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中国哲学、传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朱熹、李赞和严复是很有代表性的人物.朱熹以儒家思想为主,兼采佛、道思想,集理学之大成;李贽提倡个性解放,宣扬众生平等,批判理学籍制思想,反理学;严复接受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引进西方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进行彻底的"价值重估".这一发展过程,显示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它不是在某个单一社会层面上发生的过程,而是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各个层面上统一发生的过程.中国当代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有可能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也有可能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丧失自我.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自己的独立、自主性,"自主型"发展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有互补性,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会产生新的有益于人类进步的世界文化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必将对人类文化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由他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梁漱溟先生曾说:"中国有五千年文化,孔子是接受了古代文化,又影响着他之后的中国文化的.这种影响,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古人都不能与孔子相比."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发轫于夏商周三代,在春秋时代趋于成熟,在西汉中期儒家思想取得统治地位以后,绵延两千余年。具有伦理特征的儒家思想孕育出"臣民型"政治文化,它在近代以来遇到了西方"公民型"政治文化的强有力挑战。晚清统治者和知识精英试图对这两种政治文化形态进行融合,但是由于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极度衰弱的晚清王朝已经无力改变历经五千年历史形成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定力",更无力在此基础上进行晚清中国的政治重建。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干,道教是中国文化的根,隐喻是广泛应用于《道德经》,用形象的"母亲"比喻"道","子"隐喻"德"、"水"隐喻"德",通过甲骨文的研究,阐述了老子"无为"接近"为"的本义,圣君"无违"使得以百姓更好地生存。"内圣外王"不仅是儒家思想,道家和儒家思想是一致的。解释"老子"的隐喻,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道教救世济人,是中国文化之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良方。  相似文献   

6.
儒商虽然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但是直到明代中后期才出现意义与之相当的"儒贾(商)"和"(儒)士商"概念。儒商是以儒家思想作为经营管理准则和生活指导,有良好品德和专业知识,并在商业经营上取得成就的商人。中国古代儒商和儒商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儒商初步形成,儒商文化随之出现;宋代儒商得到新生,儒商文化开始复兴;明清时期儒商发展走向兴盛,儒商文化成为主流商业文化。传统儒商文化是中国古代儒商把儒家思想与商品经济法则相整合所形成的经营理念、管理思想、行业准则和行为规范,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传统儒商文化为当代儒商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7.
袁航 《理论界》2013,(6):34-36
在新的文化并喻期,面对日益深刻的外来文化的冲击与挑战,中国文化,亦或是儒家思想和文化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呢?是积极主动地应对、适应这种挑战,并在其中实现创新、发展,还是选择回避,甚至是逃避现实,视而不见呢?本文从发展的视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明确地提出了文化全球化:中国文化不能说不,我们必须一方面在传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另一方面又充分吸取其他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在融合发展中实现中国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大文化观"视野下,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中国古代"雅俗文化观"起源于奴隶社会,在儒家思想体系逐步完备并成为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之后,它实际上成为剥削阶级的真理标准、道德标准和审美标准.社会主义"雅俗文化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摒弃旧雅俗文化观鄙视劳动人民、排斥俗文化的观念与方法,科学揭示了雅文化与俗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灵魂,是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哲学.这种哲学有"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三个命题,并引出"普遍和谐"、"内在超越"、"内圣外王"三个核心理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发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汲取西方文化中的进步内容.  相似文献   

10.
当代经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改变了中国人对世界的看法,同时为儒家伦理的实现带来了巨大挑战。李泽厚以"文化心理"的"情-理"结构解释儒家伦理与中国人的关系,但这一结构在当下却面临着超越知识分子规划的巨大解构。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说,强调中国人要对自身的文化传统有"自知之明",这可以为我们今天应对挑战、实现儒家伦理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视野。当代的文化与伦理建设,可以将"文化心理结构"和"文化自觉"作为分析中国实际的方法,强调其方法论意义。我们应抱着一种既不复古又不全盘西化的态度,找寻儒家思想的当代定位,实现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进而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