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通过“实践”表达了“人”与“文”的开放性双向动态 ;2 0世纪西方的语言哲学通过“语言”表达了“人”与“文”的开放性双向动态。它们都是在“人文世界”的意义上解释生活 ,并由此指向真实的生活之根。人文世界也由此成为现代哲学承诺的“本体”。现代哲学与传统哲学的区别不在于是否承认本体论 ,而在于现代哲学承诺的本体与传统哲学承诺的本体有着本质的区别。现代哲学只有建立在现代本体论的基础上 ,才能坚守住哲学的领地而不至于沦落为“非哲学”。  相似文献   

2.
自亚里士多德建立本体之学后,就形成广狭两种意义的本体论。广义的本体论是对存在物之所以存在的研究,它不同于以存在物为对象的实证科学;狭义本体论是对事物对象的本质存在及万事万物终极根源或第一本质的探讨。海德格尔推动了传统本体论向现代本体论的转化。其新的理念是,本体论学说不再从事物的本质和终极根源来说明存在之为存在,其核心问题是存在的真理问题,是存在本身。文章据此论证了海德格尔与黑格尔、海德格尔与萨特的区别,并对当前本体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物质本体论和精神本体论都是传统本体论,存在论的译名并非仅仅是名称的转换,而是哲学观念的根本变革,标明和提示着现代哲学与传统哲学的区别。实践论是存在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统一。它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了科学与价值,实是和应是。马克思实践观的人文关怀和价值维度就是马克思的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哲学基础是实践存在论、社会(历史)认识论和实践人本主义三位一体的实践论。  相似文献   

4.
"本体论"是ontology的译名,但这个译名并不能全面揭示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的特征。在中文语境中,第一哲学体系本身就包含了本体论和存在论两个层次的内容。对于古代哲学来说,本体论指的是追问世界本原的哲学形态;对于现代哲学来说,本体论既可以指称"本体论承诺"意义上的理论前提,也可以指称现代自然哲学。文章追溯了本体论的原始意义,提出了同时使用"本体论"和"存在论"两个译名来翻译的观点,并在这样的基础上对本体论在现代语境中的多重含义进行了概括,对于理解现代自然哲学的目标以及界定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体论伴随人类的生活实践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其三种代表性存在方式却遭到现代人的质疑,以至于人们以为消解本体论十分必要。确认本体论的当代形态,改善了人们质疑本体论的现实状况。由于现代社会在物质繁荣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现实问题,又缺乏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手段,因此从本体论角度重审人类生活的本质规定是必要的。马克思对于本体论的态度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他"颠倒"了本体论的历史存在方式,他所勾勒的未来社会发展远景具有明显的本体论旨趣。当代哲学本体论开启了深远的意义视界,关注现代社会与现代人,融合理想指向与人类实践,明晰人文精神的"路标",使"爱智慧"的思维方式在"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体论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史是对此基础的数次拆解与重塑。古希腊哲学是实体本体论,实体是存在的第一范畴。中世纪哲学是以上帝为最大实体的实体本体论。近代哲学分化为两股力量,一方面是唯理论者以及早期经验论者对实体本体论的坚持,另一方面是其他经验论者以及康德对实体本体论的逐步解构。现代欧陆哲学抛弃了实体本体论,建立了实存本体论,但因为实存的现实性,缺乏超越性存在的依据,无法解决存在的意义问题。以往哲学本体论的缺陷并非本体论自身的问题,后现代哲学完全抛弃本体论,走向另一个极端。当代哲学应该在新的基础之上重构新的本体论,重新定义存在的概念,进而建立新的现代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7.
"否定"何以成为"本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炫 《河北学刊》2004,24(2):14-19
"本体性否定"是作为区别西方各种本体论和中国本根论提出的.其历史依据在于,人对自然性生存的"不满足于"冲动的产生;其现实依据在于,当代人既重个人利益又觉得利益无法安放心灵的综合感受;其理论依据在于,迄今为止所有的自然本体论都是一种人为的本体论,但因"人为"这一概念无法区别人的模仿与创造、沉沦与澄明,因而最后也就不能区别人与动物的根表特性.所以,"本体性否定"以"批判与创造的统一"来展开自己的"什么人为"之思.通过"本体性否定",人并不优于动物,而是不同于动物.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人学现象学思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站在现象学方法的高度,对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进行现代解析,可以发现马克思人学的崭新实质。马克思通过对自然主义人学的批判,对人的本质的现象学还原,对人的本质的意向性结构和主体间性的分析,以及对人-自然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实现了哲学史上对人的本质探讨的一次革命。马克思在本体论上第一次把对人的存在的研究提升到了现象学的层次,而在方法论上又暗含着后来由胡塞尔等人阐发出来的一系列现象学思想。我们从本体论与认识论、社会性与“先验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三个方面,可以看出马克思的人学现象学与胡塞尔现象学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传统本体论的基本范式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拉图不在场的本体论和亚里士多德在场的本体论分别规定着传统本体论的两种基本路向。前者是一种伦理意义上的本体论,后者是一种认识论意义上的本体论,二者又都具有认识论、价值论、目的论倾向。正是基于对传统本体论的深刻批判,通过对在与在者的分离与贯通,及研究对象、范式、目标的转换,存在论作为本体论的一种新形式才在现代得以创制。  相似文献   

10.
王爱冬 《河北学刊》2003,23(5):187-190
本文通过对杨学功<传统本体论哲学的终结和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一文的基本观点和概念的质疑,阐明马克思哲学与本体论之间并不是一种截然"断裂"的关系,而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关系;"传统本体论"(或曰"本体论")不会因为某些学者的"拒斥"而将本体论问题自动"终结",相反,在现代,人们仍然需要本体论.进一步研究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体现时代精神和适合时代需要的现代本体论,将是哲学界今后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对本体论的诘难与辩护,拒斥与重建,是现代哲学进程中旨趣迥异的两种基本倾向。积极地推进现代哲学,应当在历史、现实和逻辑的统一思考中,深入地探讨本体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历史演化,从而明确本体论在什么意义上已经或正在被否定,又在什么意义上可以和应当被重建。一、本体论的指向性及其三重内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哲学的本体论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哲学问世的最初阶段,哲学家还没有把宇宙论同本体论严格地区别开来.在他们对宇宙论的探讨中,包含着对本体论的探讨.在这一阶段,哲学同科学也没有严格地区别开来,宇宙论问题既是一个哲学问题,也是一个科学问题.换句话说,宇宙论问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哲学问题,至多算是半个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现代西方哲学本体论的建构与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世纪中叶以来,现代西方诸主要哲学流派在批判、改造和否定传统哲学本体论的基础上,各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重新建构了哲学本体论。这些形态各异的本体论,在本体论的追求目标、价值取向及其实现本体论的目标和价值的途径方面,都有别于传统哲学本体论。这种变化既反映了哲学本体论所特有的寻根意识,也体现了现代西方哲学追赶时代精神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问题的讨论 ,始于重建教科书体系探索中的“物质本体论”与“实践本体论”之争 ,近来则有融入现代哲学范式的“存在论转向”和“生存本体论”之说。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对传统本体论哲学的批判 ,侧重剖析马克思的社会存在论与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之分歧 ,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意义主要不在于从近代认识论走向现代本体论 ,也不在于以一种新型的本体论体系取代了西方传统的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质在于 :立足于当代社会实践 ,而对人们的现实生活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进行科学考察和反思批判 ,它是面向现实的批判精神和彻底改造社会的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5.
本体论问题是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实然维度上,以存在为本体论意义的研究路向遭受了多方面的诘难,因为这种研究范式容易导致本质与现象、存在和价值等关系的割裂。以观照人类安身立命的价值为本体论研究的路向应是现代语境下本体论研究的应然出路,这是本体论哲学研究的本性所致,中国哲学本体论研究也提供了历史性佐证资源。  相似文献   

16.
本原本体论与物质本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分析了本体的含义以及本体与本体论的关系,进而探讨了各种本体论的论证方法、理论意义,本原本体论与物质本体论的关系,说明了本原本体论也是物质本体论的一种。在当代,物质本体论的理论作用并没有如人们所经常认为的那样重要,必须对其进行彻底的改造,才能适应现代哲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应严格区分“当代新儒学”(新世纪大陆新儒家)与“现代新儒学”.两者之间尽管存在着一脉相承之处,诸如积极回应当下问题、努力尝试复兴儒学、建构儒学本体论等,但毕竟存在着根本的区别:两个群体重建儒学的理路不同,所构建的新儒学的思想资源和关注层面相异;建构的儒学本体论也相差甚远.“当代新儒学”试图避免“现代新儒学”的理论困惑,实现对“现代新儒学”的超越,并复兴儒学.但这个群体成员对于儒学的本体重构,或者太注重实际操作而显得“急功近利”,或者太“形而上”而难于被理解.“当代新儒学”的观点能否引起学界的共鸣和认可,人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8.
“认识论转向”的本体论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哲学和哲学史研究中,有一个流行甚广、影响甚大的观念,那就是认为整个哲学经历了一个从古代“本体论”哲学———近代“认识论”转向———现代“语言学转向”的演变过程。应承认这种概括有一定理论依据,因而在特定条件下具有某种解释力。但是,任何普遍性的概括都不免以遗漏和牺牲具体性和差别性为代价,如果把上述哲学史演化模式绝对化,甚至视为理所当然的理论教条,那么就可能模糊哲学史的真实面貌,并遗漏重大的哲学问题。在本文,我们将通过对“认识论转向”的具体分析来说明这一点。我们的基本观点是:把“认识论”与“本体论”并列为两个独立发展阶段的观念是不严格和不准确的,相反,在所谓“认识论转向”后面,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本体论意蕴,“认识论”并没有如通常所理解的那样实现相对于本体论哲学的“根本转向”,而是与本体论不可分割地内在联系在一起。因此,当使用“认识论转向”来总结近代哲学并以之与“本体论”相区别时,我们应对这种概括的特定意义和理论有限性保持清醒的自觉,以免导致对复杂的思想史的简化和对重大哲学问题的误解。  相似文献   

19.
在实践本体论与物质本体论的争论中,物质本体论者认为,存在着的世界首先是一个物质世界,应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出发来理解实践;实践本体论主张者则指出,人所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界和社会都是人化的产物,只有在对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中得到规定。由于人们对本体、世界、物质和实践的理解不同,所以,在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讨论中,存在着许多尚未弄清和解决的问题。其中主要有:如何理解本体?如何理解物质和实践及其二者的关系?如何理解马克思和旧唯物主义在本体论上的区别?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有何得失?究竟怎样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基础而进行的一次方法论考察。首先,通过对一般本体论基本内涵的分析指出,一般本体论从其方法论特征来说已不再适应现代哲学发展的历史性要求了;其次,展示了以阿多尔诺为代表的现代哲学家们对“本体论”所作的方法论批判之意向;最后,通过对现代历史本体论以康德式的主体内在认知结构为指向的方法论特征的分析,指出现代历史本体论同样是不适应现代哲学发展的要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