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2 毫秒
1.
穿雨衣的人     
4月的一个早晨,米雪太太像往常一样站在她家窗帘后面,注视着大街上发生的一切。她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这样度过的,因为她是一个寡妇,又没有孩子,而且还住在这样一个小县城里,除了琢磨邻里之间的琐事之外,她还能干什么呢?米雪太太家的对面有一幢单门独院的住宅,主人叫卡罗尼。卡罗尼是这个小城里的知名人物,他狂妄、野蛮。每个周末,他都开着豪华轿车到首都跟他的情妇幽会。卡罗尼的夫人哈丽娅,显然是一个受害者,在她丈夫看来,她这样的模样,谁还能看得上呢?再说,他们也没有孩子,城里人都知道哈丽娅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但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  相似文献   

2.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叙述人表现了独创的方式和丰富的内涵.陀思妥耶夫斯基惯以人物叙述人方式来讲述故事,追求一种纯客观的现代叙述风格;为了避免叙述人的作者口吻,他以在"副标题"引子"中设置叙述圈套的方法把故事委托给人物去讲述;作为叙述人的人物又具有作者的自传性,这同时也是作者自我表现、自我分析的一种特别方式.  相似文献   

3.
提灯的人     
一群人同行夜路。那是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夜晚,大家只能一个跟一个、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有一个提灯的人赶上来。大家很高兴,赶紧把他往前边让。可是那个人很谦虚,无论如何也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文学巨匠怀特在《人树》中淡化了传统小说中情节要素。他通过运用“心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按照人物心理变化的轨迹来完成创作。他使用了意识流、象征等艺术手段来表现人物内心对外部世界变化所作的反应 ,由此读者也了解人物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的中国,是时代转型的时期.传统文化意识与西方现代思潮深深影响着社会的精英层--知识分子.他们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彷徨,表现出勇敢与怯懦、进取与守旧的二重性格.这种二重性在巴金小说人物身上表现十分突出,这些形象构成了巴金创作中重要的人物系列--中国式的多余人.这些中国式多余人形象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思想内蕴,对于人们,尤其是知识分子反思社会转型时期新旧思潮对知识界的影响及反思自身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范例.  相似文献   

6.
写作导引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是把人作为主要的叙述、描写对象的,它一般是通过对人物在事件中的行为、活动的叙述和描写,来表现所描写的人物的精神、品格和个性的。写人的记叙文一般借助于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其内在的性格,在具体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表现出这个被塑造的人物是“怎样一个人”,而不是作者抽象地给人物作“鉴定“”评价”。同时,所塑造的人物也应力求突显其个性,应多写人物的特征,切忌千人一面的、无个性的、无特色的一般化描写。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以写一个人,也可以写一组人。写一个人,可以通过一…  相似文献   

7.
一、名师指路1.动笔之前,要考虑所写的人具有什么品质。2.要运用典型事例表现所写人的品质。3.要写好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及外貌,突出人物的特点。二、佳作引路我真敬佩她她,圆圆的、胖胖的脸上闪动着一双聪明的眼睛;一个倔强、活泼,对困难从不屈服的优秀学生,她就是我的同学、好朋友高诗雅。记得一个星期六下午,我们在她家玩。她爸爸给我们出了一道数学题,临出门时说:“你们独立做,如果做不出来,我回来给你们讲。”她爸爸走后,我们开始做这道题。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们抓破了脑袋也想不出解题的思路。我对高诗雅说:我们别做…  相似文献   

8.
写人     
本期继续写人之描写,请看:支几招练兵场③.静态描写法这是一种通过描写人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的长相、穿着等来突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例1我站在穿衣镜前,看到镜子里出现了一个形象:一米三的个子,梳着齐耳的短发,乌黑发亮。一双不大的眼睛,闪烁着光芒。圆圆的小脸蛋,甜甜地微笑着,常露出不整齐的小白牙。这就是我——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同学。例2树丛被拨开了,一个小孩的脑袋钻了出来。这是个男孩子,大约有十二三岁,又黑又瘦的小脸上,嵌着一个尖尖的翘鼻子。头发有二寸来长,乱蓬蓬的,活像喜鹊窝。浓浓的眉毛下边长着一对大眼睛,…  相似文献   

9.
张尔田的词学是近现代词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文化身份既有遗民的成分,但是也受到晚清新学以及时代新风气的影响,使得他思考问题的方式具有旧文人所不具备的特点.张尔田身上的文化张力也影响到了他的词学观.一方面体现在他将词学当作文学一部分来思考的时候用真善美作为整个文学观的理论基础的同时,坚持着比兴寄托的传统;另一方面体现在他对于文学公共性的思考,在写作上他讨论了词与情感的关系,在阅读上强调考证的作用,这中间充满了复杂的矛盾甚至混乱.这些矛盾和混乱是新旧过渡时代人物的特点,是那个时代的思想底层的深刻表征.  相似文献   

10.
单纯 《东方论坛》2007,(5):12-19
康德是西方近代哲学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哲学贡献是在近代历史的关键时刻对西方传统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两大传统进行综合创新,最终建立起了对西方哲学产生深远影响的"批判哲学"体系.他的批判哲学体系既有其思辨方面的深刻性也充满了表述方面的晦涩,这也成为理解康德哲学的一种困局.本文试图从康德的身世、他的思想所形成的历史背景、对他产生重要影响的哲学家以及他的语言特征方面来介绍和分析康德哲学的背景情况,以期对于理解此困局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福克纳被誉为是文学创作技巧的代表人物,许多传统的和现代的表现手法都被其熟练地运用于艺术创作中,而象征则是福克纳运用最为广泛的表现手法之一。他作品中的象征不仅形式巧妙丰富,而且内涵含蓄多义,起到了深刻、全面地揭示作品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特征的艺术功用。  相似文献   

12.
肖仁福的小说吸收传统文化精神,其中的佛教文化内化为作家的一种文学想象,成为他作品中的一种潜性思维。肖仁福在小说中创造了一系列受佛教影响的人物形象和意境,正是佛教文化的引入使肖仁福的作品发生了文化精神上的突变。  相似文献   

13.
金庸小说中的情爱抒写大都借用中国古典小说及传统武侠小说常用的"一男数女,众星拱月"模式,主人公三妻四妾,拥有一个皆大欢喜的"大团圆"式结局是此类小说的通例,从形式上看,金庸没有超越这种模式,但他笔下的人物却有着强烈的现代心理意识,这种"旧瓶装新酒"的翻新既赋予了旧形式新的意义,更重要的,这种写情也使他笔下的情爱故事更能契合现代人的心理,而且,金庸的爱情故事绝大多数以悲剧收场也表现出不同于传统武侠类小说的情爱观.  相似文献   

14.
论托尔斯泰长篇小说的史诗式结构和心理描写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展示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生活的宏阔视野与把人类生活的全部内容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表现的创作原则,决定了托尔斯泰长篇小说的史诗性质。托尔斯泰革新和完善了欧洲开放型长篇小说艺术,创造出了近代史诗式长篇小说的结构模式;托尔斯泰拓展了人类精神世界这一广阔的艺术空间,又为心理描写创造了多种独特技巧。人物内心活动的变化性、复杂性和多层次性在他的长篇小说中得以清晰展现  相似文献   

15.
林语堂的小说把女性的地位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其创作模式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受到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和西方主流文化的影响;其次,西式的教育和所处的位置使林语堂美化着古老中国的一切,包括一些糟粕;最后,作为一个男性作家,林语堂难以摆脱男权文化的影响,在创作中不自觉地歧视女性.可以说林语堂的女性观是一种不正确的女性观,他笔下的女性是被男人欲望化的女性.  相似文献   

16.
郭明辉小说是对城市的叙述.他笔下的城市与人物是和谐的.他不写变形的人物,不刻意加入自己的思考,甚至不显露自己的情绪,似乎只是忠实地表现城市生活,做一个旁观的记录者.郭明辉小说的叙述具有平民化倾向,但作品内容的平民化并不等于作者立场的平民化,他看似以大众立场(民间立场)介入文本,但从小说中主人公的身份、作者处理题材的态度等方面,能够看出作品的精英立场.  相似文献   

17.
诠释学者在诠释文学作品的意义时,总是会涉及如何看待作者意图这一问题。诠释学界对这一问题有不同看法,巴赫金的看法与之有相近之处,同时又有巴赫金的独到之处。巴赫金始终认为,作品中总是存在或明或暗、可以揭示的作者意图,巴赫金主要是从小说话语中的多声性和对话性视角来深入诠释作品中的作者意图,这一点在复调小说理论中也得到了集中体现。巴赫金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视为复调小说,认为这类小说不同于独白小说的一个根本之处就在于作家在实现自己的作者意图时,采用了一种与人物对话的表现方式,从而使复调小说的作者意图充满了对话性表现力。  相似文献   

18.
约翰.斯坦贝克在《愤怒的葡萄》、《人鼠之间》等田园小说中运用象征主义写作手法,赋予景物描写以象征意义,借以推动人物、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的表达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其中的动物、花草、山川等自然景物的象征无不表现出作家高深的语言修养和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19.
《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最具代表性、最受读者欢迎的小说之一。该小说充分体现了他的语言特色。人物语言的口语化是狄更斯构建该作品语言风格的主要技巧之一。从语音、语法和词汇3个层面分析了该作品中人物语言的口语化特征,同时分析了口语化手段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所起的功能和作用。口语化的创作手段不仅揭示出人物的社会属性,而且还反映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受齐鲁地域文化影响,王统照善于从道德视角观察和描摹人物。兼具传统与现代文化修养的王统照在小说创作中摆脱了意识形态束缚,塑造了众多性格丰满的乡绅人物形象。按照时间序列,乡绅分为旧乡绅和新乡绅,王统照对两类形象都有所描摹,并以理解之同情写出了他们在时代变迁中的生活,特别是道德生活和心路历程。王统照的乡绅系列小说创造了一种不同于主流的“反启蒙”叙事,具有以小窥大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