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虽然有些学者对史书中的格萨尔和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的主人翁格萨尔进行过比较研究,但模棱两可,毫无定讨。人们仍然习惯于把史书中的格萨尔与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中的主人翁格萨尔混淆起来。 本文就史书和史诗中的格萨尔进行一点肤浅的探讨。 一、格萨尔称谓的含义和由来 有人说,格萨尔是莲花花蕊之意,是说花蕊能破花瓣而出,堪称英雄,故喻人则为英雄。 又有人说格萨尔在蒙古族中称为“格斯尔”,其意也为英雄,故藏族称呼中的格萨尔是外来语。 也有人说格萨尔是象雄语,指英雄豪杰,是随苯教而沿袭迄今的一种  相似文献   

2.
藏族著名史诗——《格萨尔王传》共有分部本100多部,它是活着的史诗,还在收集整理之中。在《格萨尔》史诗的研究中涉及到其历史、文化、宗教、艺术、民俗、婚姻等的论著问世不少。但在《格萨尔》史诗中的经济思想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拟将《格萨尔》史诗中的经济思想作一初步探讨,请专家学者指教。  相似文献   

3.
浅析《格萨尔王传》中的婚俗事象索南卓玛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不仅是一部跻身于世界文学名著之林的伟大史诗,而且也是一部难得的研究古代藏族社会生活的大百科全书,其民俗描述之丰实,就足以令人倾注全力潜心探讨、研究。比如,史诗中关于对婚姻的描写,不管铺排得比...  相似文献   

4.
土族《格萨尔》是土族人民在和藏族人民长期交往中,吸收、改编古代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并创新而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英雄史诗。1990年代后,一些颇有造诣的土族《格萨尔》说唱能手相继谢世,目前仅存王永福一人,抢救、保护土族史诗《格萨尔》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芬兰民族史诗《卡勒瓦拉》已被各国研究家公认为世界伟大的史诗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确认它是世界性的民族史诗,是芬兰民族文化的基石。它与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之间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少个性的差异。从多角度入手,对藏族《格萨尔王传》和芬兰《卡勒瓦拉》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从而较为系统、全面地研究和分析这些异同,必将有助于深入理解《格萨尔王传》的艺术魅力、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与藏族英雄史诗《岭·格萨尔》有着密切关系的史诗《昌·格萨尔》(又称《冲·格萨尔》)是流传在我国四川木里藏族和云南宁蒗等地普米族中、用木里藏语和普米语讲述的《格萨尔》史诗的名字。在喀拉昆仑山西部克什米尔的吉尔吉特地区,也流传着当地布鲁索人(BuRuso)用布鲁夏斯吉语(BuRusHAski,又译为“祝夏语”。本文以下称“祝夏语”)讲述的《昌·格萨尔》。 《昌·格萨尔》于1935年首次在奥斯陆公诸于世,这虽比1716年在北京刻版印行的《岭·格萨尔》蒙文刻版七章本要晚二百多年,但在藏文史籍中提到“昌·格萨尔”这  相似文献   

7.
汽车在盘山道上吃力地上行,远处的雪山在湛蓝的碧空映衬下,愈加显得银光闪闪,英姿诱人。坡下是湍急的河流,咆哮之声,甚嚣尘上。这一行车队的面包车上,“相约格萨尔故里”的大红字格外醒目。 著名英雄史诗《格萨尔》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而且是在藏族和蒙古族地区群众中广为流传的活形态的史诗。去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将《格萨尔》千年纪念活动列入2002—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项目。 6月中旬,由全国《格萨尔》工作办公室和甘孜州人民政府联  相似文献   

8.
格萨尔石刻作为藏族石刻艺术的一种,既受到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同时又具备忠实史诗描述的特点。在格萨尔文化中,特别是对塑造和传播史诗英雄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对独特的格萨尔石刻艺术进行解读,探究格萨尔石刻艺术的起源、石刻艺术在《格萨尔王传》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艺术特点和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9.
著名的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除了在蒙古族地区广泛流传外,土族聚居区互助县和民和县官亭一带,也同样发现了不少有关格萨尔的传说故事。目前已挖掘出来见之于文字的作品有:互助地区的《格萨里》、《二郎杨戬和阿库》、民和官亭一带的《二郎爷的传说》等口头散文故事。这些作品中的许多内容,我们可以从藏族的《格萨尔王传》的有关篇章中找到它的原型和异文。但是,我们同时从比较中发现,土族人民在对这部史诗进行口耳相传时,根据本民族的美学原则和生活习俗进行了加工、改造,使之成为土族的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10.
从藏族史诗《格萨尔》研究的多种文献出发,在梳理了翻译、艺人和诗学及史实性等问题后,可以发现以往对《格萨尔》史诗的研究侧重于史诗文本和吟游诗人。但遗产制度塑造了更广泛的传统实践知识,《格萨尔》史诗在以多样的文化形态传承着。以谚语和本土化微观叙事为例,谚语使《格萨尔》独立于正式的表演语境之外,成为日常口头实践的一部分;非正式的微观叙事则将《格萨尔》史诗与地方联系起来,形成了更广泛的藏族文化圈。这些与《格萨尔》相关的体裁生态系统展示了史诗知识是如何超越遗产认识论的。  相似文献   

11.
《格萨尔王传》与藏族民歌谈士杰著名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以下简称《王传》)系藏族人民的集体创造,是他们智慧的结晶和知识的总汇,脸炙人口,历久不衰。别林斯基说:“每个时代的诗永不凋谢,取决于该时代的理想的重大程度,以历史生活的方式表现的那种思想的深刻...  相似文献   

12.
《格萨尔》是我国藏族人民创作的世界上最长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又是一部全面包含古代藏族社会生活的大百科全书,史诗中有大量描写古代藏族民族体育事象的活动内容,对这些体育事象以及其所反映出的体育思想内涵和达到的社会功能进行分析研究,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促进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3.
正确解读作品中的文化意象对于文学翻译至关重要,这涉及到对文学作品的准确翻译与有效传播。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具有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与深奥的宗教思想,英译过程中文化意象的解读存在较大困难,因此《格萨尔》的英文翻译长期以来难有大的发展。在《格萨尔》史诗的英译实践中,要准确运用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而正确解读史诗中的宗教文化意象是《格萨尔》史诗英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深入探讨了国内外格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藏文《格萨尔》与蒙文《格斯尔》的关系。认为《格萨(斯)尔》首先发祥于藏族,是藏族人民的英雄史诗;藏文《格萨尔》是蒙文《格斯尔》的本源;蒙文《格斯尔》是藏文《格萨尔》的蒙古化,二者虽然存在着渊源关系,然而,蒙文《格斯尔》绝不是藏文《格萨尔》的翻版,藏文《格萨尔》经过蒙古族人民的再创造,已经发展成为一部具有独立完整体系的蒙古族英雄史诗《格斯尔》。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少数民族宏伟的英雄史诗画卷中,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中的英雄格萨尔与蒙古族史诗《江格尔》中的英雄江格尔是藏蒙两族人民在长期民族发展过程中塑造出的两个不朽的英雄典型。这两个艺术典型,既具有英雄时代的共同特征,都为氏族部落的统一繁荣而战,为铲除邪恶、保卫领土而战,刚正勇武、本领超人,同时他们又具有各自的民族特质,  相似文献   

16.
《格萨尔》民俗特征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格萨尔》不仅是一部跻身于世界文学名著之林的伟大史诗,而且是一部难得的研究古代藏族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民俗描述之丰富,就足以令人倾注全力潜心探研。当然,史诗不是为写风俗而写风俗,而是别有意蕴。比如说饮食风俗,史诗中纯粹为表现风俗的饮食描写并不多,凡是铺排得比较详尽的一般都另有意图。如在《英雄诞生》中,超同殷勤招待侄子格萨尔的那一顿颇费安排的茶酒筵席,光描述香茶美酒就连写了二十四行诗句,不仅写出了藏族先祖制做茶酒的古代习俗及其艰辛,  相似文献   

17.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作为一种活形态的口头传统 ,一种人类口头的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 ,在经济大潮中被日益物质化 ,随着藏区“格萨尔热”的不断升温 ,英雄格萨尔王和史诗《格萨尔》作为一种民族文化资源 ,正在为其家乡的旅游经济效力  相似文献   

18.
这篇短文,写出的目的,是想初步探索一下藏族长篇史诗《格萨尔王传》中的格萨尔,是不是一个历史人物的问题。由于手中参考书很少,只能罗列一些曾经见到过的材料,供关心这个问题的同志参考。当然我个人对于这个问题也有一些看法,认为格萨尔可能是历史上的人物,但没有足够的材料和极可靠的根据,还得不到肯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史诗是民族发展过程的文学记录,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是藏族史前文化的活见证。以其为佐证,探究藏族盟誓习俗的产生、形式、仪式及其历史沿革,从中可以看出藏族人民崇尚真诚、朴实的品格与渴望和睦、友好的美好心愿。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认为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通过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人物肖像描写 ,对比反衬等艺术方法 ,描写主人公岭·格萨尔的性格特征 ,成功地塑造出一个千古传颂的民族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