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代拆字术不仅在社会生活中影响广大,而且进入小说艺术,成为塑造人物、构造情节的辅助手段.<金瓶梅>曾写西门庆被改称"贾庆",除了情节上的需要之外,应是作者以"贾"谐音"假",寄寓西门庆即"贾(假)庆",为人生虚假之福的象征.<红楼梦>"深得<金瓶>壶奥",其称名"贾"府,固然有与"甄"府相对,以谐成"假"、"真"对立之意,但其最初的动机,应是从<金瓶梅>改西门庆为"贾庆"的启发而来.在这个意义上,作者以<红楼梦>之家为"贾府",实有谐音指其为"假福"的用心,不可不察.  相似文献   

2.
对贾府原型地点的研究,是红学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小说中,贾家在南京有巍峨的老宅,在北京也有敕造的府邸。本人认为:贾府故事可能是以明代靖难功臣荣国公张玉、英国公张辅家族事迹为原型。南京原本有张辅的英国公府,随着永乐迁都,北京不仅也有御赐的英国府第,还有张辅二弟张輗的文安伯府,三弟张軏的太平侯府等建筑,这很可能为贾府的创造提供了原型。而大观园则可能是将位于北京内城东北的"英国公家园"与位于北京内城西北的"英国公新园"融合写成。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中,身份问题一直是个反复出现的主题。《人性的污秽》中的主人公科尔曼就是伪装失败的典型,自始至终他都不敢坦白,一直活在虚假的牢笼里,受尽折磨。而《望岩》中的杰克选择用假名字来真实地生活,从而实现了一种"真我"和"假我"的结合,完成了自我建构。"真我"通过伪装转化成"假我",二者不应该是完全割裂的。只有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才能打破真与假之间的壁垒,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自我。  相似文献   

4.
清朝最高统治集团为了更好地驯服、剥削、奴役奴婢,他们利用国家机器,制定了一系列镇压奴婢的反动政策。《红楼梦》对康雍乾时期统治者掠夺、圈禁和镇压奴婢的血腥现实进行了艺术的扫描,深刻地揭露了“大清律例”——奴婢制度的吃人本性。  相似文献   

5.
当心假豆腐     
邓晓瑛 《社区》2012,(7):59
近日武汉工商部门查处一家问题豆腐厂,发现该厂使用大豆分离蛋白、变性淀粉、白色素等合成豆腐,成品造假豆腐已流入湖北黄石、荆州、宜昌及湖南岳阳、常德等地。随后,南京也发现"假豆腐"的踪迹。假豆腐到底有何危害?消费者要如何辨别呢?  相似文献   

6.
英汉语之间存在大量的伪对应结构,也就是"假朋友"结构。因其貌合神离的显著特点,很多译者陷入误区,错误地把两个语义不对等的结构对等起来,直接导致译文偏离原文。通过例证,从词、短语和句法结构三方面探讨英汉翻译中常见的"假朋友"结构,期待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对此类现象予以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7.
张雷远 《南都学坛》2007,27(6):44-47
《红楼梦》文本中,宁国府弥漫着浓烈的道教气氛,是道教在现世中的象征;荣国府充满着强烈的儒教氛围,是儒教在人间的折射。儒教、道教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占主体地位的文化,儒道并举,儒教为主,道教为辅,统一于中国"家天下"的封建文化体系,共同塑造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民族性格和文化心态。贾府家族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凝缩;贾府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由家文化到国文化,由贾府到中国封建社会,家国一体,这就是《红楼梦》的家国同构思想。  相似文献   

8.
"浸假"始见于<庄子>,辞书对其用法所作解释颇为分歧.本文对此进行讨论,指出<庄>书中的"浸假"原是两个单音词的临时组合,其中"浸"为副词,表逐渐义;"假"为动词,表假借义.文章对"浸假"凝固成词表逐渐义的原因也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假外资":现状、危害、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所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中,约有20%~25%为"假外资"(返程投资),它们大部分为国内民营企业(主)所为;"假外资"的泛滥不仅使我国吸收外资的目标难以实现,打了一定折扣,而且对外资政策和金融监管提出了挑战,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假外资"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与对外资实行超国民待遇、国内企业"套税"、私有财产保护不力、洗钱以及招商引资行政化、民营企业融资难等因素有关;治理"假外资",必须疏、堵结合,双管齐下,对内外资一视同仁,加强金融监管,打击资金外逃、洗钱等非法活动.  相似文献   

10.
李海洋 《今日南国》2007,(24):62-62
铺天盖地的报纸广告、迅速崛起的网络求职、如火如荼的现场招聘会……越来越多的求职媒介,极大地方便了人们找工作。客观上也为不法分子、无良企业以"假招聘"侵害求职者利益提供了空间。求职者找工作时更须多留些心眼提防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11.
汉代的"分田劫假”与豪民兼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田劫假”语出<汉书@食货志>并<汉书@王莽传>,是王莽批评汉代税制的虚伪性时提到的一个概念.对"分田劫假”句意的理解,自颜师古作注以来,一直众说纷纭.从汉代农民的实际赋役负担已接近"实什税五”的事实,可以推理出"分田劫假”乃"劫假分田”之倒装句,意即豪民劫夺"假民公田”之"田”,再转假给贫民、流民,收取"见税什五”的地租.它说明"分田劫假”已成为豪民兼并土地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2.
大野心家、阴谋家江青为了篡党夺权,登上"女皇"宝座,使尽了卑鄙无耻的招数.其中一招,就是伪造和篡改历史,拚命往自己脸上贴金,吹嘘自己青年时代"就有造反精神",是"三十年代的进步文艺工作者","在三十年代,'四条汉子'迫害鲁迅,也迫害我",并大言不惭地宣称她已经有"三十年革命历史"了."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当剥去".查一查历史,铁证如山,清清楚楚地说明:江青和张春桥一样,根本不是什么"老革命",而是效忠蒋介石的老反革命;不是受"四条汉子"迫害,而是追随"四条汉子"推行王明机会主义路线的马前卒.一九三七年五月十四日,江  相似文献   

13.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主要介绍《红楼梦》的主要人物贾母、王熙凤、贾宝玉等,以各自不同的音容笑貌艺术地走到了读者的面前。这种次第井然的出场艺术,先闻其声的出场艺术,未见其人的虚出艺术,欲扬先抑、欲赞还讽的出场艺术,值得《红楼梦》阅读者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电影<色戒>和小说<色戒>的详细解读,揭示了李安的电影版<色戒>除了对小说<色戒>做了背景和情节的铺垫和补充外,由于添加了很多张爱玲的个人背景因素,导致了大众对小说的误读.作者认为,小说<色戒>继承了张爱玲一贯的主题,即,在战争和时代转型时期人性的扭曲.虽然易先生也有对爱的渴望,但是,当权势和自身安危受到威胁,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冷酷.张爱玲和李安都深刻地解构了"革命加爱情"的神话,但是李安在强调汉奸的"公生活和私生活可以分离"的同时中曲解了原著的本意"戏假情也假".  相似文献   

15.
对唐诗<静夜思>中"床"的理解争议颇多,由此可究及英汉词汇意义的多种对等方式,"假朋友"则是其中之一.翻译中的"假朋友"可以划分为客观范畴与主观范畴;在客观意义的"假朋友"被译者慎避之后,主现意义的"假朋友"则成为翻译的大敌,而相应的"隐性负效应"成为译者所要克服的难点.  相似文献   

16.
红楼春梦好模糊——贾府“四春”谫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中的贾府"四春"是"千红"、"万艳"的重要代表,各有其鲜明的形象意义贾元春如富贵囚者,贾迎春善得恶报,贾探春堪称末世英雄,贾惜春则被佛心冷结.曹雪芹通过"四春"形象,抒发的是"原应叹息"的悲情,说明在那一时代,不论你是贵是贱、是强是弱、是热是冷,都不会有理想的人生归宿.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自然语言"还是"人工语言系统",它们大别于"知识系统",前两者应有表达假句(自然包括矛盾句)的能力,否则便有大缺陷;但是,后者应排除内含的假句于系统之外.无论"自涉"还是"非自涉"都会引发假句和假句被证;但是,我们不要把人(语言使用者)犯的种种谬误迁怒于语言本身.两个"悖论之冠"犯"复合命题"、"矛盾定义"等谬误.马丁列举涵盍整个西方20世纪最具权威的"理性重建P、Q"方案,把诸"卓论"熔于一炉.  相似文献   

18.
张家山汉简<奏谳书·南郡卒史盖庐、挚田、叚(假)卒史目鸟复攸广隼等狱簿>载录的秦代案例文书,具体反映了秦灭楚国的战争进程与秦时苍梧设郡的历史事实.秦令中称秦"所取荆新地",应指秦攻取楚之"陈以南至平舆"、"淮南"、"荆江南地"等地,是相对于公元前278年秦"越宛有郢"置南郡的楚地而言的;"苍梧"之地由楚入秦为郡,成为秦所取荆(楚)之"新地",不应超过秦始皇二十六年,抑或即二十五年王翦"定荆江南地"时设置.  相似文献   

19.
《中华魂》2007,(10)
最近拜读了《坚持基本路线必须澄清错误思潮——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与杨承训对话》,深深地为其坚定的立场、鲜明的观点、求真的态度所感动。《对话》对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贯彻基本路线、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批判形形色色的假"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第二代民族政策"提出者就印度的"民族大熔炉"政策比较牢固地建构起了"印度民族"的身份认同,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全稳定等所谓"成功经验"的举证和观点,对印度解决民族问题的历史与现实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些所谓的"成功经验"是不符合事实的"假学说",是以讹传讹的"伪经验"。印度在民族国家建构、处理民族问题方面不能为中国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