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策略,归化翻译方法的原则主要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而异化翻译方法的原则主要是以原语文化为归宿。归化与异化两种方法在实践中应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2.
从韦努蒂提出的翻译法中,可以对应地引出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两种常规方法,即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翻译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翻译。尽管两者各有各的存在价值,但归化扭曲了被翻译文本的文化身份,而异化对于保存文化中的“异质因素”尤为重要,且利于彰显多元文化,从而确立翻译中的文化认同。在文化融合背景下的今天,异化翻译已成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3.
联想效应因文化传统的不同而迥异。如何使源语传达的文化与联想在翻译中准确地传达给目的语读者,是翻译工作者的重大难题。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可分为两种方法: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法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法。  相似文献   

4.
翻译中文化转向有两种基本策略: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和以原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本文以劳伦斯.韦努蒂的“归化”“异化”论为理论依据,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评析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异化倾向。  相似文献   

5.
习语具有较丰富的文化内涵。英汉习语在表现语义和文化特征时,可分为三种类型:对应的,部分对应的和非对应的。翻译中,对习语所含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可分为两种方法,即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法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法。文化移植需有多种方式,在习语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相辅相成,均有其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翻译中的文化特征:异化与归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在翻译过程中 ,对文化特征处理一般有两种方法 :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手段和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手段 ,考虑到不同的文化特征 ,译者应结合翻译目的、读者对象和文本类型等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 ,尽可能在源语和目的语之间建立起文化上的“对等”  相似文献   

7.
异化是以源语文化为认同的翻译策略,而归化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策略。批评家们对跨文化翻译活动中的归化和异化原则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从跨文化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视角,对《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较和分析。文章认为,两个译本在言语信息的传达上均可谓经典之作,但是在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上,则有很大区别:杨宪益夫妇的译本主要采用异化原则,目的在于向外国读者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而Hawkes的译本主要采用归化原则,目的是让译本更容易让外国读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8.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实践中译者需要选择和采取的两种翻译策略。与直译意译不同的是,归化和异化是以翻译过程中文化的取向来定义的。归化通常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而异化则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本文通过归纳归化和异化的意义以及分析归化和异化的代表人物,论述归化和异化策略的运用和译者所采取的文化姿态,并通过翻译实践说明归化和异化对译本的表达和读者的感受所带来的不同效果,进而总结出通达顺畅的泽本需要译者要把握好支撑点,努力在归化和异化之间寻求最佳平衡。  相似文献   

9.
归化与异化是译者翻译文本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借助功能目的理论对《苔丝》两个中译本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可知,译者翻译文本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其选取翻译策略的重要依据。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采取异化),还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采取归化),取决于译者所要达到的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文学翻译中对于文化差异的处理可分为两种: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和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前者即“异化”,后者即“归化”。异化论与归化论似乎不可调和,而实际上,翻译中没有绝对的异化,也不会有绝对的归化。文化的异质性和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决定了翻译中文化杂合的必然,文化杂合具有抵抗强势文化的积极意义。异质文化在林语堂译《浮生六记》时的兼容与杂合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实例,说明了除异化与归化之外,文化杂合也是文学翻译中处理文化问题的一条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1.
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法和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法是当今翻译界比较常见的两种翻译方法。具体采用哪种方法与语言环境和译者的目的、意图有关。由于古籍富含各种传统的文化因素,因此,在古籍的翻译中,尤其要谨慎为之。本文从Eugene A.Nida的几个文化特征的角度,通过分析杨宪益和Hawkes的两个《红楼梦》译本的翻译方法来比较归化与异化。归化和异化各有优劣,两者之间应当是矛盾的统一,而非绝对的对立。完全地接受对一种译法或是排斥另一种译法,都是不恰当的。必须将它置于特定的背景下,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谨慎翻译。  相似文献   

12.
翻译实质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分为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比较,分析评述了两位译者在传递不同背景的文化信息方面所采取的归化或异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及由此对读者所产生的效果和在目的语文化中所起的作用的不同.本文的研究认为异化策略在保存源语文化特色和传播源语文化遗产方面显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3.
在涉及到文化因素的翻译中,历来都有归化法和异化法之争,即以原语文化为归宿还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在翻译中采取何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翻译的目的、读者类型、文本类型以及文化交流在文本中的重要性等等。考虑到上述诸多可变因素,归化法和异化法均有其存在和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归化、异化是翻译的两种不同归宿 ,源于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显著差异 ,并主要由目的语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所决定。归化、异化是有阶段性的 ,此消彼长 ,交替主导翻译的走向。归化、异化翻译对中国新思想输入和汉语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归化、异化翻译不是绝对的 ,只能是部分归化 ,部分异化。在翻译中有意译也有直译 ,既要求同 ,也要存异 ,既要忠实原作 ,又要有创新 ,归化、异化两者对立统一 ,是翻译的归宿。  相似文献   

15.
翻译作为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语际转换问题。而以目的语为归宿的归化和以源语为归宿的异化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文章从归化与异化的含义出发,介绍了中西方归化与异化的基本观点,并以翻译实践为基础,分析了具体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的处理,最后指出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的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6.
在隐喻成语翻译过程中,对源语文化的处理一般有"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方法。前者主要以目标语为归属,后者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属。翻译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译者的文化价值驭向、翻译目的、译文受众、源语和目标语的文化差异度等。文章认为,隐喻成语是一种独特的隐喻文化载体,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泽者应充分考虑源语和目标语文化的共性和个性,采取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原則,把原语隐喻承载的文化信息失真降低到最小限度。  相似文献   

17.
从后殖民视角对比研究理雅各和辜鸿铭的《论语》译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后殖民翻译理论的视角将理雅各和辜鸿铭《论语》译本的进行了对比研究。理雅各译文的启示在于:异化、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译本不一定是反殖民的翻译,它很可能是殖民主义者制造东方主义形象的手段;而辜鸿铭译文的启示在于:归化、以目标语文化为归宿的译本并不一定是殖民主义或者文化霸权主义的表现,与之相反的是,它可以成为向殖民主义者...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英译本以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及霍克思译本影响最大。杨译倾向于采用"异化"手段来处理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即在译文中尽可能地保留源语文化。霍译倾向于"交际翻译",遵循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原则,即采用了"归化"手段。  相似文献   

19.
归化与异化是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前者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后者以原语或原文作者为归宿。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准确传递原语言的文字信息,还应重视其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本文以杨宪益与夫人戴乃迭合译的TheTrueStoryofAhQ和茱莉亚·洛弗尔翻译的TheRealStoryofAH—Q中第二回和第三回的翻译为例,从语言...  相似文献   

20.
等效论是指译文接受者在读译时能和原文接受者产生基本相同的效果 ,归化是指翻译过程中主要的目的语文化为归宿。通过对归化的必要性的论述 ,得出奈达等人提出的等效论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