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从种植面积和采用新技术的国家、市场化种植国家集中度、作物品种、性状选择4个方面对当前全球农业转基因技术产业化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对农业转基因技术产业化迅猛发展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对我国的3点启示:科学合理的确定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的优先序;加大第二、三代转基因作物的研发并大力推进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大力培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转基因技术产学研一体化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2.
我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安全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基因安全管理是转基因生物产业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安全管理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根据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及技术支撑体系的现状,从转基因重大专项整体安全评价、抗虫抗病基因的整体规划、终止子技术应用等方面,强化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意识,加强转基因重大专项整体安全管理的全程监管力度;科学运用转基因的多样性和专化性,整体上避免转基因作物基因的单一性或多样性;强化粮食安全的可持续发展,控制在转基因作物上广泛使用终止子技术。  相似文献   

3.
国际信息     
转基因农作物是随着转基因技术运用到现代农业生产中而产生的一个重要概念。目前世界上产业化种植转基因农作物的国家和其产量都呈一定增长趋势,但是关于转基因农作物的利弊却仍然是科学界乃至整个社会所争论的一个焦点。文章试图从法律角度首先总结西方国家对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的立法管理模式,进而分析我国现行法律中有关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的具体制度,从而对我国日后转基因产业化发展提供相关的法律支持或建议。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农作物是随着转基因技术运用到现代农业生产中而产生的一个重要概念。目前世界上产业化种植转基因农作物的国家和其产量都呈一定增长趋势,但是关于转基因农作物的利弊却仍然是科学界乃至整个社会所争论的一个焦点。文章试图从法律角度首先总结西方国家对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的立法管理模式,进而分析我国现行法律中有关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的具体制度,从而对我国日后转基因产业化发展提供相关的法律支持或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力发展转基因作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加,我国农业面临着众多的严峻挑战。针对这些挑战,我国的科学家提出了第二次绿色革命,其内容概括为“少投入、多产出、保护环境”。而近年来兴起的转基因技术将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实现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研发也取得了很大进展。转基因作物自1996年开始在全球大规模地商品化种植以来,已经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转基因抗虫棉花已经在我国大面积种植,2008年我国转基因棉花的种植面积380万公顷,占我国棉花总种植面积的66%。大力发展转基因作物对于我国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支撑作用。此外,在大力发展转基因作物的同时,还应制定严格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规则和制度,在让转基因作物的技术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避免其潜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一些国家采取不断扩大转基因作物品种和种植面积的方式来解决粮食危机。目前,全球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进口转基因作物,依照种植面积大小,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等转基因作物位居全球种植前列。中国批准进口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是玉米、油菜等5种作物,且均作为加工使用,不用做粮食。发展中国家种植面积现已超过发达国家,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呈现增加趋势,而且转基因作物更加多样化是全球转基因作物发展趋势。在转基因作物产业化过程中主要存在技术、转让和市场等7种风险,美国、巴西、印度等国家对转基因作物产业化风险管理各有特色。构建规范的转基因领域法律体系,促进部门沟通协作,建立全过程追溯管理体系,实行风险分类管理和鼓励公众参与风险管理,是中国应对转基因作物产业化风险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7.
丙午岁尾,科技部宣布:“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项目取得丰硕成果,其中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并通过商品化生产审批的转基因棉花新品种55个,累计推广1亿多亩,取得直接经济效益150亿元;每亩增收节支150元左右;每年减少化  相似文献   

8.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是克隆编码一些特有性状的基因,通过生物、物理和化学等方法,导入到受体植物细胞中,并通过组织培养培育出转基因植物。80年代初首次从细菌中分离出来的一些分解抗生素的基因,并转移到植物细胞中获得能在抗生素培养基上生长的植株,10多年来,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和转基因植物又得到了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知岛     
孙展 《新天地》2016,(8):64-64
108名诺奖得主联名支持转基因技术
  108名诺贝尔奖获得者6月29日联名签署公开信,要求绿色和平组织停止反对通过生物技术改良农作物和食物的活动。公开信强调,全球的科学和监管机构反复研究后一致发现,通过生物技术改良的农作物和食物至少与通过其他方式生产的农作物和食物同等安全,至今从未确认任何一起因消费这些产品而引起人类或动物不良健康反应的案例。多项研究反复证明,这些农作物和食物对环境的破坏性更小,且有益于全球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利益生产和利益分配的过程。在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的过程中,需要法律制度对利益生产和利益分配进行理性规制和引导,使现代生物技术的产业化运用造福于人类。在多维视野下对利益平衡基本原理进行解构,实现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中多元利益的理性分配,树立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利益平衡理念,是推动科技理性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11.
当前安徽特色农业呈不断发展趋势:专业化和产业化不断增强、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科技扶持力度不断增强、农业旅游等功能有所拓展。但是也存在优良品种保护和开发力度不够,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基层农技推广和农村实用人才难以满足需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主产区生态环境保护不够,产业化有待推进,休闲、观光旅游功能拓展缓慢等问题。建议从五个方面推进安徽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基层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优良品种开发与保护;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农业旅游。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阐述气候变化的特点,分析农作物对温度、降水变化的敏感性,昆虫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探讨了农业生产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干旱及洪涝灾害的脆弱性。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技术选择包括选育抗逆性强的农作物新品种,增强农作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种植技术;加强农业灾害性天气的预警与响应能力建设。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适应性政策措施:调整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完善江河湖泊防洪工程和防洪减灾体系;加强土地合理利用;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制订减灾应急预案;积极推广农业保险。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 ,是以农业高新技术为主体形成新兴产业的过程。我国的农业高新技术研究能力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但是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作者认为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农业高新技术成果本身创新不足、农业企业规模太小、企业的运营环境不良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运作思路单一等四个方面。并在研究上述四个方面问题的基础上 ,进一步从总体部署、体系建设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详细阐述了灰色系统理论的实现过程,并以内江市市中区新村建设为例,构建"十二五规划"期间粮油与蔬菜播种与产量的灰色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OLS回归分析剖析了粮油与蔬菜生产的产出弹性,通过产出弹性比较分析得出该区农业发展的方向,为该区农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分析表明:该区粮油与蔬菜生产产出弹性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两者存在明显差别,蔬菜生产产出弹性高于粮油生产,扩大蔬菜生产规模、改良粮油生产品种、提高粮油生产技术是该区农业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大工业生产模式、现代工业技术不仅在工业产业中,而且在农业产业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使农业技术工业化几乎成为农业发展不言自明的必经之路。然而,农业技术不顾农业产业特点而单纯地、全盘地工业化,造成了农业发展的种种困境。农业技术发展要避免唯工业化,要以农业生产的自身客观规律为准绳,在合自然的自然观、相关社会建制和“适度技术”等基础上,以谋划农业技术的工业化。  相似文献   

16.
欧盟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有其体制、经济、科技、农业自身发展需要等背景。欧盟农业产业化的代表———法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以粮食产业化、奶类产业化和酒类产业化为特色,荷兰农业产业化以花卉、蔬菜、水果等的产业化为特色。欧盟农业产业化的形式有:农业合作社、农业公司、合同契约、参股控股等。欧盟农业产业化的绩效表现为:高效的农业产业结构;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体系;发达的农产品加工体系;规范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强大的农产品出口贸易体系;健全的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体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由初创阶段转变到发展阶段,从各地的情况看,利益分配机制发育相对滞后,分配形式不尽合理,绝大多数农业产业化经营并未形成利益共同体。而利用分配机制是农业产业化顺利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保证,只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才能使不同的利益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才能使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不断外流,农业种植结构正经历新一轮的调整。1998年至2009年安徽种植业结构呈现如下现状: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相对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总体有所增加,粮食作物内部结构发生变化。通过分析发现科技拉动力、政府各项补贴、劳动力和水利设施方面对种植业结构调整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必须通过合理布局农业生产结构、强化科技、发挥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强化优势区域农田水利建设等措施,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表现为:产业化布局不断优化、产业化经营领域拓宽、产业化发展动力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规模扩大、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于初期阶段,存在着龙头组织整体竞争力不强、农户参与程度低、农户与企业的管理机制不完善、政府服务不到位及政策不配套等问题,要采取有效对策提高我国的农业产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农民科技培训是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途径。以对陕西省猕猴桃主产区948个种植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有序Logit回归模型构建实证检验模型,探讨影响农民科技培训需求意愿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农户是否寻求合作社科技支持、采用新技术和新品种的行为、培训对增产增收的效果和政府惠农政策对培训需求的影响较为显著。这说明,除了以往学者研究的农户个体特征和家庭资本特征外,农民合作社、农户对农业科技的态度和政府惠农政策也是影响农民科技培训需求意愿的显著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