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高校英语专业口译测试的规范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译测试是检测考生口译能力并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口译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并以交际测试理论为指导,对口译测试的原则、内容、题型和评分标准等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和探讨,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口译测试的规范设计和合理实施提出了具体建议和方案。  相似文献   

2.
视译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口译训练方法,而视阅口译又是视译的一种基本形式,视阅口译的过程有别于其他的口译形式(如:视听口译、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视阅口译结合了口译和笔译的双重特点,具有独特的认知模式。由于英语、汉语是属于不同语系的两种语言,在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给英汉视阅口译和汉英视阅口译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应结合英汉语言的差异,在视阅口译的训练中采取有针对性和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西人名口译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文 《天府新论》2006,(5):157-160
通过对人名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中西人名在结构上的差异性的分析,我们认为,在口译中西人名时通常应遵循两大原则:名从主人和约定俗成。在此原则下,可采用几个具体策略,包括归化和异化、音译和意译、依照姓名原语发音定音,以及口译人名时不同于笔译的特殊处理方式,如简译、不译、只译姓氏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口译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英语无主句、被动句、词类、句式等的概括性分析,探讨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上和用词上的异同和相似,以及两种语言的相互适应和转换。用词类转换、改变句式、拆散复句(长句)等手段,在不损害原文内容和译文易于理解的情况下,尽可能按英语的结构,以“顺译”的方法进行英汉翻译,达到准确、快捷的口译目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邯郸市企业的经济实力,应该重视对外宣传资料的重要性,在中文宣传资料的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中外文化背景的差异和语言风格的不同。在此基础上,采用具体的翻译对策,如减译、编译、述译、缩译、并译和改译等。只有综合并变通地应用这些翻译策略,外宣资料翻译的质量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在英汉口译中,语义空缺现象频繁出现,也是译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倘若处理不当,轻则引起听者误解,重则引起国际争端。在此针对语义空缺现象给出其工作定义,以国内外口译资料为语料,以释意理论和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分析口译中的语义空缺现象,提出相应的口译对策,寻求处理语义空缺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口译过程通过各项复杂的任务充分协调而完成,这些任务包括:听辨理解、记忆、笔记和表达,这几个任务都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即接受信息、存储信息、识解信息和转述信息的信息加工过程。在口译过程三种模式的基础上,运用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析口译过程的各项任务是如何完成的。  相似文献   

8.
跟读练习作为一种口译训练方法,可以扩大记忆容量、改善注意力分配、提高语速和多任务操作等。同时,跟读听辨过程中声音信息与跟读者已有的认知图式和社会经验相互关联,也是一个系统的认知心理过程。在基础口译课程中运用跟读练习训练学生的口译听辨能力,发现它可以启动"主动听辨"过程,激活听辨者的联想、预测推断和逻辑思维等认知关联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听力信息,有助于提高听辨效率,改善产出质量,达到更佳交际效果,有望成为基础口译尤其是英语视听课程的创新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9.
谢庆立  汪玉霞 《兰州学刊》2010,(10):212-214
"经济原则"影响着以双语交际为特点的交替传译(简称"交传");在交传表达中,译员应当遵循"经济原则"的言语配置规则,尽量使言语投入与言语需求达到均衡,即译员在表达的言语配置中既要考虑言语编码的负担,又要兼顾交际与信息传递的需要。文章结合我国外交部四位高翻在记者招待会中的口译实例,指出交传译员在表达的言语配置上可采取策略有以简译简、化繁为简、以繁译繁和化简为繁。  相似文献   

10.
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强调翻译的目的是再现源语的信息,对等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原则和手段。本文拟从"功能对等"原则出发,探讨英语广告的复译策略。英语广告复译有三大策略:修正性复译、仿译性复译和创新性复译。正确运用这些策略有助于提高广告复译质量,使复译后的广告与原文达到最佳功能对等,有效实现广告的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11.
车艳秋 《理论界》2009,(2):152-153
口译工作的特点和难点常常不被业外人士理解.口译不是符号转换而是意念信息的释义.翻译因不同语言之间的不完全对等和文化差异而复杂.口译人员应具备较高的素质和综合能力,如双语能力、双文化能力、较高的智力水平、推理能力和记忆能力等.此外,口译人员要有成熟的性格和抗压能力.  相似文献   

12.
论英语口译中的文化空缺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空缺"是民族语言文化异质性的集中体现,也是跨文化交流的主要障碍。弥补"文化空缺"是信息传译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民族文化沟通和传播的主要手段。本文对中西"文化空缺"现象进行了扼要分析,对空缺的弥补手段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口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信息的发展,传统翻译教学的理念和翻译手段培养的外语人才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对翻译活动的需求,高等学校翻译教学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改革.本文针对长期以来传统翻译教学中全译占主体的课堂教学的现象,提出了"变体翻译"这一翻译教学新理念.同时,本文简述了引进"变体翻译"教学的理论依据及其现实可能,并认为变译教学的提出将标志着翻译课堂教学理念、模式、方法的重大改变.  相似文献   

14.
在外事场合下,模糊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巧妙使用模糊语可帮助发言人达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对于译员而言,为使目标语达到与源语言同等的交际效果,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妥当处理好模糊信息。从词汇、句法、语篇和跨文化的角度分析外事口译中模糊语的语用功能可以帮助译员更好的掌握模糊语的三个处理策略,更好的完成口译任务。  相似文献   

15.
从分析口译过程的实质入手,探讨言语体裁理论在口译过程中对源语听解的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运用言语体裁理论实现口译中源语预测和理解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听力理解是口译过程重要的第一步,而从认知的角度研究口译已是学术界一大趋势。结构化认知语境模型在口译听力理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认知的层面去分析口译中听力理解,能启发口译者,提高口译质量。  相似文献   

17.
陈静  李淼 《理论界》2007,(8):224-224,243
口译是一种面对面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英汉习惯对口译译语的选择有重要意义。本文讨论了英汉习惯对口译译文的影响,指出在口译过程中应把握平衡原则,从而发挥口译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文宇王文宇,1974年生,江苏靖江人,现为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口译能力研究”(06CYY005)。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入世”及“申奥”成功,21世纪中国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在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中,口译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0年,高等教育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将口译课列为英语专业必修课,口译理论和教学研究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挑战。中国的口译研究起步晚,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主要探讨三个话题:口译理论(包括口译的原则、特点、过程等)、口译实践及技巧…  相似文献   

19.
释意理论是以塞莱丝柯维奇为代表的法国释意学派在口译研究与实践中研究创立的口译研究理论体系 ,我国学者对释意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国的口译研究与教学今后应当不断更新研究视角 ,向多学科融合发展、向动态研究方向发展、向口译技能训练方向发展、在口译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向综合素质培养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船政人是近代中国最早掌握西方语言的群体,文书兼翻译梁鸣谦率先在船政推行"技术用语和机器设备规范",开启西文科技文献译名统一与规范化的先河。船政毕业生严复制订的《译书局章程》,强化了规范化翻译。严复编著的英文语法书籍《英文汉诂》,开启以西语语法研究古汉语的语法规律的先河;船政学堂文案马建忠根据西文文法,撰写出版的《马氏文通》,奠定汉语语法学基础。船政为近代中国翻译的先驱开创了口译、笔译两方面体系,确立了中国翻译的基本架构:科技文献、西洋法律及口译追求忠实于原文,以"直译"、"音译",以"信"为准绳,文学艺术作品翻译追求文理、文采及意境等,以"意译","达""雅"为准绳。"信、达、雅"三条翻译准则,至今仍为学术界和翻译界所推崇。船政孕育了近代中国较有影响的闽派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