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历史演进与整合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伟霞 《城市观察》2009,1(1):108-116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城市世纪已经到来,城市群成为未来国际竞争的主体。珠三角城市群发展很快,一体化已成大势所趋,但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将珠三角打造成世界级城市群,必须先了解其发展历史及掣肘因素,从观念意识、功能规划、产业协作、利益协调等多方面进行整合,才能实现可持续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猛  梁雅昆 《城市》2021,(3):40-50
中小型国家级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增长极之一,其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内部分工.笔者基于产业集聚和城市专业化两个维度,采用区位基尼系数和产业结构差异指数对关中平原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的内部分工加以测量.笔者根据研究发现:2017年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内部分工水平低于北部湾城市群,表现为前者的产业集聚水平、城市专业化水平均低于后者.两大城市群的产业集聚水平趋于上升,且关中平原城市群增幅大于北部湾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城市专业化水平较为稳定,北部湾城市群的城市专业化水平则有上升趋势;产业集聚水平、城市专业化水平及其变动趋势在产业或城市间表现出较强的异质性.上述结论为中小型国家级城市群内部合理的分工体系构建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3.
张军涛  杨代刚 《城市》2010,(6):29-33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进入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我国的人口和经济活动以更大的规模、更快的速度向城市集聚,城市空间形态由单体型城市向都市圈、城市带等组合城市形态转变。城市群概念被越来越广泛地加以使用,城市群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城市群     
《老年世界》2006,(22):21-21
《建议》首次提出了城市群的概念,并明确要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要继续发挥对内地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强区内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有条件的区域,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通过统筹规划,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合理分布的新城市群。”  相似文献   

5.
吕静韦  蔡玉胜 《城市》2021,(3):27-39
京津冀城市群的短板在中等城市,而发展潜力也在中等城市.加快推进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需要增强中心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还需要关注中等城市发展.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在中等城市发展上面临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中心城市带动力偏低以及公共服务配比不均衡等问题,建议通过提升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强化产业支撑能力、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增强医疗教育资源承载力和加快城镇化建设,提升京津冀中等城市发展能力,促进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群基本概念的再认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群并不是孤立封闭的体系,它是与邻近区域内、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城镇密集区的特定区域范围内不同规模的城市(镇)有着密切联系,依托优越的自然环境基础和发达的交通运输体系以及信息网络形成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有机整体。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新型城镇化的新形势下,城市群区内每一个城市均发挥着区域经济增长点和城市功能的特殊作用,并依托城乡一体化区域发挥着强大的辐射作用(包括集聚与疏散作用)。本文在这一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中国城市群是由城镇化高度发育而形成这一动力问题;论证城市群与城镇密集区的相似性,并对我国城市群范围的识别标准和城市群基本概念的再认识,比较完整地概括了当前我国城市群研究动态与阶段性成果,以供我国城市地理与经济学工作者参考,以便更加深入地研究中国城市群的特有现象和各类问题。  相似文献   

7.
城市群的概念近来引起热议,对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的探寻对于科学制定城市群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珠三角城市群作为研究案例,基于主成分模型,选用指标体系对珠三角城市群的城市综合规模进行定量测定,同时结合场强模型划分了珠三角内九大城市腹地范围。结果显示珠三角城市群当前仍旧存在区域内城市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广州深圳双城独大的状况仍旧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下去。同时结合腹地面积与行政区面积的分析认为,腹地面积更多取决于城市的发展实力与城市的区位,城市决策者在制定城市发展策略时应该从区域视角出发而非止步于行政区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霍兵  刘茂国 《城市》2007,(7):25-26
一、城市群是当前区域城市发展的趋势,是国家重要的空间发展战略 城市群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情形下,在区域城市化与城市区域化、城市集聚与扩散共同作用下,城市化发展高级阶段的产物.城市群成为辐射和带动区域发展、促进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要依托,是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战略节点区域.充分发挥城市群的作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取得区域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将城市群发展作为现阶段城市化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9.
一、城市群的内涵 从归类的角度讲.学术界把城市群的内涵主要归为以下几类:城市空间论、城市体系论、经济区域论、经济网络论、集合体论、功能地域论、城市圈论、区域系统论.虽然学术界对城市群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就其本质的内涵与外延而言,笔者认为城市群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最发达、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地区之一,珠三角城市群经过40年的发展,体系日渐完善,人口规模逐渐壮大,城市之间联系不断加强,城市化水平在国内三大城市群中遥遥领先。但还存在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不足,城市化水平两极分化严重、与城市规模等级不匹配,产城协调性不高、个别城市严重失调,人口稳定性不强、城镇化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由此,本文提出强化城市群发展思维,推动城市群内创新、产业合理分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城融合和社会融合,引导人口有序分布,促进珠三角城市群健康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郁鸿胜 《城市观察》2009,1(1):101-107
中国区域合作的发展正呈现出从“极化发展”向“泛化发展”的新态势,在这一背景下,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合作也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特别是国家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提出,更为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方向。研究《指导意见》,有助于从宏观上把脉长三角地区发展的重点及难点,并为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周国梁 《城市观察》2014,(3):134-140
城市规划具有公共政策的属性,实质上是一种公共政策,研究其价值取向,既是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新时期我国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在分析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属性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规划向公共政策的转型,着重探讨了公共政策视角下城市规划的公共价值取向、民主参与取向、人本取向和空间正义取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群发展的战略目标、思路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建民  张可 《城市观察》2013,27(5):86-93
中国已初步形成了24个城市群,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中国城市群未来的发展战略目标主要有:成为我国城镇化的主体空间形态,区域总体发展的重要载体,区域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引领者,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城市群未来的发展思路和原则。  相似文献   

14.
城市休闲化是当代城市发展中的一个新课题。本文结合我国城市休闲化发展的实际状况,通过构建由公共基础、消费能力、产业能力和特色资源等4方面指标组成的城市休闲化质量测评体系,对我国27个省会城市、4个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的发展质量进行比较全面和客观的质量测度与数据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城市休闲化质量在整体上处于较低的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分析了改革开放后的城市转型以及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之后以上海M5040意园的产业空间转化为例,剖析了城市转型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空间规划另类思维。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迅速发展的城市面临着人口的迅速增加,资源和环境的急剧恶化,经济发展的转型和城市运行、管理、服务的滞后,为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自从2010年以来,我国许多城市相继制订了智慧城市建设方案,为城市可持续、稳定的发展探索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本文通过理清智慧城市建设思想的起源与特征,阐述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基础及其应用,比较了我国28个智慧城市建设起步阶段的成效,提出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目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李世兰 《城市观察》2013,26(4):146-152
目前,我国已开始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城镇化也迈入了从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变的关键时期。城镇化发展具有一般规律性,即阶段性、要素集聚与扩散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规律。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伴随的是掠夺式扩张和线性发展模式,土地和政府助推了城镇化的粗放发展模式。因此,对我国现阶段新型城镇化过程进行反思,并借鉴国外城镇化的成功经验,创新城镇化发展战略与路径模式,对于推进我国现代化、实现富民强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体育产业与城市发展关系密切,相得益彰。目前欧美国家体育产业相当发达,已成为支柱性产业。国内许多城市体育产业方兴未艾,取得了许多经验。这些都为深圳体育产业规划提供了借鉴。深圳将以发展高端体育服务业和高端体育研发制造为核心,打造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19.
曾振伟 《城市观察》2013,26(4):187-191
"让城市美丽起来"是当前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热门课题。每个城市都应有自己的性格,由于城市的自然条件、经济、人文条件不同,呈现的风貌也不同,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城市。城市之美,离不开大中小三种景观。小景观是"城市的表情",是连接城市中的大景观和中景观的介质。城市公共艺术雕塑是小景观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它的设计应根据城市的文化特征和周边空间环境来综合考虑,而不是简单的桌面艺术,这样才能为城市之美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20.
吴琳 《城市观察》2014,(1):180-187,159
回顾地铁发展史,作为载体之一的地铁公共艺术对城市而言,至少具有两个有益的作用:一是地域文化、彰显城市特色;二是引导市民行为、推动城市文明。有鉴于此,在当前中国城市地铁的快速发展时期,也应该同时注重地铁公共艺术的设计和建设。本文以武汉为例提出加强地铁公共艺术空间建设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