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温顺生 《学术论坛》2005,23(8):52-56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当代社会发展观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建设目标看作是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的过程,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我们必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英 《理论界》2002,(6):9-10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目标,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发展相统一的基本依据是:人的全面发展与共产主义本质规定相统一;与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和优越性相统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进步的迫切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在现阶段,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互为前提和基础,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根植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之中。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本质规定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和价值目标,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本质特征的一个重要概括: 其一,马克思、恩格斯将人的全面发展首先看作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相结合的全面发展。认为,人的本质规定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特定内涵,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不协调、不平衡问题成为了我国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这种发展目的与手段的离合,不仅违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也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人类解放与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主题。破解现实中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不一致的困境,就需要确立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理念。新时代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新时代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符合马克思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同一性原理;二是新时代人与社会协调发展源自社会有机体发展的内在要求;三是新时代人与社会协调发展是构建美好生活的题中应有之义;四是新时代人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对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4.
人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的全面发展 ,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和谐。为此 ,必须充分认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正确理解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深刻内涵与基本条件 ;明确积极推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基本出发点,以发展为中心,实事求是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切实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当代中国人乃至以后几代中国人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规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为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我们党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崇高价值维度,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一理论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现阶段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书波 《齐鲁学刊》2003,3(1):84-88
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双向互动、具有一致性的历史发展过程 ,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的发展 ,社会的发展也依赖于人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的特定历史条件下 ,人的全面发展获得了全新的含义。社会主义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保证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大力倡导我国传统的诚信美德,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西方发展观经历了单一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结合到内生的、整体的、综合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样一个变迁过程。新的发展观的中心是建立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框架。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我们要大力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促进三大文明协调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手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样要实现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全面发展的人与全面发展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学校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供了理论依据.但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理论的教育学误读不仅影响理论自身的传播与发展,更影响其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价值.只有准确把握这一学说的科学内涵和动态发展趋势,才能找到理论和实践的最佳契合点,才能既发展理论又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与人的发展,这是推进科学发展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核心问题,也是实践中必须解决的难点问题、关键问题。科学发展的含义,既包括我们对于事物矛盾运动和转化的哲学认识,包含对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规律与相互影响的正确判断,也包括提高自身适应环境、变革事物与促进和谐发展的功能,提高自身存在的价值。发展离不开人,人是决定性因素。必须注重人的发展对于科学发展的作用,以及发展的人对于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在对传统发展观创新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理性发展观,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整体性、全面性和综合性来考虑发展问题。中国在21世纪要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必须摒弃传统发展观和发展模式的影响,更新经济发展的观念,建立以和谐为主题的科学发展观;确立“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走多节制的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在改革开放新阶段,必须更加注重处理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应正确理解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本质内涵.作为社会结构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经济领域的存在和变化方式必然受到其他领域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经济领域中的生产力方面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得到社会结构整体的其它领域的支持,即客观上要求社会协调发展:在发展基础、发展环境和发展目标的影响和要求下,当代中国的社会协调发展必需以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为基础,两者应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刚刚掀开历史的新篇章 ,具体的做法尚在讨论之中。本文依据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思路———增长极理论 ,分析指出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先从小处 (各个中心城市 )着眼 ,积极培育西部经济的增长极 ,再以梯度开发形式渐进推动整个西部区域的发展 ,从而实现整个中国的经济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为我们加入和应对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思路,特别是对于西部大开发在全球背景下的定位,有了比较性的模式选择.西部的"相对优势"是资源,但可持续发展不允许以牺牲资源的代价来追求经济的增长,利用资源、开发资源与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同步并举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义.把资源、环境的充分协调作为战略前提,寻求经济效益、社会发展和生态价值的总和协调最大化,利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市场、技术、信息在世界范围内转移的有利条件,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西部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我国基础设施产业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仍存在一定距离.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对基础设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构建了基础设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系统;然后通过分析该系统的因果关系图,得出整个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影响因素:经济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生态环境因素;最后提出实现基础设施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时刻,我们应当准确把握和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深刻理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不断探索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是指微观主体之间的联系超越国家的发展过程。它包括功能性全球化和制度性全球化两个方面。全球化的主要矛盾不是民族国家与全球化的矛盾 ,而是功能性全球化与制度性全球化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全球化与民族国家存在着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因而它们能够且必然共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民族国家应摒弃狭隘民族主义的行为方式 ,采取积极的民族主义政策 ;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以争取更有利于自己的全球性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