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实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制约因素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走新型工业道路应该协调好工业化与信息化、工业化与城市化等各方面的关系 ,由于我国实施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将面临资源、环境和经济高速增长 ,人口与就业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等矛盾制约 ,因此 ,实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现实路径应该是 :发展循环经济 ,实现可持续性工业化 ;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 ,走“工业化的信息化”之路 ;统筹城乡发展 ,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协调发展等等  相似文献   

2.
实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制约因素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该协调好工业化与信息化、工业化与城市化等各方面的 关系,由于我国实施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将面临资源、环境和经济高速增长、人口与就业、城乡 二元经济结构等矛盾制约,因此,实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现实路径应该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 可持续性工业化;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走“工业化的信息化”之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协调发展,等等。  相似文献   

3.
WTO规则对我国农业保护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有限的保护空间内 ,我国应更多地运用“绿箱”政策加强农业保护 ,通过加快城市化步伐和第二、三产业发展 ,促进大批农业人口非农业化 ,振兴农业。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的商品化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式“县”的行政管理模式开始显得陈旧与落后,适应城市化与工业化要求的撤县建市应运而生。它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乡一体化,改变了我国行政区划的不合理现象,解决了防止巨大化城市病症产生的问题,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撤县后的市担任着双重职能,面临着严重挑战。它也存在着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型工业化催生新型城市化,新型城市化促进新型工业化。从新型工业化角度来看,我国新型城市化发展滞后,影响了新型工业化的深入推进,必须从优化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结构,创新户籍、就业、社保、土地流转制度等方面来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  相似文献   

6.
十五期间,我国的目标是转移农村劳动力4000万,但是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总体规模较大,文化素质较低,再加上城市下岗职工增多,乡镇企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呈下降趋势,制约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为了加速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我们要注意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同时要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并积极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战略,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7.
实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制约因素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该协调好工业化与信息化、工业化与城市化等各方面的关系,由于我国实施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将面临资源、环境和经济高速增长,人口与就业,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等矛盾制约,因此,实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现实路径应该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性工业化;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走"工业化的信息化"之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协调发展;等等.  相似文献   

8.
走新型工业道路应该协调好工业化与信息化、工业化与城市化等各方面的关系,由于我国实施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将面临资源、环境和经济高速增长,人口与就业,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等矛盾制约,因此,实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现实路径应该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性工业化;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走"工业化的信息化"之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协调发展;等等.  相似文献   

9.
陈柳钦 《南都学坛》2004,24(4):112-117
走新型工业道路应该协调好工业化与信息化、工业化与城市化等各方面的关系,由于我国实施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将面临资源、环境和经济高速增长,人口与就业,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等矛盾制约,因此,实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现实路径应该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性工业化;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走"工业化的信息化"之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协调发展;等等。  相似文献   

10.
世界各国的普遍规律是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推进.然而中国的城市化却明显滞后于工业化.新兴古典经济学运用古典经济学分工和专业化的思想对城市的起源和发展所作的描述,对分析我国城市化滞后及我国应选择何种城市发展战略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中小企业产业结构与全省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状况基本一致,但是第二产业的综合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而且区域布局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障碍.因此,合理优化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培育、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是优化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结构协调发展、提升甘肃省整体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中心主题。文章以1978~2008年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就业比重和城市化率的统计数据为样本,对产业结构与城市化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化与第一、二产业的产值结构和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结构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而与第三产业的产值结构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城市化率与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城市化推进是第一、二产业就业比重变化的原因,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增加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海南省18个市县的经济发展情况划分为三个层次;运用超效DEA—MaXmquist模型,对第二层次各市县一、三产业发展进行效率评价,得出琼海市第一产业DEA效率值最大、儋州市第三产业DEA效率值最大;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构造第二层次市县一、三产业的分层虚拟标杆;将昌江县一、三产业的投入产出向分层虚拟标杆投影,检验分层虚拟标杆的有效性。结果显示:将分层管理思想引入标杆管理理论,建立区域产业分层虚拟标杆,有助于减少错层管理和管理失效,提高管理效率,优化标杆管理的实施过程和效果。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3—2014年安徽渔业经济总产值、增加值及三次产业子产业相关数据,对安徽渔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安徽渔业第二、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增加,第一产业对渔业经济贡献度虽然最高,但是贡献程度却呈下降趋势;水产养殖对第一产业的贡献度依旧最高,但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水产品加工和水产运输为第二、第三产业中对渔业经济贡献程度最大的两个产业;Moore结构变化值和年均变动值均反映渔业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产业结构超前系数显示第二、第三产业均超前发展,且第二产业超前程度远强于第三产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相对滞后的第三产业制约了重庆经济快速发展,本文分析了重庆第三产业发展的条件和优势,提出了若干战略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第三产业就业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是计算三次产业及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就业弹性的一种较好的方法。运用此法我们可分析出1994~2004年江苏省第三产业就业效应变动的趋势特点及其内在原因,从而为我们发展第三产业、缓解就业压力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17.
新疆第三产业就业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大,就业吸纳能力很强,其中尤其是新兴技术型行业就业比重上升幅度最大。因此,今后应积极支持第三产业中的新型产业加速发展,帮助其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要全面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使其适应未来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宁波市第三产业发展潮起潮落.直至改革开放以来,才得以快速发展;但从总体上观察,仍滞后于全国同类城市的发展水平.因此根据宁波市第三产业普查资料及相关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宁波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着眼于早日建城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战略目标,提出若干振兴第三产业的对策与建议,不失为是从一个侧面来补充和细化“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9.
采用聚类分析方法,选取城市化率、城市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城市二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率、城市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比率、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人均城镇新增固定资产等指标,对江西省各主要城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加以分析评估,其结果是南昌名列第一,其它依次为新余、景德镇、萍乡、鹰潭、九江、宜春、抚州、赣州、吉安、上饶。  相似文献   

20.
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配程度决定了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分析将高等教育人才供给与产业劳动力需求对接,探寻高等教育学科结构如何优化以适应产业结构的需要。基于北京大学全国大学生就业抽样调查数据,利用行业—学科人才就业矩阵确定各行业所需的不同学科人才的基本比例,将各行业人才需求转化为学科人才需求。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首先表现为总量性失业,各学科的未就业率都超过两成,在现有科类结构基础上调整学科间的比例关系不能从根本上缓解就业难问题;学科和行业不存在简单的就业对应关系,产业发展需要不同学科的专业人才,各学科的毕业生也分布在国民经济的不同行业中,其中工学毕业生在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就业占比最大,在第一产业的就业占比也排第二。三层交互分类模型的结果表明,毕业生起薪在产业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超六成大学生聚集在第三产业就业并非工资水平驱动的就业转移,而是由于第三产业对高端劳动力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的学用匹配率最高,而第三产业的大部分行业更加注重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不同产业对大学生的专业特定技能和通用技能有不同需求,高等教育各学科应采用不同的劳动力市场对接策略,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