机缘地出场。在党的文化政策引导和历史逻辑的合力作用下,新时代文化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中越来越聚焦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4.
“两个确立”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最重要的政治成果,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时代观和人民观的三重维度来看,“两个确立”是历史选择、时代呼唤、民心所向。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来看“两个确立”的三重维度,就是分析党的领导核心及其指导思想的百年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对党的领导核心及其指导思想问题的认识,分别在历史选择的政治觉悟上、在时代呼唤的理论创新上、在民心所向的实践动能上,展现出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和特点,这些过程和特点为新时代新征程提供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仔细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我们就能够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宏观理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理论渊源、实践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根本主题、核心内容、基本方略、根本目标等丰富的理论内涵,具有人民性、实践性、体系性的鲜明理论特点,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16.
“两个确立”是深刻总结党百年奋斗历程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形成的重大政治成果。“两个确立”作为理论和实践的产物,不是凭空出现的“飞来峰”,也不是别国经验的简单复刻和剪裁嫁接,而是在艰苦的革命斗争、激荡的历史搏击中凝结而成的智慧结晶,它是历史选择、时代呼唤、民心所向、众望所归,具有深刻的历史、理论和现实逻辑。从历史逻辑来看,“两个确立”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智慧结晶;从理论依据来看,“两个确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品格与鲜明本色;从现实需要来看,“两个确立”是应对当前国内外复杂形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然之举。  相似文献   

17.
理论的意义就在于转化为有效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回答和解决时代与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概括的“六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这一思想体系的精髓和灵魂。坚持“六个坚持”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理解和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点和精要所在,它是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论自信的有力体现,它是回答我们党所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最根本的就是要自觉运用“六个坚持”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六个坚持”蕴含着强烈的解决真问题的政治担当,彰显了我们党勇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2021年11月11日,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提出"两个确立", 其中一个是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决议》明确指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习近平同志对于关乎国家发展、民族命运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其中习近平经济思想是这个思想宝库中耀眼的"珍珠".改革开放以来, 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而且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的问题, 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但是, 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没有改变.进入新发展阶段, 亟需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引领中国未来的经济建设.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全新阶段的伟大实践中淬炼而成,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入《决议》, 意味着新时代全党全国人民要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伟力, 将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大以来,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一方面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明确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阶段;另一方面又在运用邓小平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理论思考的同时,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又有了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个务必”展现出新的丰富内涵、现实意义和深远启示。新时代“三个务必”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立场,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格。彰显了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深刻总结,深化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要求,是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对党的时代要求。在新时代,“三个务必”启示我们要坚持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建设;增强历史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