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澳门的由来     
澳门一名最初见于明代的文献记载。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庞尚鹏的奏稿《抚处濠镜澳夷疏》中写道:“广州南有香山县,地当濒海,由雍麦至濠镜澳,计一日之程,有山对峙如台,即澳门也。” 澳门的“澳”,原意是指海边弯曲可以停泊船只的地方。明嘉靖年间有些外商认为商船停泊在香山县离岸太远,交通不便,以重金买通地方官吏,求得在今称为澳门的地方停泊。此后,许多外国商船皆集于此。 关于澳门的得名在清代还有另外的说法。清代的《澳门纪略》中说:“澳门,则  相似文献   

2.
有关早期中葡关系与澳门的史料 ,中国明代典籍记载甚多 ,其中 ,尤以《明经世文编》中收录的澳门史料最为珍贵。《明经世文编》由陈子龙等编辑。全书共出六册 ,内容分为 32类 ,其中海防 ,火器 ,贡市 ,番舶等类 ,均涉及澳门问题。明代第一篇关于澳门的奏疏 ,即庞尚鹏于 1564年的《题为陈未议以保海隅万世治安事 (疏 )》也收录其中。《题为陈未议以保海隅万世治安疏》又名《抚处濠境澳夷疏》或《区画濠境保安海隅疏》。 (见《明经世文编》第五册第 3835页 )其主要内容分述如下 :第一 ,澳门原称“濠镜澳”。在 1564年之前常称为“香山澳” ,并无…  相似文献   

3.
澳门,旧称濠镜,是珠江西南口外的一个半岛,位于香港西边六十五公里处,由半岛和两个小岛组成。总面积15.5平方公里.约相当于香港岛面积的五分之一。它位居亚太地区及世界航道要冲,是进入中国内地的重要通道。在香港开辟为贸易港之前,澳门一枝独秀,它曾经是我国同东南亚国家进行贸易的场所。明代嘉靖三十二年(1563年).葡萄牙殖民主义者混入澳门。因当地官吏接受贿赂,听凭葡萄牙殖民者用砖瓦木石建造房子,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起他们就在澳门定居下来.嗣后,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随着葡萄  相似文献   

4.
西方殖民者对中国早期的侵略是从葡萄牙殖民者开始的。澳门是葡萄牙殖民者入侵中国最早的根据地。葡萄牙人入侵澳门的历史在中国史和世界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研究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的历史,对于明清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了解昨天的中国,汲取今日所需要的历史经验教训也是有意义的。一、葡萄牙人如何混入澳门及明朝政府对澳门的管理澳门,旧名濠镜,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南端一个半岛上。今天通称的澳门,还包括澳门南面的凼仔岛和路环两个小岛,三  相似文献   

5.
一、澳门的各种名称澳门原称场镜澳或场镜澳。像就是牡蛎,也叫海蛎子,其亮表面凹凸不平,里部平滑如镜,称为境镜。有记载云:“粤产场镜,取饰窗户,可代玻璃,谓之明瓦”①。镜还可制作纽扣等其他工艺品。“澳”是海湾可以泊船的地方。澳门史专家戴裔位教授认为,“像镜澳得名是因其形似场镜之故”②。这一看法已为众多澳门史研究者所认同。明朝万历年间以后,像镜澳之名虽然在某些文献中尚可见到,但一般已称其地为“像镜澳”了。如明代郭《粤大记》中的《广东沿海图》,郭尚宾《郭给谏疏稿》,张燮《东西洋考》,以及清代顾炎武的《天…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末的1999年是不平常的一年。举国上下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华诞,喜迎澳门回归,令人感慨万千。说起澳门,历来是中国的领土。早在公元前206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的版图上,它为南海郡番禺县属;明史记载,因其南环规园如镜而得名镜澳,也叫香山澳,又因盛产鲜 ,故名镜。海,在古文字中“”与“濠”通用,素有与香江齐名的江之称。澳门得名于这里南台、北台两山相对如门。史料上记载,葡萄牙人入据澳门是在公元1553年的事,只不过乘1840年鸦片战争满清政府战败后世界列强瓜分中国气焰十分嚣张之机,葡人将…  相似文献   

7.
胡雪莲 《学术研究》2012,(7):121-126
尽管中国境内第一种近代报刊诞生于澳门,但是70多年后这里才出现中文报刊。那么澳门中文报刊发轫之初是如何面向本地社会的?针对这个问题,专设有"本澳新闻"栏目的《镜海丛报》中文版比《知新报》更具研究价值。据称为澳门第一种中文报刊的《镜海丛报》中文版,本身就是为回应19世纪后半期居澳华人人数激增、华人转归葡人政权管治的新局面而诞生的。它用中文吸引华人读者,力图打破华、葡隔阂,把华人纳入"澳门人"这个概念,营造一个新的既包括葡人又包括华人的以澳门地方利益为本位的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现在保存下来的《镜海丛报》包含了丰富的晚清澳门历史资料。该报在中日甲午战争时期发表的评论和报道,反映澳门中国民众保持着对于祖国和民族的明确而强烈的认同。该报对于澳门葡萄牙当局的管理,既有认可赞同的一面,也有批评建言的一面,而对于清朝的腐败政治则明确表达了批评和否定的态度。从这份报纸还可以看出,在澳门这个接触西方文化最早的中国城市,中西方文化呈现出共存交融的格局。从《镜海丛报》还可以窥见晚清时期澳门经济状况之一斑。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和《镜海丛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除少数澳门知识界人士外,中国的学术界尚不知在19世纪末的澳门出现过一份《镜海丛报》。由于这一刊物与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早期活动有密切关系,该刊物已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一《镜海丛报》创刊于1893年7月18日,起初是每星期二,后改为星期三出版的周刊。该丛报分为每号4页的葡文版和每号6页的中文版,二者的内容有较大的差异。葡文版的刊名为ECHOMACAENSE,直译为《澳门回声报》,不过,直到1894年,这一葡文刊名下一直有中文“镜海丛报”四字,以显示两种版本的特殊联系。中文版终刊于1895年…  相似文献   

10.
澳门的新闻传播事业已有160多年的历史。目前,在澳门出版的有6家中文日报:《澳门日报》、《华侨报》、《大众报》、《市民日报》、《星报》和《正报》;7家葡文报纸:《澳门人报》、《澳门晚报》、《澳门邮讯报》、《澳门消息报》、《澳门论坛报》(兼出中文报)、《号角报》、《中西报》。此外,还有澳门政府出版的《宪报》和澳门新闻厅出版的《星期六》两份周刊。澳门出版的中文报纸日销量为6万多份,葡文报纸约千份。此外,香港销澳报纸有40多种,日销2万份左右,还有20多种香港杂志销售。除报刊外,澳门的新闻传播媒介尚有:澳门广播电台、澳门绿村电台、澳门电视台和新华通讯社澳门分社等。  相似文献   

11.
在澳门回归前夕 ,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黄鸿钊教授的新著《澳门史》。这本书是作者在1 991年出版的《澳门史纲要》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与原书相比 ,新著《澳门史》有下列三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第一 ,内容的扩充 扩充的内容 ,主要集中在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交涉和当代澳门两个部分。例如 ,第 1 2章《1 887年中葡条约》、第 1 3章《清末的澳门问题交涉》、第 1 4章《民国时期的澳门问题》、第 1 5章《新中国成立后澳门问题的交涉》等章 ,均由原书中的“节“扩充而成 ;篇幅扩大了 2倍以上。再如 ,第 1 6章《过渡时期的澳门》、第 1 7章《澳门的…  相似文献   

12.
汤开建 《学术研究》2003,20(6):118-123
现存的近代报刊是研究澳门近代史非常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其中《澳门宪报》尤为重要。本文考证了《澳门宪报》的沿革,并发掘出《澳门宪报》中有关19世纪澳门华商的珍贵史料,并探讨了当时澳门八大华商家族的概况。  相似文献   

13.
葡萄牙人入居澳门的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位葡萄牙来华使节皮莱资(ToméPires)在正德七年至十年(1512—1515年)间,即他本人来华前几年,就在《东方概览》一书中写道:“除广州港口之外,另有一港名濠镜(Oquem);陆行三日程,海行一日一夜。”①最早来华之葡人,为欧华利斯(Jo...  相似文献   

14.
方人定是出自高剑父门下的岭南画派名家。1901年6月19日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大同乡濠涌村,今存旧居。他排行第四,故名四钦,又名仕钦。8岁上学,15岁入石岐镇粹存国学馆,开始临摹古画;19岁就读广州罗馥生国学馆,改名"人定",取意人定胜天。据《方人定纪念文集·方人定年表》,他20岁人广州市政法学校;23岁起于课余跟高剑父学画,同年从该校毕业,考入广东省法官学校高等研究部,25岁毕业后始专于艺术。初由高剑父授意,在广州《国民新闻》报发表《新国画与旧  相似文献   

15.
澳门名称的来源如同其起源一样扑朔迷离.早期澳门史学者将蠔系列的名称,全部以"蠔"(即长牡蛎)释之.根据中国文献上的载述,经过一番探究,我们考证出"蠔镜"、"蠔"及"海镜"也是一种动物,但属瓣鳃纲,不是蛤科,而且蠔镜与海镜为一物,并得出澳门地名中以蠔及其各种同音字起始的称呼,均从蠔镜繁衍而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一、《文化杂志》与澳门土生文学纵观《文化杂志》(中文版)文学栏目录,属于澳门本地所产的葡语作家主要有庇山耶、飞历奇、马若龙、晴兰等,较有关系的还可追溯到费雷拉(阿德)、布拉加、高美士……甚至卡蒙斯,然而亦缺乏专题系统的评介和讨论。像飞历奇这位著名的大律师又是澳门著名的土生葡人“大作家”,他的代表作《爱情和小脚趾》、《大辫子的诱惑》(还有《南湾》)已由澳门文化司署与大陆花山出版社合作出版汉译本,但《文化杂志》只介绍过《延虫家妹阿张》一个短篇,不能不说是一个盲点。据我们观察所得,澳门的葡语作家和诗人对中国文学(主…  相似文献   

17.
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中葡联合声明》确认我国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为了维护祖国统一和澳门的稳定与发展,中央政府决定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在法律制度方面,澳门回归后其原有法律、法令、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澳门基本法》)相抵触或其他机关作出修改外,予以保留。尤其《澳门基本法》第100条规定:“澳门原有关于公务人员的录用、纪律、提升和正常晋级制度基本不变,但得根据澳门社会的发展加以改进。”另外,自1987年《中…  相似文献   

18.
清人张汝霖曾两任广东香山县令、两任澳门同知,是中国首部系统介绍澳门的著作《澳门记略》的两作者之一。关于他同澳门的关系以及在写作《澳门记略》一书中所发挥的作用,学界已有不少论述,但对于他在香山的活动及作出的贡献,却甚少有人论及。本文即就此挖掘有关史料,作一简论,以期收拾遗补阕之效。  相似文献   

19.
澳门概况     
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及其南面的仔岛和路环岛。全境南北距离11.9公里,东西距离7公里。东隔伶仃洋与香港相望,距离仅40海里;西与广东珠海的海仔镇只隔一条不到1公里的濠江水道;北与珠海市的拱北相连,陆界只有240米。澳门地势南高北低,主要由丘陵和平地组成。澳门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约为22.3摄氏度。澳门地区总面积为2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4128人,澳门人口中96%以上是华人。澳门在16世纪时曾经是东方最大的贸易转运地之一。但直至本世纪60年代以前,澳门经济十分弱小。从70年代到90…  相似文献   

20.
吴义雄 《学术研究》2002,1(6):43-49
澳门自16世纪以来一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来华活动的初期,也是将澳门作为重要的活动基地。马礼逊、裨治文、卫三畏等传教士,都有在澳门长期居住和活动的经历。新教传教士所举办的文化事业,特别是“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马礼逊教育会”和“中国医务传道会”的一系列活动,都与澳门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的许多有着深远影响的著作,是在澳门撰写和出版的,其中最为著名的有马礼逊翻译的中文《圣经》、他所编著的《华英词典》和裨治文、卫三畏编辑出版的英文《中国丛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