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山西老年》2012,(3):48-48
原文:宋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决,誓不见母不复还。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七十余矣。  相似文献   

2.
宋代丁所生母忧虽较之嫡母在服制上有所区别,但丁忧官员仍需解官持心丧三年。李定被荐入京之后,因奏对称旨而为神宗所拔擢,其"匿丧"事件在此时出现有一定巧合。在仇氏是否为李定所生母尚且不明的情况下,御史即弹劾李定匿丧,进而指责王安石庇护其匿丧的行为,最后"匿丧"事件因李定改官而沉寂,其实质是让李定远离权力的中心和神宗的视野。同时,从皇帝对与青苗法意见不同官员的态度、李定任官的变化及其"匿丧"事件的处理来看,此"匿丧"事件实际上是皇帝个人权力运行与朝臣恪守"祖宗法"的博弈,二者相互制约,推动着宋代政治文明的演进。  相似文献   

3.
徐渭的<四声猿>是其四个杂剧的总称,但关于其题名的意蕴以及题名与四剧的关系问题学界一直争论不休.尽管四个作品创作于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写作背景,但它们都或隐或显地寓有徐渭不同时期的人生感慨,寄寓着一以贯之的思想内涵.徐渭晚年用"四声猿"来编排、命名四剧,表达的是哀极痛极之情,抒发了无望与绝望的悲哀,寄托了悲恸的"自吊"、"自悼"之意.  相似文献   

4.
徐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狂狷"之士,其颠狂怪异的人格形态的形成,既受到时代思潮与社会风尚的影响,也与他个人生理与心理的病变有密切关系.不幸而痛苦的人生造成了徐渭心理的病态,而心理的病变又使他的文学创作呈现出一种奇特甚至怪异的风貌.  相似文献   

5.
有着晚明"狂人"之称的徐渭,一生特立独行,充满奇异色彩,追求个性解放,生活狂放不羁,关注社会政治,积极参与抗倭战争。徐渭不仅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在军事方面的才能也不可小觑。在他的身上体现了文才和武略的结合,可以说是王阳明经世致用人才观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6.
徐渭,尽管一生多磨难,然综观其诗作,基本以雄浑为底色.不管写山写水,写人写物,写战争写生活,多以雄奇伟大之境,引发浩气豪情.同时,他的诗透射出一股强烈的倔强不可磨灭之气.无论面对多大的灾难与困境,他虽感叹命运之多舛,但从未放弃对生活的信心,始终都充满了一种昂扬的斗志.实际上,其雄浑与倔强相互表里相互融合而成一体.  相似文献   

7.
楚辞与<淮南子>都是楚文化的产物,二者昆仑神话可以互相发明.汉初,楚辞是显学,<淮南子>的昆仑神话亦多本之楚辞.其一,昆仑"三层九重"的结构,出自<离骚>中屈原神游昆仑的游踪.其二,<淮南子>的许多神灵职能、名号,以<离骚>为蓝本.其三,<淮南子>中山川、名物及其地理位置亦多据<离骚>安排.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考证徐渭为<金瓶梅>作者的第一部分,主要论证西门庆的原型即徐渭的幕主、"极品高官"、兵部尚书胡宗宪,以修正潘承玉先生徐渭说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徐渭《四声猿》剧中四个故事《玉禅师》、《狂鼓史》、《雌木兰》、《女状元》均是作者在原有故事基础上的再创作,文章通过理清徐渭《四声猿》四剧之本事流变过程,分析徐渭再创作之动机,揭示其创作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有宋一代,士人博才勤学,曾巩亦好读百家之书,但在他看来百家之书"知偏一方""道偏一用",只有儒家经典适天下之用。曾巩作文以六经为本,源于以文明道的思想,具体表现在以儒家经典为师法对象。他认为,六经等儒家经典发明圣人之道,思想玄奥深邃,体大言微,长于叙事,在文法上亦有可借鉴之处。以儒家经典为研习对象,曾巩为文根柢经义,引"经"据"典"多出于儒家六经,议论、叙事从容严谨,完备透彻,自有法度,法三代两汉之文,使曾巩自壮其气,获得审美愉悦,其论合于儒道,是为一代名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