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次史学功能理论研讨会的第二个问题叫做“史学研究与现实的关系”。我觉得这种提法的隐意就是历史学不应该研究现实。因为,所谓史学研究与现实的关系,无非是强调历史学的社会功能,或是反过来探讨现实对史学研究的影响。这种关系实际上等于把现实排除在史学研究领域之外。事实上,传统史学把历史学的研究领域在时间向度上限定为过去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它不仅误解了历史一词的确切含义,也贬低了历史科学的根本任务与目的。我认为,历史学不应仅仅研究过去,还应研究现实。唯物史观把人类历史看作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即是说,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2.
维柯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的创造,因而人们可以认识它;历史学可以成为一门与自然科学不同的新科学,并提出了历史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包括想像性地了解、将语言学和哲学相结合等。他的历史认识具有理性的态度和批判精神。他的一些思想超越了他的时代,与现代和当代史学思想有诸多契合,并且对现当代史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美国现代化是一般巨大的浪潮,它显示出一种动态的形式和普遍的影响,其中也促使现代美国史学在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探究美国史学的现代化,还需要寻求其自身演化与学科发展的动因,这一学术背景是来自社会科学,从一定意义上说,美国史学的现代化即是它的社会科学化。与美国的现代化伴随着它的对外扩张一样,现代美国史学在其发展进程中也势必要释放与扩展它的影响。20世纪美国史学两次大规模输入中国,对外部世界发生了较大的影响。从总体上看,现代美国史学的引入,无论对改造中国传统史学的陈腐部分,还是作为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种参照与借鉴,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百年来的美国史学现代化的进程给我们以启示:在现代化进程中,应当充分重视国民的历史教育;需要摄取与借鉴外来的史学遗产,历史学的现代化需要历史学家自身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研究中广泛采用跨学科研究的方式,这是当代史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所谓跨学科研究,是指跨越学科之间传统界域的科学研究,即以历史学的研究对象为特定领域,引进和借用其它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一个新的角度对人类社会历史加以深入的探讨。这一特征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原因,其中主要是历史学所蕴含的“具有更多跨学科性”这一学科特性的张扬,以及科学整体化和历史学自身发展的逻辑结果。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历史学还将朝着跨学科发展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5.
历史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广义地讲,历史学是研究客观世界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并阐明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马、恩曾把历史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我们通常所讲的历史,是指人类社会的历史,即人类社会的运动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研究。历史学是一门非常古老的学科。在古希腊神话中,就有专司历史的克丽奥女神。公元前五世纪的希罗多德,被誉为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以后,历代史学流派纷呈,成为丰富的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中国更有悠久的史学传统,早在夏代就设有史官。此后历代不仅有严密的史官制度,而且史学著作层出不穷,体例完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式现代化日渐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目前已有部分学者对于构建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展开了探讨,但大多为一般理论性的探讨,缺乏结合具体案例而展开的实践路径的探讨。以生命史学概念和理论的建构为例,探讨构建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可能性和实践路径,可以发现,现实中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和吸纳古今中外优秀精华的现代历史学学科的创建以及中国丰厚的史学传统,都为当代中国构建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可能。生命史学这一具有范式性的概念以及理论和方法的建构实践表明,只要我们拥有开拓创新的勇气和信心,主动感知时代脉搏和需求,破除学科壁垒,立足中国实际,从构建原创性的概念体系入手,开展理论和方法创新,以恒心和耐心,持续发力,就完全有可能构建有生命力的中国式现代化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7.
陈新 《东南学术》2000,(2):104-110
近代以来 ,西方历史学借助人文主义走出信仰世界 ,神在意义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被理性取代了。历史学背负着理性 ,从文学中分化出来 ,逐步职业化 ,以叙述人类社会理性发展的历程为己任。然而 ,历史学在职业化过程中 ,由于对理性的多元解释而拓展出两个方向 :一是以科学理性为核心追求历史叙述的客观性 ,二是以历史理性为核心强调被叙述对象作为一种历史个体的独特性。这两种职业化倾向最终形成了实证主义史学与历史主义史学的对峙 ,左右着近现代西方史学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史学与史家︽史学新论︾之二田昌五一历史学是在历史学家的作坊里完成的,但历史学家的创作场景并不在历史学家的作坊里,而是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人类社会的历史包罗万象,就看历史学家如何取景进行创作了。历史学有不同的范型,不同范型的历史学首先是由历史学家如何取...  相似文献   

9.
《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一书,是当代学术思潮中的一个巨大浪头。它对于曾经迷惘和徘徊于“史学危机”情绪中的中国史学,无疑会留下一阵阵巨浪拍岸的回响。通过二十世纪上半叶尤其是五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史学研究的概况、主流的阐述与分析,著名的英国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以他敏锐的历史哲学思想和博大恢宏的笔力,为中国历史学界展示了当代世界历史研究的主要趋势:历史学在走向世界。他指出,这一当代史学主要趋势的出现,不仅仅是当代世界历史一体化发展趋势在历史学方面的体现,而且也是本世纪以来历史学研究本身在理论和方法方面变化、演进的必然结果,并且它首先就是——  相似文献   

10.
影视史学是在现代科技发展和历史学本身变革的交相催产下产生的一门新学科.它的出现为历史学领域注入了新的气息和活力,也成为史学研究新的领域.影视史学概念的问世不仅表明影视等视听媒体可以用来表现历史,而且也表明影视史学和传统的书写史学可以比肩发展.  相似文献   

11.
历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史学界对此争论不休,并形成了科学主义史学派和人文主义史学派。笔者认为,科学主义历史学与人文主义历史学在经过十九世纪末的尖锐对立后,在本世纪的争论中,呈现出合流,的趋势。这种趋势得益于科学观念的两次转变。它们分别以相对论的提出和当代解释学发展为主要标志。据此,我按两次转变之前、之5中和之后将科学主义历史学划分为S近代、现代和当代三个发展阶段,试5图明晰科学主义历史学对科学观念5的依赖性,以及科学主义历史学由5此走向人学的进程。5近代科学主义历史学诞生于利九世纪上半叶,当时的客观主…  相似文献   

12.
何炳松的历史观和史学观是其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历史、历史记载的区分和对历史学的研究对象、功用及历史学家的素质等的论述,有助于中国现代史学理论的建设。他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进步的,历史学能使人们明白过去、把握现在、预测将来,人们应批判地继承手富的史学遗产。何炳松史学理论是中西史学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其对陈旧的封建史学起过冲击作用,对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的中国社会史研究与书写,是在西方实证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影响下兴起的。其发展则从最初的社会总体史探究逐渐衍为社会形态发展史(通史)和社会生活史(专史)两大支流。这一过程不但大大拓宽了人们的历史视野及史学研究内涵,也直接促进了传统史学向现代历史科学的转型。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引领,使关注社会宏观历史发展规律和民生事业的休戚成为社会史书写最为普遍的进步倾向。至其所显现的历史学与社会学结合趋势,还具有现代史学初创期的跨学科研究特征,正是以此为起点,历史学开始突破旧史学的藩篱,在进一步吸纳和借鉴现代人类学、民俗学、考古学、经济学和统计学等方法的基础上,较快开启了由传统人文学术向现代社会科学的蝶变。  相似文献   

14.
"说故事"的历史学和历史知识大众文化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尔康 《河北学刊》2004,24(1):164-169
历史学是说故事的陈述之学,它讲道理,但表达方法是寓论于史,并非以讲求哲理、规律为特色.因此,历史学不宜放弃陈述之学的特征,而失去自身的特点和价值.历史学在19~20世纪之交告别传统的历史编纂学,实证史学与阶级论史学迭居主流地位;20世纪末文化史和社会史的兴起,呈方兴未艾之势,可能会由此走向整体史的新史学,因而社会史成为实证史学、阶级论史学向整体史过渡的中间形态.史学特征及其发展历程表明,史学功能应当而且正在转换由政治教化转向社会文化,研究成果由大众分享实现历史知识大众文化化--历史研究走近古人生活世界,文学作品贴近今人生活.为此,文学著作应有大众文化的表达方式,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就此而言,社会史研究赋予史学新的生命力.史学知识大众文化化,对史学工作者的专业要求会更高,并且需要继续克服居高临下的对待读者大众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已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罗荣渠是我国现代化史学研究的先驱。笔者是他的同胞二弟,特借今年纪念他逝世10周年的时机,略述他治学的师承、借鉴与创新,以表深切缅怀。本文题目所指的突破有三个方面:一是突破“左”的僵化教条;二是突破传统史学考据的偏窄;三是突破西方现代化研究的局限。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研究方法本来是宏观的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产生前,历史学研究主要集中于按年代顺序描述孤立的政治事件和历史过程的个别方面,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却把注意力转向于对整个人类社会进行宏观的综合研究,“指出了对各种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生、发…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历史学,按其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来看,可以分为世界史和中国史。本文思考的范围,限于中国史学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史学改革的呼声甚高。呼吁史学改革的目的,在于使古老的历史学科,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实现史学自身的现代化。这是应予肯定的。史学不同于历史。客观历史是不应当也不可能现代化的。史学則是属于当代的,是客观历史过程在当代史学家头脑中反映  相似文献   

17.
思路与方法———《拉祜文化论》管窥著名历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编写的《当代史学主要趋势》列举了计量史学、比较史学、展示史学的发展,认为:“历史学与经济学之间长期存在的密切的关系,由于近来的一些发展而得以加强。”因此“对历史学中的经济研究与任何其它领...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历史学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人们依凭发展了的科学知识、理论思想和价值观念,重新审视历史学的体系、价值和趋势,自然而然地把史学方法论的继承与创新作为着力研究的课题。本文试图提出一种关于史学方法论对象及其内部结构关系的初步意见。作为探索,它还只能称为一种假说。史学方法论的对象受到历史学学科特性的制约。人类社会活动,从其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傅斯年与中国现代史学的科学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中国现代思想界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和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治史方法的熏陶,傅斯年一生致力于以自然科学为楷模建立历史学,试图“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为了追求“纯粹客观”的历史学,他极力排斥主观,消灭自我,把历史学严格地限定在史料学范围之内。他还以史语所为大本营,聚集和培养了一大批贯彻和传播其治史旨趣的专家学者,由此形成了一个以追求“科学”、“客观”的史学为目的,以整理、收集和考订史料为其内容,以“求真”和“务实”为其风格,具有强大声势和广泛影响的学术集团。傅斯年对中国现代史学科学化做出的种种努力,促进了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他的主要贡献在于把历史学自然科学化,他的失误也恰恰在于唯自然科学是尊,用纯粹自然的眼光看待并要求历史学。  相似文献   

20.
张作成 《天津社会科学》2024,(2):149-163+176
历史时间观反映了人类对既往历史、当下境遇与未来命运的态度。西方学术界努力超越线性历史时间观念,以话语分析方法探索多元历史时间观的可能性。这既涉及对现代化、全球化历程时间表现的思考,也是在探索一种能够解释当代世界变局的历史时间体制。人类世成为这一探索的当代语境。结合不同时代背景与史学语境,可以历时性地区分出六种历史时间类型:原型时间、循环时间、线性时间、近代史学时间、全球史学时间、人类世史学时间。基于当代学术界关注的议题,有必要从中西史学比较的视角出发,历时性地整合、共时性地比较中西有关历史时间问题的认知与思考,阐释其中的共性与差异,辨明其史学价值与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