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6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在本世纪40年代,花儿研究的先驱者张亚雄先生已注意到“所谓‘花儿’者实际上等于汉语的蒙藏歌,是接近蒙藏的部落所开创,仿蒙蔽的音节,制汉语山歌①。”(引文中的着重号系笔者所加。下同)他从曲调旋律的风格以及歌词音节的角度指出花儿受了藏族民歌的影响。近20年来,花儿研究者们也已注意到诸如花儿的句式结构等“或许也同藏族民歌有什么渊源关系吧②?”“比如,藏族、回族的音乐和语言对花儿的影响恐怕是不能否认的③”问题。但是,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他们尚未深入研究这“渊源关系”以及花儿受藏族民歌、语言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的《江格尔》是一部驰名中外的英雄史诗。它与藏族的《格萨尔》(或《格斯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并列为我国的三大史诗。最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十五部《江格尔》,这是在我国出版的《江格尔》的第一个汉文本。它的出版反映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工作的一项重要成绩,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这个汉译文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科学价值,它将有利于各民族人民的团结,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尤其是有利于我国“江格尔学”的发  相似文献   
3.
格萨尔石刻作为藏族石刻艺术的一种,既受到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同时又具备忠实史诗描述的特点。在格萨尔文化中,特别是对塑造和传播史诗英雄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对独特的格萨尔石刻艺术进行解读,探究格萨尔石刻艺术的起源、石刻艺术在《格萨尔王传》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艺术特点和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4.
在汉族地区有关"过年"的民俗传说故事中,"年"的核心意义是妖厉。因着藏汉民族所具有的亲缘之渊源关系,"年"和 两个字不但音读相同,而且"年"的妖厉意义与藏语 的意义也是重合的。汉族关于"过年"的传说与藏族对 的崇拜情况表明,"年"于汉族人的"集体无意识"里只有精怪的意义,并由敬畏"年"而演化为"过年"的节日岁时民俗,隐含敬畏、尊崇的信仰意义;在藏族,却由最初的精怪升华为神,并潜入到人们的意识深处,祭祀山神成为全民族普遍的民俗行为,明显地表现出敬畏、尊崇的信仰意义。一隐一显,乃两个民族信仰民俗的差异所在。由于对山神的崇拜和敬畏而产生、演化的种种禁忌民俗,和今日的生态保护理念"不谋而合",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实体,意味着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要以获取利润为导向。然而,利润取向是否与一些企业从事各种社会活动这一事实相矛盾?企业仅仅对股东负责的观念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社会的发展要求企业对所有利益相关者负责。企业管理者既要关心财务收益的最大化,还要在社区的一些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从事一些必要的社会活动并承担相应的成本,以期换来长远利益。利润取向并不与企业从事一些社会活动相矛盾,而只有所尽责任大小之分。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当代第一部评论当代藏族青年作家作品的评论集<歌者无悔>进行深入剖析,指出这部评论集力求从民族文化传统的高度和现代文艺思潮的大背景,用诗的思维、诗的语言进行理性的评论建构,体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批评的诗性.  相似文献   
7.
《格萨尔》作为一部曲折表现藏族人民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英雄史诗,承载了藏族民间的信仰文化,藏族人的真、利、善、美、圣观念在其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因而使其思想性和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的统一。也正是这种统一性,使得历史与现实的“真”和文学的“真”,通过以表现史诗主人公格萨尔金戈铁马一生所获得的现实的“利”与幻想的“利”的故事为载体,以善、美、圣为意义的支持而得以实现。文章从探讨存在于《格萨尔》中藏民族的真、利、善、美、圣观念及其相互支持、相互诠释、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的关系入手,企图从整体上考察藏族文化何以形成被社会各阶层普遍认同的凝聚力,何以有延续千年而不衰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蒙古族长调民歌反映着草原生活,而草原生活也离不开长调民歌。因为有了长调民歌的相伴,牧人才可以常年放牧而不感到厌倦。由于长调民歌的哺育,蒙古族才会有身心健康、感情丰富的子孙。从这个意义上说,长调民歌既是草原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游牧生产力的重要因素。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其内容非常丰富,有描写爱情和娶亲嫁女的,有赞颂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颂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这些民歌生动地反映了蒙古社会的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9.
扎西东珠 《兰州学刊》2008,(7):187-188,186
文章从五个方面简述了《格萨尔》的现实意义。而其文学翻译问题的研究,旨在探索:从具有共性的翻译实践中“生成”的翻译理论,到需要突出“个性”的《格萨尔》文学翻译实践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吐蕃历史文书 《吐蕃历史文书》,系举世闻名的敦煌遗书中的一件古藏文文书,故又题称为《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整理本以流散在英国和法国的两件文书拼接而成,首尾残阙,无年代标识,据推测,当书写于公元728——848年吐蕃占据河西时期。 敦煌17窟藏经洞发现的古藏文文书约数千件。其主要部分在1907——1908年间被斯坦因、伯希和盗运国外后,分别庋藏于英国伦敦印度事务部图书馆(后改归大英博物馆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英国收藏部分由比利斯藏学家布桑编纂成《印度事务部图书馆藏敦煌藏文写本目录》(1962年出版),法国收藏部分由法国女藏学家拉露编成《巴黎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