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晚唐体"概念至今无定论,大致有两个层面,一为时间层面,即真正晚唐时期的诗作;一为风格层面,即学习晚唐诗风的诗作。宋初"晚唐体"属第二类。其五律效法贾岛、姚合,七律效法许浑、郑谷。宋初"晚唐体"诗人分为入仕诗人及隐逸诗人两部分,入仕诗人诗风呈现典型的晚唐体特征,隐逸诗人则情况复杂。北宋诗论中尚无风格层面的"晚唐体"概念,魏野、林逋也未被当做"晚唐体"诗人。因此,对"晚唐体"的定义,应考虑时代、诗体及诗人群体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晚唐体"之说是宋末元初出现的.两宋人对晚唐诗的说法不一,所指晚唐诗人是以孟郊、贾岛、姚合为代表的一些有隐逸倾向、写清苦生活、刻意琢磨诗歌艺术技巧的诗人.至宋末元初,"晚唐体"这个诗学概念形成了一体三义特指一些具有隐逸情调的精雕苦吟之诗,包括以"郊寒岛瘦"为代表的"唐之晚年诗",宋初一些僧隐诗人所作类似郊、岛之诗,宋季"四灵"一脉学习贾、姚之诗.该文亦扼要论述了宋初、宋季"晚唐体"之风貌,并对近世流行的贬抑"晚唐体"的文学史观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3.
晚唐五代词和士人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晚唐五代士人心态为基本切入点,探讨晚唐五代词之兴起。在唐末五代社会动荡,王纲解纽,儒学失去了其权威性,皇权也失去了其向心力,士人人格在乱世的震荡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开始顺时听命,追逐名利,注重享受娱乐,作为文化的建构者,士人人格的世俗化必然会对文学产生影响,于是"词"这一原本流行于民间,只供佐欢娱乐的文学样式开始受到士人的青睐。  相似文献   

4.
在唐诗各期研究中,晚唐诗可算是一个薄弱环节,而对晚唐诗的风格研究则更为薄弱。清末以前论诗者多主教化,故论晚唐诗者大多从政教风化、伦理道德出发,视晚唐诗为“郑卫之声”、“亡国之音”。近几十年来论者,则大多以政治功利为标准,视绝大部分晚唐诗作为“形式主义”、“唯美主义”的异端。故近千年来,数量浩繁的晚唐诗作,  相似文献   

5.
晚唐乐府诗具有相当多的数量和内容的丰富性,且不乏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晚唐乐府诗人的乐府诗观念主要有3种:以张祜为代表的以绮丽为美的乐府观;以皮日休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乐府观;以贯休为代表的"以文为戏"乐府观.以地域和诗人身份为划分标准,晚唐乐府诗人可分为3个大的群落:前期的绮丽派诗人群,后期的现实主义诗人群及乐府诗僧群.  相似文献   

6.
现代作家郁达夫的旧体诗得益于晚唐诗处颇多,二者在许多地方也十分相象。本文探讨了这种相象的外在表现与内在成因,着重论述了二者在"深情绵邈"、"绮艳丽"与"俊爽劲拔"等三方面的深层联系,认为郁达夫的旧体诗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的另一种独特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7.
江西诗派的重要成员方回对"晚唐体"了解颇为深刻,他厘清了"晚唐体"的发展脉络,细致剖析了"晚唐体"兴盛的主要原因和创作技法,使南宋以来对"晚唐体"的混乱认识逐步趋于统一,在"晚唐体"接受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晚唐体诗派是宋初三大诗派之一,由九僧、著名隐士林逋、魏野、潘阆和宰相寇准等组成。受当时文坛唱和之风的影响,晚唐体诗人喜欢交游唱和,因此酬唱之作甚多,与晚唐体诗人寄赠唱和的主要是僧侣、处士和士大夫阶层三类人物。九僧与寇准、林逋、魏野、潘阆等著名人士的交往,无疑会相互提高声名,扩大整个"晚唐体"诗人在宋初诗坛的影响。对他们的交游情况作进一步的探讨,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社会地位、生活态度等,对于深入理解晚唐体诗人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晚唐体”作为晚唐诗歌的代称 ,在宋代和清代都曾风靡一时 ,晚唐诗歌特有的“秋香晚韵”之美也令喜爱唐诗的人陶醉 ,但自宋以来 ,却一直没有人对古唐代诗歌总数近三分之一的晚唐诗作深入全面和系统宏观的研究。近日欣读田耕宇著《唐音余韵———晚唐诗歌研究》一书 ,为全书立足文本基础而进行的宏通圆融的论述所折服 ,特简评如下 :首先 ,该书以高屋建瓴之势 ,以文化研究分析了晚唐诗产生的文化背景 ,全面论述了晚唐诗的创作与审美特征 ,使人摆脱以往对晚唐诗歌支离破碎的研究状况的影响 ,对晚唐诗创作有了全面的认识。其次 ,该书以翔实的材…  相似文献   

10.
论宋初诗坛崇尚晚唐之原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初诗坛为何崇尚晚唐,这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难点,究其原因,一是宋初诗人对晚唐这一概念的认定跟后人有所不同;二是对晚唐现实主义诗人对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发展,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三是没有从诗歌发展的自身规律上说明宋初与晚唐诗坛既相互承接又共同转折、完成唐诗向宋诗过渡的意义;四是忽视了宋初的社会政治现状和文化思想对宋诗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晚唐温李诗风评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庭筠、李商隐均为晚唐重要诗人。温、李承元和诗风之变 ,开创了诗坛的新风气。温李诗风以丽婉曲为特征 ,以遣词精工密致为手段 ,以艺术美为追求 ,代表了晚唐诗坛的流行风格。温李诗风同中有异 :温重于词藻 ,色调绚丽 ;李深于情致 ,绚中有素。温李诗风对于词风的形成与繁盛、对于后代的诗歌创作均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晚唐诗风逐渐没落,小品文走向前台,为唐末文学带来一丝亮色。其锋利的文笔,深刻的思想,一直激励着后世读者。兹就晚唐小品文的艺术特色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乐史所记信州铸钱就是指玉山监,韩洄"江淮七监"是指丹阳、广陵、梅根、宛陵、凤山、桂阳、玉山监。《新唐书》"凡铸钱有七监"指的是永平、桂阳、凤山、丹阳、梅根、宛陵、广陵监,这七监再加上会昌年间新增的洛源监即是"会昌中增至八监"。从以铜为主的铸钱原料供应和铸钱能力方面来看,大中中十八万余贯的年铸钱量是可信的,并非如学界所认为的过高。  相似文献   

14.
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特质的变化 ,晚唐士人的心态、审美趣味以及审美意象 ,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同是描写夕阳 ,盛唐那博大宽阔的胸怀不见了 ,中唐时期中兴的希望也烟消云散了 ,笼罩在晚唐的夕阳余辉里 ,与摇摇欲坠的晚唐政权、日薄西山的国势遥相呼应 ,诗人们描绘出一幅幅意蕴复杂、凄冷没落的夕阳意象 ,于是日暮与岁暮、人生之暮、时代之暮所感发的情思、意象互相补充 ,为晚唐王朝低吟浅唱着一曲曲送葬的哀歌。  相似文献   

15.
中晚唐的“苦吟”不仅是一种苦思的写法,还有更多的内涵。第一,苦吟诗人在人群上以科举穷士为主,内容上以吟苦及苦闷的消解为核心;第二,苦吟还体现了穷士诗人在困境中逆俗自立的不懈追求,他们或倚之科举及第,或倚之实现立言不朽的追求,或倚之寄托心灵、实现精神生命的延续;第三,苦吟还是苦吟诗人苦中作乐的生活方式与癖好,他们把苦吟与休闲结合起来,使苦吟成为一种颇有吸引力的写作与休闲自娱相结合的生活方式,有的苦吟诗人吟诗甚至达到了成狂成痴的地步;最后,苦吟诗人在风格上有苦吟以求怪奇和精妙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6.
唐代后期宦官掌握军权主要是通过宦官担任军职、专典禁军和宦官监军制度而实现的.唐代后期枢密使的设置则为宦官控制政权提供了机会.唐代后期的政治腐败,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又进一步加剧了宦官专权.宦官的专权使唐后期政治更加腐败;加深了唐后期的社会矛盾,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17.
在李商隐写给翰林学士的诗文中,几乎都包含有求荐的目的。从中也可看出,李商隐非常仰慕翰林学士以文词之身而居于中枢的地位,这是他一生沉沦下僚的心态反映。同时,翰林学士也给过李商隐一定的帮助。晚唐翰林学士以其特殊身份举荐人才,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8.
唐代社会生活尤其是中晚唐社会的城市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社会转型的特色。唐代社会城市生活的开放性和多元性无疑为其文化的多样性和世俗化趋向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生长土壤。“词”这一文学样式的起源、发展直至定型的演变历程,可以说是当时社会城市生活的最佳诠释方式之一。晚唐词尤其是温庭筠的词则可说是晚唐社会城市生活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9.
晚唐诗人一方面吸取前人的创作经验,同时受时代感发创作了大量的咏史诗,形成了空前的高潮,不但数量大幅度增加,蔚为大观,而且内容更为广泛,几乎涉及所有重要的古代事件,对当代史事也有所涉及。其咏史形式也进一步完善,作品不仅有各种体裁的单篇,也有规模宏大的组诗,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型咏史组诗,形成了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咏史诗创作的异峰突起,取得与隐逸和爱情题材的作品鼎足而三的地位。咏史诗不仅为晚唐诗坛注入了思想资源,同时在如何将“史”引入“诗”,如何“用晦”而对古事加以“诗化”,如何描绘物象和说理等方面积累了修辞艺术经验,成为唐诗美学体系中极具特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无能子生逢晚唐衰朽末世,目睹现实黑暗与生民苦难,他以道家思想家特有的敏锐,探讨了社会动乱的根源;在揭露积弊和时病的过程中,用道家“自然”、“无为”等观念,猛烈抨击儒家伦理异化的危害,大力高扬人的“自然”即自由的本性,因而他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也比以往思想家更为猛烈和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