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道家和儒家是中国文化思想的两级,对中国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道家思想对中国艺术产生的影响体现为自然之道,即艺术师法自然,且分为顺应天的自然状态和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两种方式。儒家思想对中国艺术产生的影响体现为中和之美,以音乐为例,则可以分为以乐正心、以心和乐两种音乐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建设中国管理哲学之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不但是一种工作、是一种任务、是一种学术,而且管理还是一种文化,它包含在各民族的价值、风格、信仰与传统之中。因此,欲使我国的管理工作科学化,不可弃我国传统文化于不顾。应将中国文化的道德理想和艺术精神充分溶化于现代管理之中,并借鉴国外的可取经验,形成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这就必须建立中国管理哲学。 一 中国管理工作的文化环境 中国管理工作的文化环境主要是由儒家、道家、墨家的文化构成的。中国人民其思想深处受儒家、道家、墨家的文化所感召。  相似文献   

3.
琴是联系音乐与诗歌的桥梁.琴所体现的"和"之音乐美感是其深远且重要的文化意蕴.它包含着儒家所倡的"天地之和"与道家所主的"自然之和".在魏晋南北朝诗歌创作上,琴文化是从创作主体的人格精神,悲观的感情抒发和创作新变三个方面来表现的.  相似文献   

4.
《吕氏春秋》体现出战国晚期儒道美育思想的会通、合流倾向,而道家以尊重人的自然生命为主旨的养生学说是其美育思想的核心。《吕氏春秋》美育思想以"乐"论为中心,在音乐本体论方面主要受道家宇宙本体论影响,具有纯艺术论倾向;在音乐的政治、道德教化功能方面则吸收了儒家礼乐教化的美育观;在音乐的审美心理及其与个体养生的关系等问题上,主要以道家养生学说为主体同时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的"乐"论观,并有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和之美     
纵观整个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中和"的审美观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以及中国文化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中国文化和谐精神的具体体现.它不仅是美学理念,更是哲学思维,并且这种传统的"中和"思想对人生价值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奥尼尔对东方传统文化的兴趣由来已久,尤其对古老中国的道家文化的迷恋伴随了他的一生,也深刻影响了他的戏剧风格和创作思想。老庄的道家思想体现在奥尼尔的多部戏剧作品中,以《马克百万》和《喷泉》为例,作者在这两部剧作中表达了道家阴阳周期、对立统一以及事物无限循环发展的思想。事实上,奥尼尔对中国道家文化的迷恋和向往,是在寻求一种精神信仰,旨在遥远的东方世界里找到一种哲理来医治现代西方物质主义的病根。  相似文献   

7.
凉州籍诗人李益,其边塞诗在中唐独具特色,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有着极高的地位。考察李益的边塞诗会发现,他的诗歌极富音乐美,主要体现在:声律上极为讲究,诗句跌宕起伏、抑扬流转,具有很强的音乐效果和音乐美感;善于在其边塞诗中运用大量的少数民族乐器(曲),以曲调悲凉的边地音乐为触媒,表现作者特殊的生活感受;善于将富有边塞特征的各种声音、音响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幽怨凄凉的氛围;以音乐感受深入揭示人物细腻的情感变化,在音响的美感中生动地反映人物独特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8.
意象油画画面的形隐显转换于抽象、意象的意味中,实与虚交融互生,体现了中国传统意象美学思想在当代中国油画创作中的应用。意象油画是中国当代的词汇,其生成及发展是在中国文化语境下出现的。中国油画家从传统的角度入手,结合当代绘画理念进行大胆探索、实践,使油画的意象趋向凸显,丰富了油画的表现形式,增强了油画的美感,而油画的意境表达也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9.
道玄思想与六朝以"清"为美的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玄思想对六朝以"清"为美的审美意识之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以"清"为美即强调事物的材质之美、气韵之美,亦即本体之美."清"美也是绝俗之美.它是以道家"清静"思想为基础,体现了道家崇尚清逸的美学理想."清"作为原始道家哲学和美学的重要概念,演变为广泛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范畴,则完成于魏晋玄学阶段.尚"清"意识是玄学思想影响下的产物,也是六朝美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儒道两家的哲学美学观对中国音乐审美观念和风格的形式发展有重大影响,儒家音乐思想是入世的,道家音乐思想是出世又入世的,儒家主张"乐以载道"、"乐与政通",道家所长"大音希声"、"通神养生";儒家追求"中和、善美",道家追求"自然、希声",儒道互补的音乐美学思想构成了中国绵延不绝的民族和谐之音。  相似文献   

11.
<人间词话>的精华"无我之境"即"以物观物",体现了道家体道的人生境界.本文通过对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及陶渊明的山水诗,阐述了"无我之境"的道家思想内涵,折射出庄子的人生哲学对中国文化格局和中国文人人格模式的影响和渗透.  相似文献   

12.
音乐节奏通常被认为是很有规律的,而其中突然的变化则给人新奇感。在音乐欣赏中,这种规则与变化的平衡和交替形成了独特的韵律美感。从数理的角度研究这种变化规律是人们一直关心的科学问题。选取4类不同的中国乐曲共123首,包括古曲、流行乐、儿歌以及地方戏曲,应用多窗谱分析对其节奏谱分布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多数乐曲的标度指数在0.5~1之间,其中古曲的指数最大,在0.8左右,且与其他3类有显著差异。这表明中国音乐的节奏与自然界诸多现象一样,具有无标度性,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既深蕴般若之本旨,又深含中华文化之精义的僧肇佛教思想是具体通过他的有无观和体用论体现出来的。僧肇在前人的基础上,肩负起恢复和发展佛教基本思想的双重任务。第一项任务的完成,是建立在批判道家思想以及依附道家思想的格义佛教的基础上的、并通过非有非无的“不真空”论,展现了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殊异性。这是从反面给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结合提供了经验。第二项任务的开展,是建立在吸取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的,并通过“即体即用”论,揭示了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通性。这是从正面给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结合提供了经验。总之,两种文化的融合,是指既能保持各自文化的特质,又能彼此互补,并且能在新的体系结构中建立起内在联系的贯通。  相似文献   

14.
钢琴音乐自从在中国落地生根开始,便与中国悠久的音乐文化融合。在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乐曲不断被改编成为钢琴曲,中国钢琴音乐正是从改编传统乐曲中吸取音乐素养,逐步形成了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中国风格”是钢琴音乐中国文化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钢琴音乐区别于西方钢琴音乐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有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园林造园的基本思想。实质上儒道两家思想在长时间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互补共融,在中国古典造园思想中都有所体现,究其根本,儒家思想是中国古典造园思想的主体核心,它包括礼乐相成的道德伦理观,天人合一的自然宇宙观以及多元开放的处世观。  相似文献   

16.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在不同的哲学基础上,对音乐的认识各不相同.孔子的音乐理论自成体系,对后世影响巨大,是中国几千年传统音乐思想的基础;老子的音乐思想,从审美心理的角度和精神领域来看,其意义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7.
和谐之美是中国传统建筑追求的重要美学原则,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深得儒家、道家文化影响,是一种追求心灵复归、天人合一的审美思想。中国传统建筑通过建筑物的美学形态,切合了华夏子民的审美心理,是礼乐之行的完美与统一,它将建筑凝固了礼的精神,并赋予其乐的意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最好的物化表现形式。讲求天人合一的美学境界,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生态追求和审美追求,这一理念也深刻地影响着华夏子民对建筑艺术的认识,也是人们对审美精神复归的家园。这种美学原则应充分利用于当今建筑,并物化成一种精神习惯。  相似文献   

18.
分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组成部分的道家文化对现代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启示,阐述道家思想体系中可适用于旅游企业管理的“无为”、“道法自然”、“上善若水”等道家文化精髓。结果表明,这些体现了现代管理的辩证谋略、适可管理、首重“治人”等思想,对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钢琴音乐自从在中国落地生根开始,便与中国悠久的音乐文化融合.在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乐曲不断被改编成为钢琴曲,中国钢琴音乐正是从改编传统乐曲中吸取音乐素养,逐步形成了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中国风格“是钢琴音乐中国文化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钢琴音乐区别于西方钢琴音乐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道家思想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同儒家一起构成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两大源头。道家思想能否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学术界虽尚存歧解,但它对于奠定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所起的重要作用则是无可非议的。可以说,没有道家就不可能有如此丰富的中国文化,没有道家也不会有在中国后期封建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