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地涌现,金融业正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金融控股公司成为实现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的重要组织形态。金融控股公司与一般控股公司相比,有其自身的经营优势,但同时也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新的问题。从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与特点入手,分析了在分业监管体制下,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在监管中存在的监管法律缺失、监管体制和模式落后以及监管措施不完善等问题,最后就完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框架的设计目前我国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体制是在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监管的模式下实行三方定期联席会议制,这种协同监管方式对于有效监管还是不够的。根据我国金融形势和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监管体制的历程,构建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框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借鉴美国伞式监管体制,即美联储作为主导性监管者,负责协调其他机构监管者实施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总体监管,而控股公司下属的子公司仍适用分业监管。具体建议如下:一是建立牵头监管人制度。由人民银行负责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总体风险进行监管,而银监会、证监…  相似文献   

3.
现实社会存在模式各异的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在从事内部交易时可能蕴含着巨大的风险,那么对金融控股公司内部交易实施监管就显得非常必要。在借鉴发达国家对金融控股公司内部交易监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构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内部交易监管框架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快金融控股公司立法,建立金融防火墙制度,完善内部交易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4.
论金融控股公司的建立模式与风险监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金融服务业的变革和一体化 ,促进了金融集团及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我国金融业经营机制的转变 ,要求以银行为主成立规范的金融控股公司。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应采取纯粹控股公司的形式 ,并以集团化为发展目标。在风险监管上应选择多元化的监管模式 ,从传统监管方法转向风险目标法 ;要制定对金融控股公司资本充足性监管的指南 ,建立内部“防火墙”和援助机制。  相似文献   

5.
2004年6月28日公布的《三大监管机构金融监管分工合作备忘录》中,首次提出了"金融控股公司"的概念,并对其监管问题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这标志着我国在探索金融控股公司制度方面已经迈出了第一步。鉴于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主体目前尚不统一,本文立足我国国情,提出了适合我国实际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主体。  相似文献   

6.
本文借鉴国外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经验并结合国内有限的案例,对金融控股集团的特殊风险和监管制度安排进行了探讨。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控股公司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业的现实选择。然后对金融控股公司所独有的风险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其特殊风险将会给金融监管带来很大的挑战。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制度安排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在法律定位方面存在缺陷,在经营方式上存在很大风险,监管的空白造成了目前对金融控股公司管理上的混乱.为完善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我国应制定一部专门的<金融控股公司法>,同时,建立一个专门的监管机构,并建立完善的事前监控机制和事后监控机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控股公司是金融业混业经营的产物,因其包含了不同的金融业务部门或非金融业务的多家控股公司,蕴涵着巨大的金融风险。目前中国各金融机构分别由不同的监管部门监管,也在一定程度增加了金融控股公司的不透明性。这意味着原有的机构性监管不再行之有效,监管当局不宜实行“人盯人”的机构监管策略,而应按照金融业务的风险性实行功能监管。金融机构的综合经营产生了统一金融监管体制的要求。本文对如何构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框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实现金融业经营体制转变的过渡形式 ,根据我国目前的金融环境 ,以银行为主构建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较符合国情。与分业经营模式相比 ,金融控股公司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风险。因此我们要结合我国的金融大环境来考虑 ,发展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战略选择及其对它的监管模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结合台湾地区《金融控股公司法》的实践经验,深入剖析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和立法困境,认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经营风险较大,监管主体缺位.因此,在立法上,应制定专项的金融控股公司法律规范,明确其法律地位;在风险管理机制上,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在监管模式上,设置具有权威性的主要监管机构.  相似文献   

11.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金融控股公司给金融监管带来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应当朝功能性金融监管方向发展,建立主监管制度以实施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有效监管,并就监管当局的具体监管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也正在向全球化深入发展,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因内外部环境变化而不断进行的金融机构组织创新方面,其中尤以适应当前金融业综合经营发展需要的金控公司最为典型。金控公司在拥有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协同效应等经营优势的同时,也不得不面临诸多风险,而对这些风险的辨析和管理成为其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在金控公司外部监管方面,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在设计有关制度安排时应树立金融系统稳定与发展的监管目标,坚持适度从严、适度前瞻的监管原则和健全统一的金融监管模式监管架构。  相似文献   

13.
作为金融混业经营的重要组织形式,金融控股公司具有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协同效应。尽管目前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模式,我国现阶段仍然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金融控股公司。科学设计中国金融控股公司模式,需要汲取国内外的经验教训。就目前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和生态环境而言,以商业银行为主体进行纯粹型的金融控股公司的构建应当是发展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金融业务综合化背景下,金融控股公司大行其道。我国在政策法规层面虽然没有明确涉及金融控股公司,但这类金融机构事实上早已存在。文章在回顾国内外金融控股公司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中国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状况与动因进行了剖析,进而对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法律瓶颈与政策动态进行梳理,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地方金融控股公司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阐述金融控股公司破产法律责任的基础上,以世界金融大国的多种金融制度为例,对金融控股公司可能利用、操控其子公司的破产来规避法律责任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在此领域引入“刺破法人面纱”理论,通过对母公司股东身份的强调,明确金融控股公司在其金融子公司破产前后法律责任的种类以及责任范围的大小,为金融控股公司作为股份有限公司不能担负无限责任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法理上的依托。  相似文献   

16.
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是我国金融业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最佳选择。但是,金融控股公司会给金融业的运行带来特殊的经营风险,即资本重复计算、不公正内部交易、风险传播、利益冲突和缺乏透明度等。为控制和消解金融控股公司所带来的金融风险,在私法层次上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组织和行为的规制,并实行加重责任机制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加入WTO后 ,面对国外金融机构的竞争 ,单一资本 ,单一业务范围的中国金融业的局限性显而易见 ,在混业经营时机尚未成熟的条件下 ,金融控股公司不失为金融创新的一种现实选择。同时又必须考虑到 ,在中国 ,金融控股公司有着独特的风险点 ,对其的监管又是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 ,是金融发展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