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学认识20世纪东方的社会主义实践———读俞良早教授等著《邓小平理论与列宁后期思想》龙润霞俞良早教授等著《邓小平理论与列宁后期思想》,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该著作高度地评价了邓小平理论和列宁理论,认为由列宁理论到邓小平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克鲁普斯卡娅与列宁“遗嘱”的提交王祖奇长期以来,克鲁普斯卡娅与列宁“遗嘱”提交的真实关系一直被忽略了。这对于全面认识和理解列宁“遗嘱”的遭遇无疑是一个缺欠。众所周知,1922年12月23日至31日间,列宁出于对自己生命状况的严重忧虑,在病床上针对不久...  相似文献   

3.
斯大林指出:“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俄国的工人运动是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发展起来的,而最早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用马克思主义的光芒照耀俄国工人运动的是列宁。也正是列宁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于1917年则月领导俄国工人阶级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列宁接受、研究、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图书馆为其提供了必要的借鉴资料和依据,图书馆为列宁的理论研究工作作出了它特有的贡献。16岁至23岁,即1886年到1893年,这是列宁成为一位马克思…  相似文献   

4.
列宁提出要创立新法制、严格守法执法、完善法律监督,开创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先河,对社会主义国家法制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列宁关于立法执法、守法和法制监督的论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和“三个代表”思想是列宁法制思想理论在当今中国的创造性实践。  相似文献   

5.
列宁法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在批判资产阶级法律制度、摧毁资产阶级法律体制的过程中最终确立和构建起来的,适应了无产阶级法律制度的需要,促进了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从历史演进的角度分析列宁法律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上对俄国法律制度的演变进行阐述,并据此来探析列宁法律思想的时代特质。  相似文献   

6.
列宁强调必须依法治国,坚持国家法制统一和司法独立,严格法律监督,法应与时俱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强司法队伍建设,保证法律全面准确地实施,列宁的法制思想对我国法制建设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严治党,是列宁毕生从事共产主义政党建设的一贯指导思想.特别是在共产主义政党处在执政的条件下,列宁不仅突出强调这一思想.而且还在他领导执政的布尔会维克党六年多的实践活动中,在这方面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精神遗产。在当前,列宁的这一思想和实践活动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研究。早在1903年1月,列宁就提出了一个党建原则:“宁要好梨一个,不要烂梨一筐。”①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党的地位、任务及党内状况部随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样,有些党员在担任中央或地方各政权机…  相似文献   

8.
一次可贵的探索──列宁晚年关于俄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王祖奇1923年1月6日,列宁在他最后的口授文章《论合作社》中明确指出:“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①由于列宁没有对这个“根本改变”后的社会主义作明确的说明,使得后来许...  相似文献   

9.
论列宁关于十月革命性质的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17年10月武装起义前夕,列宁通过对俄国革命阶级性的分析,认为面临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且提出了与此相适应的革命任务。然而他认为这场革命一定会引发全欧洲的社会主义革命,并最终使俄国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十月起义胜利后,列宁提出俄国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但所指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实施计算和监督意义上的、单纯政治斗争意义上的、“导向”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这些思想体现了列宁理论与实践的以下特点:根源于社会实际,趋向于未来革命,渐进倾向与缓和倾向,理论发展和创新等等。  相似文献   

10.
瞿秋白在中国传播列宁主义的历史功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瞿秋白从1920年10月首次赴苏俄探求救国真理至1928年春再次去莫斯科的整整八年岁月中,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需要,满腔热情地宣传列宁及列宁主义的伟大历史功绩:是瞿秋白最早地把列宁这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用文艺的手笔,展现在中国人民面前,是瞿秋白及时地让中国人民真实地了解十月革命后苏俄实况,决心“以俄为师”,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是瞿秋白大量地翻译了列宁著作,并致力于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在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成为执政党以后,实行何种治国方略来治理国家?这一问题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必然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等大政方针固然可行,但长期发展怎么办?在领导苏维埃的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列宁非常重视法律在国家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必须通过法律来管理社会主义国家事务的重要思想。列宁时期的法制建设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有积极的成果,也有某些历史局限性,这些成果对于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列宁强调必须通过法律来巩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治理和管理国家的各种事务。他在领导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过程中,提出的有关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观点、原则为苏维埃国家以及后来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制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列宁在实践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国家立法、执法、法制教育及法律监督等方面的思想无疑对加速我国法治国家的进程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1990年4月22日是伟大的导师、我们这个时代的开创者列宁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列宁一生致力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今天我们重温列宁的教导,研究和学习列宁的思想与学说,是对他的最好怀念。本文试就列宁晚年关于党的领袖体制思想作一粗略的探讨,并就此提出几点看法,以求教于同仁。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新生的苏维埃俄国,面临着重重困难,既有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围攻,又有党内各种反对派的非难,特别是如何处理党内派别斗争,以及布  相似文献   

14.
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事业中,曾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多次论述过民族问题,他始终把俄国复杂的民族问题的稳妥解决,视为俄国革命和建设成功的关键之一。列宁处理俄国民族问题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十分重视运用法律武器。在探讨俄国民族问题解决的长期过程中,列宁逐步形成了关于民族立法的若干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5.
法律的本质是指法律所具有的阶级属性,即阶级本质,只有马克思主义才对法律的本质作出科学的解释。在一八四八年的《共产党宣言》中,针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象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列宁进一步指出:“法律是什么呢?法律就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  相似文献   

16.
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主张通过税收保证国家足够的财政收入,正确地进行财政开支,发挥国家财政职能的作用,增强国家管理经济的能力;他要求根据新的经济形势,不断地完善和严格地执行经济法律和法令,利用法制的力量规范人们的经济活动与行为,达到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有效管理;他提出精简机构,理顺党政关系以及其他工作关系,使机关工作人员面向经济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各级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以有利于国家管理经济的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和增强。上述列宁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列宁关于苏维埃俄国工会建设的理论俞良早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加强工会的建设和发挥工会的作用,并且就这个问题形成和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当前,研究和掌握列宁的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关于工会的性质和任务列宁论述...  相似文献   

18.
如何正确处理党法关系是衡量一个执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也是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列宁在领导俄共(布)执政的7年中,对党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党法关系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坚持和改善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原则。列宁关于党法关系的理论与实践至今仍然彰显着极强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思想,是苏联无产阶级政权建立之后的1919年,由列宁提出来斯大林加以阐述的。根据列宁和斯大林的论述,民族间存在的事实上的不平等,是指在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各民族在政治上、法律上获得了民族平等权利,但是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些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上处于落后的状态,使其在享受平等权利上,还受到事实上的限制,从而造成了先进民族与落后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列宁晚年多次谈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直接和彻底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以便代之以新的社会经济结构的意义上说,是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任务的一种革命的办法。1921年春以来,苏俄政权制定提出了“新经济政策”,用一种完全不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改良主义办法来代替原先行动的方法、方案和制度。可见,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至1921年春,经过短短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列宁形成了他的关于“小农结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改良主义道路的理论。什么是“小农结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改良主义道路呢?列宁告诉我们:“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