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萍 《东南学术》2011,(6):219-226
"丧服制度"是我国古代丧葬礼俗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符号与客观存在,不仅真实的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与法制特征,而且,其本身也成了直接的体现者。本文从我国古代丧服制度及其所蕴含的礼学思想、法制思想以及古代丧服制度改革对礼法思想挑战的反思几个方面来谈了笔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论秦汉魏晋时期丧葬礼俗的宗教性韩国河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和丧葬礼俗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两者都是社会意识构成的一部分,都曾经对古代人的生活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不管是原始宗教,还是人为宗教,都和丧葬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果说丧葬发展的每一步都烙...  相似文献   

3.
杨爱国 《文史哲》2011,(4):86-91
东汉时期的早期道教对死亡采取了自然主义的态度,以解除文、道符、升仙图像等方式积极参与了当时的丧葬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丧葬礼俗的内容,给人们一种新的心理安慰方式,扩大了道教在社会上的影响。因此,东汉时期道教与丧葬礼俗关系的研究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礼俗批判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文学现象。在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潮影响下,启蒙精英对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以及诸多生活习俗,积极进行价值重估,力图破旧立新推进现代文明进程。为此新文学作家描写大量受礼俗禁锢的庸众,以及大胆冲破藩篱的新青年形象,把批判礼俗当成"个性解放"的必经之途与接受"现代意识"的重要标志。但事实证明:用恶俗做论据去批判礼俗,这是启蒙精英误读礼俗的生动表现,也使大量新文学作品呈现出深刻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对民主的基本内涵与实践路径的认知是存在差异的,由此形成了不同的民主话语体系。从整体意义上讲,迄今为止,中国共产党建构了两种不同的民主话语体系:一是"革命"民主话语,从理念一价值逻辑来看,它主要着眼于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把握民主要义;从实践逻辑来看,它基于"革命一政权"思维框架来探索民主的现实路径。二是"建设"民主话语,从理念一价值逻辑来看,它主要着眼于公民权利、个体自由解放诠释民主内涵;从实践逻辑来看,它基于"发展一治理"思维框架来推动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民主话语呈现出从"革命"到"建设"的历史性变迁。  相似文献   

6.
梁漱溟用儒学的话语和思维模式阐释了民主观念。他将民主理解为“承认旁人”的精神态度,认为它与儒家的忠恕之道具有相同的精神实质,是践行于人伦关系中的一种道德情理,平等、自由都由这种道德情理推演而来。他所构想的理想的民主社会,是一个由贤人领导的、以道德情理维系的、以教化统摄政治的礼俗生活共同体。梁漱溟的民主观念是立足于本土文化消化吸收外来观念的一种尝试,这虽然把握到了儒学与民主的某些共性,却又摒除了作为自由主义民主根本基础的个人主义和权利观念,回到了儒家将政治道德化的传统思路上去。  相似文献   

7.
由北京京博策划中心资助,山东大学哲学系举办的"五四精神与当代中国"研讨会,于1999年5月8日在济南举行。50多位与会学者就"五四"精神的实质、如何解读和评价"五四运动"、"五四"精神在当代中国的意义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关于五四精神的实质,李平生认为,它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爱国主义精神,一是民主、科学精神。它们反映了20世纪前半期中国的时代主题:救亡与启蒙。刘庚子、黄少安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灵魂是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思想是"五四"所宣传的民主、科学的哲学基础,它第一次为中国社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作了思想准备。孙…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文化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吸纳外来文化的营养与资源,体现着亿万中国人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价值选择和人生倾向,并且以其特定的演进轨迹和发展成果丰富了人类现代文明。精神文化类型无疑是中国新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决定新文化品性和质地的本体要素;制度文化类型是与精神文化类型密切相连的新文化时期社会文明范式的集中体现,它是新文化精神和品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结果。中国新文化的历史形态包含各个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包括新文化在各领域各时期的文化成果。新文化的百年历程经过了"民主与科学"、"革命与自由"、"民族与民主"、"理想与斗争"、"改革与开放"、"多元和发展"等六大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9.
<新青年>的价值并不在于它提倡"民主"与"科学",而在于它激烈的"伦理革命"和"文学革命",这二者固然与"民主"与"科学"有着密切关系,但毕竟是两个层面上的问题.因此,当我们将"民主"与"科学"看作<新青年>的主旨时,事实上误解了这份刊物,同时也低估了它在文化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五四运动是一场具有指导意义的革命运动,它的性质决定了五四运动涵盖了"五四"学生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革命具有双重性:催生了中国新的文化革命,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以文学革命为工具,以反封建为手段,对封建思想文化和封建制度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创了中国新的政治革命,促进了新的指导思想、新的革命理想、新的革命政党和新的领导阶级的形成,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相似文献   

11.
如何继承发扬五四新文学文论传统,建构中国当代文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使命。五四新文学运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它确立了一种新文学的传统,同时也确立了一种新文学的文论传统。五四新文学的文论传统的主要内涵体现在,抨击中国封建社会旧文论的批判精神,高扬科学和民主的西方审美现代性精神,百家争鸣的多元化精神。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族在我国属于人口较少民族,现在的俄罗斯族基本上都是华俄后裔.作为跨境民族,在俄罗斯族的风俗习惯中仍保留着一些俄罗斯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在丧葬礼俗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以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恩和村为例,描述俄罗斯族丧葬礼俗的基本过程,进而揭示其特有的东正教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摆手舞蹈是土家族民间最有影响的原始遗存舞蹈之一,起源古老,舞姿朴素,节奏鲜明。究其舞蹈形式与内涵,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的礼俗精神,是土家族民族礼俗精神的重要体现。本文就此问题略述管见。  相似文献   

14.
我们党在陕甘宁边区的执政经验和由此升华的延安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还是我们党执政立国的根基和建立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政治资源。特别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应有之义。因此,只把延安精神看作革命精神是不够的,它也是一种执政能力。在全党注重提高执政能力的今天,我们党在陕甘宁边区的执政经验是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中,应科学把握"议行合一"的精神实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实践"议行合一"精神的现实选择,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践"议行合一"精神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6.
明清以来徽州丧葬礼俗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卞利 《社会科学》2012,(9):131-143
明清以来的徽州,人们对人生仪礼中的丧葬仪礼格外重视。徽州的丧葬仪礼,处在一种礼仪与习俗并存、厚葬与薄葬并行、良风与陋俗同在的矛盾状态之中。面对这样一种相互纠结的情形,徽州地方官府和民间宗族组织一直致力于对丧事活动中礼俗的整合,希冀以此规范丧事活动中的非礼行为。但是,这种教化与强制相结合的办法并未取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科学精神、民主精神、法治精神、创新精神、竞争精神等是体现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中外文化史上,"革命"有着丰富的政治文化涵义。中国现代文化中的"革命"则是一个"回归的书写形式外来词",它与中国传统文化所给定的涵义存在语义关联,但更主要的还是继承了西方现代革命运动的政治文化精髓。在中国现代政治文化中,"革命"最初是泛称的,但随着共产主义革命运动主流地位的确立,它逐渐成为一种特指。由想象现代中国革命而形成的"革命文学",最初也是一种泛称,它伴随着中国共产主义政治主流地位的确立也成为一种修辞的特指。"革命"与"革命文学"对于中国共产主义政治运动和文学思潮的特指,是一种历史的定位。  相似文献   

19.
《湘江评论》(以下简称“湘评”)是毛泽东早期革命活动中主编的著名周刊,一九一九年七月创刊于长沙;对湖南革命运动起过巨大的作用,在我国报刊史乃至革命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湘评”的主要文稿几乎都由毛泽东所撰写,因此,它为我们研究毛泽东的早期政治思想提供了一条“捷径”。毛泽东早期政治思想的基本出发点——民主与科学毛泽东是在祖国风雨如磐的时代开始政治意识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其时,中国社会政治的特点是封建专制统治已经破败,民主共和又尚未建成,愚味黑暗依然笼罩神洲大地,科学曙光又在东方破晓。时代在专制与民主、迷信与科学、黑暗与光明、倒退与前进、反动与革  相似文献   

20.
西柏坡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德军 《东岳论丛》2003,24(6):26-31
西柏坡精神,是党中央、毛泽东在西柏坡时期铸就的一种代表历史转折的时代要求的革命精神,内容丰富,底蕴厚重。其中,"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进取精神,所蕴含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观;"实事求是、勇于创造"的创新精神,所蕴含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观;"民主守纪、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所蕴含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为民立国、执政为民的马克思主义全局观;"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自律精神,所蕴含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宗旨、勤政廉政的马克思主义执政观。这种精神成果,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发展的,永远有着非同寻常的历史意蕴和自己的价值。它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拥有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民族之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