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甘肃藏族地区的人口过快增长,给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是相当严重的。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了物质资料生产与人口快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了人口素质低,不利于传统的农牧业产业向现代化产业转变。甘肃藏区的发展,关键在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经济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使甘肃藏族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甘肃藏族人口的发展关系着藏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控制人口及提高人口素质,对藏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为着藏学研究的深入,必须加强对藏区周边和周边藏区的研究,理由:一、我国四川甘肃等省比西藏还要大的藏族地区,本来就属于藏学研究的范畴。周边国家锡金、不丹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的部分地区,也是藏文化圈地区。那里不论过去和现在,都与我国藏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历史上藏族的活动范围很广,不仅在上述地区,甚至包括更广阔的中亚、东亚大舞台,都留有众多的藏族历史文化遗迹。三、我们必须了解上述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有利于我国藏区改革开放的政策。  相似文献   

3.
当代藏族汉语小说在我国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都得到了积极的发展,由于各藏区所受历史影响的差异、与当地其他民族文化融合的差异以及语言的差异,各藏区藏族作家的汉语小说不可避免地带有当地的文化和语言色彩,形成了风格多样的藏族作家汉语小说,这些作品不仅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价值、社会学价值及人类学价值,而且体现了藏族作家在小说文学艺术样式上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转型时期,四川藏族生育观念发生了一系列转变,这些转变的发生与转型时期四川藏族的经济状况和文 化水平以及四川藏区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有关;促进四川藏族生育观念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根本转变,需要继续 加强宣传和管理、发展经济、加大投入、提高人的素质。  相似文献   

5.
拉卜楞寺院经济模式初探──藏族寺院经济现状调查之一东噶仓·才让加近年来,笔者带着“当前我国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藏区寺院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问题,分赴青海、甘肃藏区进行了社会调查,得出了藏区寺院经济的发展中,良性循环模式和恶性循环模式,市场经...  相似文献   

6.
本文按中国历史发展的顺序,论述了甘青藏族形成后,在元明清时期对甘青藏区的经济开发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文本分析发现,30多年来《人民日报》在对四川藏区的报道中,大量采用来自官方的消息来源,正面报道为主的立场,通过报道主题的选择、消息来源等方面的综合处理,构建了四川藏区以下媒介形象:藏族群众安居乐业、藏区稳定的社会形象;党和政府执政为民、藏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形象;军队救民危难、军民鱼水情深的军事形象;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医疗教育力量薄弱的文化形象;发展比较落后的经济形象。  相似文献   

8.
清朝后期天祝藏族人口锐减之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后期天祝藏族人口锐减之原因探析华锐,东智天祝属安多藏区,又是华锐(系藏语,汉语意为英雄的部落或地区)藏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华锐”包括今甘肃天祝、肃南皇城,青海东部北山、门源、大通东部等藏区。天祝位于甘肃武威地区南部,境内祁连山冷龙的东延山脉横亘东...  相似文献   

9.
藏族传统的经济伦理思想探析张晓飞藏族传统的经济伦理思想是藏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藏区经济有长足发展,社会精神风貌焕然一新,但与汉区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这与藏族传统的经济伦理思想束缚着人们的头脑不无关系。今天,我们要从事藏族地区的“两...  相似文献   

10.
在封建农奴制经济之上生存着强大的寺院集团。自公元767年建成藏区第一座寺院桑耶寺,有了第一批僧人“七试人”以来,僧人参政,主持、号令一方,寺院操纵藏区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已成为藏族社会的突出特点。准确认识藏区寺院的社会功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寺院进行有效的改造,才能使其适应藏区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甘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牧民人口比重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手段。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宗教意识和传统观念浓厚,生计方式变迁导致的文化适应困难是制约甘肃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观因素;甘肃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单一,城市化、市场化程度较低,劳务输出机制不健全等是制约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客观因素。高度重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民族地区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民族地区市场化、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健全劳动力转移相关配套制度是有效解决甘肃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松潘是川西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历史上就是藏、汉、羌文化交汇之边地。元明清以来,随着回族移民不断迁徙进入松潘,松潘成为藏、汉、羌、回多元族群交汇之地。文章通过对元明清以来茶马古道松潘地区回族的迁徙,松潘回族伊斯兰教清真寺与回族文化名人的考察,认为松潘回族伊斯兰教与松潘地域文化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陕西贡院位于陕西西安,实为陕甘乡试考场,故也称"陕甘贡院"。明清时期来这里参加乡试的考生包括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河湟地区以及新疆乌鲁木齐、哈密一带的书生,最多时有近万人。陕西贡院遂成为西北地区广大学子参加科举考试的集中地,造就了西安作为西北文教枢纽的历史地位,体现并发挥了重要的科举价值、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同时也折射出明清时期西北地区学校教育的极端落后。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循化县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边界,同时也是甘青两省边界。从宗教文化方面而言,其处于藏传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和汉儒文化的边界。在这样一个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中,其族群关系呈现出多样性特点。本文旨在讨论循化县撒拉、藏、回、汉族的经济文化类型,同时探索循化各族群众经济上形成的互利互惠关系;正是不同的经济生产和交往方式奠定了本地区互助合作的族群关系。  相似文献   

15.
论甘南藏区畜牧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南藏区是甘肃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基地 ,为了使藏区的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 ,加快藏区牧业经济现代化的步伐 ,首先应从根本上更新人们的传统观念 ,解放思想 ,依靠科技 ,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其次 ,应以畜牧业生产为中心 ,开展多种经营 ,发展民族经济。同时 ,大力开发旅游业 ,把它作为发展地区经济的重要产业。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陕西历代进士的数量及其地理分布,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陕西从隋朝至清朝历代进士进行核实和分析,由于明代以前相关文献资料的缺乏,陕西进士数量及其地理分布反映的主要是明清两代陕西情况。分析认为,历代陕西进士共有2 530人。分析还认为,陕西进士数量集中在明清经济文化中心的西安及其周边、咸阳地区和经济富庶的渭南地区;陕南、陕北较少,这与当时陕西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均衡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7.
“茶马互市”是指以内地茶斤交换藏区马匹的经济活动。唐、宋以来,以明朝政府对“茶马互市”的管理制度最为完备。本文从明朝政府对茶叶生产、茶叶运输、茶叶贮存、茶叶销售的有效管理,以及修复和拓宽茶马古道等方面,阐述明朝政府通过熟练地运用“茶马互市”的经济杠杆,以达到治理藏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上半叶的西北少数民族研究是伴随着近代西北边疆研究的第二次高潮展开的.从近代西北边疆研究的第二次高潮、陕甘宁边区的民族研究、西北回族伊斯兰教的历史文化研究、西北藏族研究、新疆少数民族研究五个层面,对20世纪上半叶的西北少数民族研究状况、成果和特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认为,这一时期开展的研究,是西北少数民族研究的第一个繁荣期,成绩卓著,影响深远,为20世纪中期以后的西北少数民族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明清山陕商人在甘肃的经贸活动,论述了明清以来山陕商人在甘肃进行会馆建设的基本情况;并进一步评述了这种经贸活动和会馆建设对于推动明清甘肃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因素的增长、加强中西部区域经济文化交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