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多元现代性理论摆脱了古典的现代性理论,转向了对不同现代性的文化诠释.多元现代性理论把世界不同地区的现代化当作不同的社会结构演化的结果,这就颠覆了只有一种西方武的现代性模式的假设.多元现代性展现了不同群体和社会运动对不同社会和文化的重构和界定,其开放性和反思性的特征尤为突出.因此,不同的现代性之间的紧张和冲突实际上反映了对现代性的不同理解和取向.  相似文献   

2.
艾森斯塔特通过对自马克思及韦伯以来的社会进化理论的质疑和批判,对纷繁复杂的现代性历史的反思,采用比较历史(文明比较)的研究方法考察了现代性从起源、传播到成型的动态变化过程和发展方向,揭示了现代性沿着多样性特征展开的逻辑.他认为理解当代世界最好的方法是将它视为文化方案多样性不断解释、选择、重释、构建和重构的一个过程.理解现代性多样性的特征对于认识当今世界及其发展方向、认识具体社会的特殊现实,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是一个自我分化的过程,这种分化既包含扩张性也包含否定性,现代性通过自身的不断建构、解构和重构而前进,后现代主义不过是现代性分化过程中的一种文化表现。正是现代性分化的内在趋势使我们看到现代性被重构和超越的真正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艾森斯塔特通过对自马克思及韦伯以来的社会进化理论的质疑和批判,对纷繁复杂的现代性历史的反思,采用比较历史(文明比较)的研究方法考察了现代性从起源、传播到成型的动态变化过程和发展方向,揭示了现代性沿着多样性特征展开的逻辑。他认为理解当代世界最好的方法是将它视为文化方案多样性不断解释、选择、重释、构建和重构的一个过程。理解现代性多样性的特征对于认识当今世界及其发展方向、认识具体社会的特殊现实,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追溯了现代性的起源,从现代性的三个不同方面讨论了现代性自诞生以来如何兴起,又是如何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挑战。面对人们对现代性的质疑,法兰克福领军人物,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哈贝马斯重回现代性与理性的维度,力图恢复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传统,通过重构话语的交往理论来纠治现代社会的病症,继续启蒙工程的改造。  相似文献   

6.
在明治时代中期,传统思想的现代重构为考察重点,西村茂树、井上圆了、井上哲次郎曾对传统思想进行了现代重构,从中可以看出明治哲学现代性的不彻底性和脆弱性,这也反映了明治哲学思想中现代性与前现代性同在的整体特征。  相似文献   

7.
延安文学在对文学语言的颠覆性实验中确立了"工农兵话语",并通过对其权威地位的确立,创造出新的文学话语体系。鉴于此,"工农兵话语"既是对"五四"后其他文学话语的转换,也是文学现代性重构中话语的转向。作为文学表意实践活动的话语,"工农兵话语"在语言表达和呈现方式可以分为三点:语言的革命进化观,语言的经验实证观,语言的实用目的观。三者之间以"工农兵语言"为扭结体现出内在的逻辑关系,遂使"工农兵语言"成为具有某种先锋实验性的语言资源,进入文学现代性重构的视域。从文学现代性重构角度看,"工农兵话语"是特定历史语境下顺时应势的"革命"选择,其中有合理的一面——文学现代性重构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和现象级存在;同时,由于它谋求的是建立整齐划一的话语言说和写作秩序,从而一定程度上漠视了文学现代性重构的艺术涵容度和审美表现力,以及发展的诸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思想的重构,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社会主义模式的新构建,民主的新觉悟,科学的新定位,历史传统的新审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现代性追求",构成思想重构的主轴。这一重构过程尚在持续之中。现代性本身的若干不确定性,以及前现代、后现代与现代交错并存,使当代中国思想重构充满变数。  相似文献   

9.
神圣性是传统社会赋予教师的职业特质之一。然而,面对现代性的冲击,教师职业正在经历一个"去圣化"的过程。"去圣化"一方面使教师获得了作为人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因神圣与去圣的矛盾而引起了社会的争议和教师的自我困扰。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规模化、标准化和指标化等趋势与现代性的实用主义价值取向相契合,进一步强化了高校教师职业角色的现代性困惑。文章认为,走出现代性困惑,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平衡的重要途径,是重构高校教师的职业理想,培养其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0.
所谓现代主义即审美现代性,是对现代工业社会的一种启蒙性的反思与重构。弗洛斯特就是一位具有强烈现代性意识的诗人,他的诗歌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主题中的现代性内容,二是诗歌创作中具有新时代意义的表现手段,三是诗歌韵律上声音效果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现代性视野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当代生活中,现代性因其所包含的内在矛盾与张力,而呈现出诸多特点与问题。马克思立足于理性与价值的统一,结合对"世界历史"的论述和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分析,阐发了他的现代性思想。马克思的现代性视野,对我们分析中国的现代性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参照,应从理性与价值的双重观照出发,注意把握现代性问题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注意解决现代性展开过程中的矛盾和价值冲突,注重实践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话语范型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发生了重大转型,即由八十年代的以启蒙主义作为价值准则的"现代化"到九十年代对"现代性"进行全面反思的"文学现代性"。这一转型意味着我们对现代文学的认识和价值评判更趋多元化,有助于我们从更为广阔的视野中去揭示现代文学中一度"被压抑的现代性",但同时我们也要警惕"现代性"话语的遮蔽性,讨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一定要考虑到它发生的特殊语境、历史进程的具体性和文学文本所呈现的复杂、多样甚至悖论性的"现代性"内涵。  相似文献   

13.
以新诗文体为例,首先论述译诗集中体现了中国新诗的现代性特征,引领中国新诗朝着“现代”的方向发展;进而认为翻译诗歌是中国新诗现代性的推动力,反映了中国新诗的现代性诉求;最后从具体的角度出发,分别论证了中国新诗的语言形式、精神情感以及先锋特质、颓废色彩等现代性因素与翻译诗歌之间的关联,从而说明翻译诗歌在中国新诗现代性的发展进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社会工作诞生于现代社会之中,社会工作及其对象——案主产生的可能性机制内蕴于现代性。现代性将自身客体化为案主,而社会工作等人文科学牵涉案主的过程,就是对现代性的展示与描绘的过程。社会工作是现代性的一个隐喻,现代性的困境同样也构筑了社会工作的困境,社会工作何以在助人之时不会束缚人,这是社会工作一直无法回避的质疑,社会工作面对这一质疑和挑战,应当拥有信心。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这一源自西方的概念,就其在中国的情形而言,包含了对西方现代性共时与历时双重因素的整合,并被赋予了进步理性主义的意味.现代性在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矛盾性,现代性话语本身所富有的丰富性与自我反省意识,为我们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矛盾与困境,解释百年中国文学新潮更迭而未成大观的现象,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以现代性为衡量的主要尺度--也谈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开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标志是,它具有了不同于以往一切文学的现代性.现代、现代化、现代性三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中国社会的现代性与西方启蒙现代性在追求自由民主、社会进步、科学和真理、个性主义、理性主义、人道主义等方面基本一致;西方现代性在发展过程中有内在矛盾,中国现代性亦然,青年鲁迅对此有清醒反思;由现代性角度切入,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开端可以定在19、20世纪之交或20世纪之初.  相似文献   

17.
混沌的现代性--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总体特征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性视野中的现代文学史叙述,要求将其视为一种“中国化的现代性”展开的方式。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现代性特征表现为:首先是错位的现代性前提,即与西方现代性的“分化”特征不同,中国现代性追求的恰恰是政治、道德、审美等一切层面与力量的“统一”;其次是误读的现代性资源,即中国现代知识界对西方现代性的误读、误植与误用。其三是暧昧的现代性矛盾,既表现在现代性与前现代性之间,也表现在现代性内部;其四是混浊的现代性哲学,其主要表现就是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混浊,在深层则表现为一种含混的整体思维与重统一而回避对立的“中和性”。  相似文献   

18.
从“疾病”的隐喻看中国现代文学的多重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疾病”在中国近现代作家的作品当中富有浓厚的隐喻意义。从现代性的研究范式来看,作家们笔下的“疾病”所负载的道德批评和价值判断是各不相同的,这种微妙的差别体现了作家们独特的美学追求,而更为深刻的,它体现了“现代性”这一概念本身的丰富和驳杂。“疾病”及其隐喻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寻访中国文学现代性多副“面孔”的便捷途径。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有两种版本,一种是资本主义现代性,一种是社会主义现代性。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最高价值追求是“个体自由”,其理论旗帜是自由主叉;社会主义现代性的最高价值追求是“社会和谐”,其理论旗帜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预设了现代性价值由“实体之自由”发展到“关系之和谐”的历史必然性。正是这一必然性,为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实践中重建社会主义现代性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文学具有与古代文学的循环时间观不同的线性时间观,具有科技层面和精神层面的现代动力意识,初步具有西方现代民主政治思想,而且近代文学作品生产具有自主性和商业性的特点,近代文学在近代中国市民社会中以报刊形式出现的传播与消费方式使其具有大众性的特点,这些都表明中国近代文学具有前现代性的特点,前现代性是现代性的萌芽,是现代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这一角度出发,近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各自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承继关系就会显得比较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