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美国新实用主义代表人物罗蒂提出"后哲学文化"理论,宣称"自然之镜"传统哲学的终结,提出了反本质主义,反基础主义,倡导大陆哲学与英美分析哲学的结合,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结合,展现了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一种合流、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现代西方哲学是指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的西方的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尽管派系林立,但有两个并行的潮流却贯穿始终。一个是实证主义、唯科学主义潮流;另一个是非理性主义、人本主义的潮流。实用主义也是人本主义思潮的一个流派。唯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两股影响最大、最久的思潮。从它们之间的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互相过渡的角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西方现代哲学经历了这样一个解释循环科学主义20世纪初追求科学的惟一性开始,却在20世纪末走向了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的探索,科学主义从推崇科学转向对科学的价值重估;而人本主义从海德格尔开始,到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则从技术的社会批判逐步转向对技术合理性的印证,从而在哲学层面实现了科学与人文的后现代组合.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通过不同的路径,在哲学的层面实现了科学与人文的交汇.  相似文献   

4.
科学主义是现代哲学的一大景观,与人本主义一起撑起了现代哲学的两条生命线。科学主义具体表现为数学主义、逻辑主义和物理主义,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得益彰。科学主义的主旨是用自然科学同化乃至取消哲学,实质是把哲学由价值理性改造为工具理性。科学主义的后果是通过系列的操作和处理,拉大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使世界变成虚假材料的堆积。  相似文献   

5.
人本主义、科学主义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后期以来,如何界定马克思哲学的本质,一直是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难题。与西方哲学发展中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思潮二元对峙相一致,在马克思哲学研究中形成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大阐释模式。两种模式之争,成为马克思哲学发展中的一大难题。因此,从理论上界划两大阐释模式的深层逻辑难题,澄清马克思哲学的本质规定,这是实现马克思哲学当代阐释的理论起点。  一、国内实践唯物主义讨论中的两种倾向  80年代以前,国内马克思哲学研究主要是从斯大林体系出发的,而斯大林体系关于马克思哲学的理解,更多具有科学主义倾向1。在这一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6.
费耶阿本德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不可通约的观点是费耶阿本德哲学的基础.文章通过对费耶阿本德不可通约理论的主要内容的分析,折射出不可通约的理论对后现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因为费耶阿本德的不可通约的理论反对的同样是理性中心主义,这与后现代的观点是一致的.他的不可通约的观点也进一步表明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有开始融合的趋向.  相似文献   

7.
陈君 《兰州学刊》2013,(3):20-24
纵观库恩的哲学思想,文章从命题真理性、范式的内部特征以及范式的选择标准等方面,阐明其理论体系中在逻辑上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或悖论,从而证明费耶阿本德对不可通约性的观念更加合理,他所提出的多元理论共生和竞争的发展模式更加接近历史现实。费耶阿本德观点的优越性在于它超越了客观实证主义和极端相对主义的对立,以及体现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融合的倾向,为多元文化的共生提供了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8.
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自20世纪后逐渐从严重对立转向逐渐接近,到20世纪60—70年代的"后工业社会"或"后信息化社会"时期,社会生活的信息化促进两大思潮的合流,产生"后现代主义哲学"。文章将就从人本主义思潮中孕育出的"后结构主义"中的解构主义、文本主义、反一元中心主义、异质多元主义等理论进行阐述。后现代主义哲学在西方文化领域影响颇大,其实质上是科学主义融入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9.
现代认识论的发展,总的说来呈现出三大趋向,其一是主体化趋向,其二是多元化趋向,其三是非理性化趋向。本文所探讨的就是后一种趋向。自从亚里士多德提出“人是理性的动物”以后,西方哲学似乎都在致力于探索人类认识的理性原则,唯理论哲学更是这种理性原则探索的急先锋和直接崇拜者。到了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康德和黑格尔哲学,可以说已建立了人类认识的理性主义大厦。现代认识论随着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哲学分野,也可划分为科学主义认识论和人本主义认识论。科学主义认识论继承了近代理性主义的传统,着重对认识进行逻辑、语言的分…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分析了科学主义思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简要分析。接着阐述了人本主义思潮影响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状况,指出这种教育思潮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局限之处。最后从学生全面发展的完整统一性出发,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对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思潮从两极走向整合的必然性、途径以及融合的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陈朝宗 《东南学术》2011,(3):142-148
马克思主义社会关系哲学是矫正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哲学武器,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统一是构建马克思主义社会关系哲学的思路和方法。本文从人性、人的本质出发,以系统理性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探讨马克思主义社会关系哲学构建的理论价值、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2.
人类历史发展到现代,科学技术空前鼎盛.一方面是科学分支越来越细,高度分化;另方面是各学科联系越来越紧,出现整体化趋势.现代科学发展的这种态势,对现代哲学思维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促成了人们对现代哲学研究的高度关注和极大热忱.于是,与现代科学的鼎盛相应,现代哲学的大繁荣成为历史的必然.概览当今世界,现代哲学可谓是名目繁多,流派林立.按其本质内容大体上不外乎分属现代唯物主义、唯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三大派别.现代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  相似文献   

13.
现代人文地理学的空间有一个从实证的科学主义向人本主义的转向 ,此文从哲学上探讨了这一转向的逻辑过程及它们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寻求确定性是西方哲学的一个传统,然而这一传统始终伴随着相对主义.在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分道扬镳的时代,无论是弗雷格的分析哲学还是胡塞尔的现象学都以确定性为其哲学目标.不过,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心理主义.心理主义一度在哲学中占据统治地位,并成为实证主义的基础,而弗雷格首创反心理主义.在弗雷格的影响下,胡塞尔由心理主义走向反心理主义,并试图通过对心理主义的批判去建构一种纯粹逻辑学,这种纯粹逻辑学充分反映了胡塞尔将哲学建构为"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之理想目标.然而,被胡塞尔视为继承人的海德格尔却背离了这个理想,虽然海德格尔声称他的哲学仍然是现象学,但其非理性主义的哲学走向显然用存在主义这个名称来表示更为合适.从海德格尔所批评的胡塞尔"结构自身的存在规定"这个缺陷入手,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使哲学消解为一种"怎么都行"的游戏哲学,彻底背离了胡塞尔纯粹逻辑学的理想.然而,德里达的这个背离却代表了整个后现代哲学发展的路径,正是在这种背离中,德里达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的殊途同归搭建了桥梁.  相似文献   

15.
当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把人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从哲学上思考关于人的各种问题,与只注重科学认识论而不研究人生的科学主义思潮相抗衡.人本主义思潮不仅在学术界有相当地位.而且在社会公众中也有很大影响.这一方面是与人本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往往善于以文学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有关,但更重要的一方面还是由这一思潮所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所决定的.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科学技术已成为强大的社会力量,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科学技术与人相对立的社会现实矛盾,突出了人的问题.面对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人感受到的是社会力量的奴役;身处丰富的物质财富之中,精神却日趋贫乏空虚;世界市场的开发与全球性交往的发展,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疏远与对立;针对资本主义现实中人的异化现象,人本主义思潮的各个流派,试图从哲学上研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传统、人与宗教,人与道德、人与价值等等以人为中心的各种问题.由于人本主义思潮的研究内容涉及人类生存的许多方面,因而它对社会影响的广度与深度远远超过其他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16.
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哥德斯堡纲领中确认,民主社会主义在欧洲“深深地植根于基督教论理、人道主义和古典哲学。”资产阶级的古典哲学形成了两个传统——人本主义传统和理性主义传统,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思潮——人本主义思潮和科学主义思潮乃是这两个传统在现时代的表现和继续。民主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氛围下形成的,它与资产阶级古典哲学中的这两个传统都有内在联系。本文只就民主社会主义与资产阶级古典哲学中的理性主义传统的联系作一批判分析。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主义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科技的单向性,它的社会结果就是社会的"单向度"和人的异化.近年来,随着科学、人文融合趋势的加强,人们对科技的理解从单向性走向多元化.科学的单向性体现在科学认识论、社会批判理论和存在论哲学三个方面;科技的多元性则由科学内部的多元性和科学外部的"文化多元性"组成.科技从单向性向多元性的复归,是人类从"狭隘理性"走向"新人文主义",扬弃唯科学主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教育研究范式是人们在探索和认识教育科学规律中所使用的一些方式、手段、技术、技巧.一般认为有两种主要的研究范式科学主义研究范式和人本主义研究范式.两种究范式既对立又互融合互补.  相似文献   

19.
在真与美之间架起桥梁--科学美学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建伟 《学术界》2003,(4):27-37
真理与美的关系问题自古以来一直是一个激动人心的话题。在最近的一个世纪里 ,尽管在哲学层面上 ,存在着实证主义、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的尖锐对立 ,但在科学及其实践领域里 ,也存在着一股推动科学与美学、科学与艺术、技术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潮流。科学美学的使命应当是 ,顺应这股潮流 ,真正在科学与美学、科学与艺术、真与美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 ,从而推动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新实用主义比较典型地实现了以现象学为代表的欧陆人本主义和以分析哲学为代表的英美科学主义的价值整合,基本上表征出西方现代哲学发展的现实景况和未来走向.新实用主义对真理的界定蕴涵着它对哲学本真地位和基本功能的理解,本文从真理观的视角切入,试图再现以理查德·罗蒂为代表的新实用主义的内在构成和理论性征.新实用主义的价值追求或许也是西方哲学范式转型的终极向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