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漫谈饮茶     
张园 《社区》2014,(12):49-49
我国是茶的故乡,相传自神农时代国人就开始饮茶了,后来茶传至全球,成了世界上三大无醇饮料之一。茶在四千多年前是作为药物出现的,  相似文献   

2.
茶,含有大量的鞣酸、茶碱、咖啡因和少量的芳香油、多种维生素、叶绿素等成分。适量饮茶对人体健康有很多好处,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饮茶。卜面所说的几种人就小宜饮茶。一、患有便秘的人不宜饮茶。因为茶叶中的儿茶多酚  相似文献   

3.
中国茶文化的萌芽——饮茶在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继《饮茶起源考论》一文后,通过翔实的资料、合理的推论,论证了饮茶在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并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作者认为,茶在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其特殊的药性———令人兴奋的功效而发展成为饮料,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和饮用的普及,同时开始与儒家、道家思想发生联系,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开始萌芽。   相似文献   

4.
8家国家级的茶叶科研、教育、文化专业机构和社会团体近日联合倡议:鉴于中国是茶的故乡和茶文化的发祥地,建议将茶定为国饮。他们在倡议书中指出,茶叶中含有多种有益健康的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喝茶有利于身体健康。另外,提倡“茶为国饮”,有助于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拉动茶产业的发展。这8家机构联名呼吁: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弘扬中华茶文化,宣传饮茶的好处,使有益于人民身心健康的茶真正成为大众饮料;  相似文献   

5.
愿人生如茶     
《社区》2007,(16)
俗话说:"无茶不成礼。""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茶,在中国是最大众化的饮品。有人说,百姓饮茶是一种需要,文人饮茶则是一种文化。粗识文墨的我,虽然不敢以雅士自居,但饮茶与读书,却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两件事。  相似文献   

6.
浅谈维吾尔茶文化与茶语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维吾尔族饮茶种类、饮茶礼仪、饮茶器具、保健养生以及茶语言方面的问题,揭示了维吾尔族因茶而引出的风土人情、观念习俗等传统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茶的故乡,饮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不仅汉族人民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饮茶文化和饮茶风俗,生活在祖国大家庭的各少数民族也将茶作为生活必需品,而且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饮茶习俗。  相似文献   

8.
郭永仙 《社区》2008,(8):48-49
所谓玩茶客,说的是他痴茶玩茶,“玩”到极致。玩茶客有着特别的个性之处,或者对茶非常有体悟,闻茶香知茶性;或者有着特别的故事。或种茶或藏茶;或者饮茶于深山,或者大隐隐于市……《茶道中人》栏目,特别开辟这样的版面,一起寻访身边的“茶痴”。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茶习俗包括制茶习俗、饮茶习俗等内容。本文通过详细说明蒙古地区制茶、饮茶的饮食生活习惯,对各地区茶习俗进行具体分析,探究其共同点和普遍规律,并进行了理论阐释。不仅对茶用具、茶习俗等表面形式进行研究,还对蒙古人民族意识、心理特点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强调了茶文化的内在文化特性,认为茶与茶习俗不单是饮食对象与生理需要,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精神需求与享受。  相似文献   

10.
武夷山儒、释、道三教同处一山。武夷山茶与儒、释、道有不解之缘,茶中蕴和,茶中寓静,和、静是三教所追求的境界,同样三教思想也丰富了武夷山茶礼俗文钯的内涵。儒、释、道茶文化是武夷山茶礼俗文化的核心特点。武夷山茶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衣食住行、婚稼丧葬、人生伦理及日常交际之中,形成了一套“以茶待客表敬意”、“以茶常偿友喻情谊”、“以茶论婚嫁”、“以茶祭祀、以茶丧葬”,“家庭礼俗和饮茶”等内容丰富、形式完备的武夷山茶礼俗文化。  相似文献   

11.
我喝了几十年茶,上次与两位茶专家交谈,才发现自己在饮茶方面有不少误区。※根据体质与季节选择茶每种茶的性质不同,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茶。一是要看茶饮茶。中国茶主要有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几大类。各类茶的茶性不同,对人体的影响也各异。如绿茶性寒,适合体质偏热、胃火  相似文献   

12.
茶,本来产于中国,饮茶的历史也源始于中国,但在众多的中国古籍中却始终没出观“茶”字。非但是“六经无茶字”,连史记、汉书中也未发现茶字,直到隋后才逐渐普遍起来,至唐中叶陆羽(733~804)著茶经,就已能集茶事之大成。北宋时代,饮茶、斗茶、茶会,茗战之风在达官贵人中极为盛行,甚至连大臣皇帝也都论起茶来。宋徽宗赵佶(1082~1135)著“大观茶经”,蔡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中,与可可和咖啡相比,茶的保健功能首屈一指,它含有氨基酸、维生素和茶多酚等多种成分,具有预防衰老、抗辐射、明目提神、杀菌消炎等多种功能。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台湾地区最近十多年经历了崇尚"洋饮料"之后,饮用茶的风气又重新兴  相似文献   

14.
一个时代的社会潮流和风尚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某种文化。宋代咏茶词出现并兴盛,使得饮茶从一种生活方 式上升为一种社会文化。咏茶词作为宋代饮茶文化的载体,对茶文化中的采茶、制茶、饮茶和茶艺方面都有详尽的描写和表 述。同时,由于宋代文人将自身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涵养融注到咏茶词中,从而让咏茶词中的茶文化具有了人的情感和内涵。 包括词人通过咏茶词来言志;咏茶词中禅茶一味的思想;还有咏茶词中蕴含的离别和相思之情。  相似文献   

15.
南美风俗     
●阿根廷人喜欢喝马蒂茶。此茶系南美洲的特产,是最佳饮料。他们不是用嘴喝茶,而是用吸管吸。茶具是一种葫芦形的瓢筒,上面刻着带有民族特色的图案和风景画。吸管是银制的,一端略扁。饮茶时,将马蒂茶放进瓢筒里,冲上开水,然后用吸管慢慢地吸。 阿根廷人过新年时,全家人外出洗一次新年浴。下水之前,把鲜花撒在水面,洗浴时用花朵擦遍全身。 ●每年二月中旬或下旬。巴西人民欢庆盛大的传统节日——狂欢  相似文献   

16.
饭茶诗     
《新天地》2006,(6)
姜茶能治痢,糖茶能和胃;菊花茶明目,烫茶伤五内。午茶长精神,晚茶难入睡;饭后茶漱口,洁齿除垢秽。空腹饮茶心里慌,隔夜剩茶伤脾胃;过量饮茶人黄瘦,淡茶温饮保年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少数民族的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引用大量的文献学及民族学资料,比较详细地阐述了茶在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人生礼俗中的重要地位,并描述了多姿多彩的饮茶习俗。说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和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尤其是西南少数民族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饮茶与饮酒之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饮茶与饮酒之风孙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饮茶与饮酒之风盛行的时期,不仅民间种茶、酿酒十分普遍,而且士人们清谈成风,生活上以茶酒自娱,促进了茶文化与酒文化的发展。唐代陆羽的《茶经》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茶的专著,但饮茶的记载却早见于汉时王褒的...  相似文献   

19.
唐宋文人通过对茶之自然美学形态的赞美,寄予了对山水自然的向往热爱。他们汲泉品茗尽享山林之乐,超越功名羁绊。茶是唐宋文人心灵的故乡、精神的家园。相对于唐人而言,宋代文人更喜闲饮品茗,表现了其静赏生命快乐的人生观。宋代茶诗中呈现出儒家安贫乐道、道家"乐天知命"和佛禅"至静无求"的三种生命快乐境界。饮茶活动也是唐宋文人思考天地人生之理的行为方式。在宋代茶诗中,理性的色彩更为突出。他们从泉茶之中体悟出人生穷通之理;又将茶性与人性相比,藉以明道励志,表现出清高脱俗的精神品格。对唐宋文人来说,饮茶是一种极其高雅的精神活动。唐宋文人茶的深厚内涵,构成了中国茶文化十分重要的内核。  相似文献   

20.
明代中后期,江南社会饮茶之风浓厚,文人雅士是推动明代茶文化发展的主体力量.江南文人的日常生活与茶息息相关,诸如读书、文艺、社交、旅行等,皆离不开茶.他们煮茶品茗,舒展性灵,在日常饮茶清事中体现价值追寻,寄托理想人生.作为茶文化内涵的赋予者,江南文人对茶性的体认折射出当时文士群体的心性.茶具有平和冲淡、提神醒脑、自然纯真的本性,与江南文人淡泊自守、静虑自省、贵真求真的精神追求相契合,饮茶生活还寄托着江南文人恬淡闲适的隐逸情怀,由此为明代茶文化的发展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内涵.明代中后期江南文人饮茶生活所呈现的文化意蕴,构成了明代茶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