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于伊斯兰教开始传八中国的时间,史学界多据正史(《旧唐书》、《新唐书》,《通典》等)记载“大食国始遣使朝贡”等史实定为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六五一年)。但是,“使节的来华,不等于伊斯兰教的传入”,伊斯兰传教士可以先于正使来华。所以,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似应定在最早的穆斯林来华居留和进行传教活动的年份。史籍记载穆斯林来华传教的时间有早至隋开皇中(公元五八一至六○○年)的,还有唐高祖武德年间说和唐太宗贞观二年(公元六二八年)说。这些记载都不可信。因为穆罕默德公元六一  相似文献   

2.
清真寺在伊斯兰教中,在穆斯林的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它是穆斯林最重要最基本的宗教活动场所,因而被称之为“白易图勒拉黑”(真主之家)。然而,清真寺不仅仅是穆斯林的宗教活动场所,而且也是穆斯林社会结构的中心,是伊斯兰文化的一个缩影或窗口。据有关文献资料介绍,历史上的清真寺在穆斯林社会中的作用,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清真寺是穆斯林政治社会活动的大本营。伊斯兰教不仅仅是一种信仰体系,而且也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政治制度,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它的涉世性决定了清真寺在穆斯林政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及其信徒于公元622年由麦加迁徙到麦地那首先办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率领众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清真寺——库巴清真寺。这座清真寺也被穆斯林称为“先知清真寺”,它成为宣传  相似文献   

3.
唐朝中前期,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港口,成为中国最早接纳穆斯林的城市之一。唐、两宋时期伊斯兰教在广州飞速发展,可惜战争割断了其在广州的发展。始建于唐朝中前期的广州怀圣寺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该寺见证了伊斯兰教在广州的兴衰史。  相似文献   

4.
公元632年3月,伊斯兰教创立者穆罕默德带病从麦加朝觐后返回麦地那,感到病体难支,于是指派他最亲密的门徒、岳父艾卜·伯克尔代替他领导麦地那的信徒们进行每天的“拜功”。创年6月8日,穆罕默德病逝。由于他没有儿子,也没有向人们明确指示由谁来继承他的职位,引起伊斯兰社会内部的混乱。穆罕默德所喜爱的、性格十分暴躁的门徒欧美尔站出来宣布:“谁胆敢乱说乱动,自作主张,就砍去谁的手脚”,有效地制止了骚乱。6月9日,艾卜·伯克尔由其好友——先知所喜爱的门徒艾卜·欧拜岱一同来到清真寺,利用领导例行“拜功”之机,在宣礼塔上告诫门徒们:“如果大家都仅仅信仰穆罕默德,那么,他就真的死去了;如果大家都按他的指示去信仰真主,那么他就活着,永  相似文献   

5.
清真寺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礼拜真主、举行宗教仪式和社会活动的场所,是伊斯兰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是因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建筑类型,也因伊斯兰教传入时间、地域以及信仰者文化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特点。本文从清真寺建造时间、发展阶段、建筑特色、建筑形制、数量和功能等方面进行对比,认为新疆清真寺与内地清真寺分属中国伊斯兰教建筑的两个不同体系。  相似文献   

6.
先知穆罕默德历经23年,在公元7世纪将伊斯兰教传播于整个阿拉伯半岛。伊斯兰教的成功传播,使得分散的阿拉伯人进入强大的黄金时代。随之,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和《圣训》的教义、教理之中的伦理规范着穆斯林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伊斯兰教的世界性使其迅速传播,穆斯林遍布世界各地。伊斯兰教主张女性在起源、信仰、婚姻、教育、社会生活等各方面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伊斯兰教伦理对于穆斯林女性道德修养的提升和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佛教传入中国的史料考索佛教在二千五百年前创自印度(注一),为现今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之一。公元前四世纪有印度幻术人来华,已将佛教的影子向中国透露,但来留下任何传教的影响,别详拙撰《佛教入华的先声》。迄秦汉之际,佛教始传入中国。①: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唐释道世《法苑珠林》(卷二)、《佛祖历代通载》(卷五)皆记:  相似文献   

8.
公元7世纪早期,阿拉伯半岛上兴起了一种新的宗教——伊斯兰教。这种为阿拉伯人信奉的宗教对当时的整个世界来说是场革命。穆罕默德,新宗教的创立者,给半岛上所有的人都带来了礼物,“给阿拉伯人带来新的宗教,给基督徒带来新的对手,给犹太人带来一个新的政治主人”。同时穆罕默德在创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我国旧时称为景教。基督教最早传入我国,约在我国封建社会全盛时期的唐代。据公元781年于长安西面所立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记载,么元635年(唐贞观九年),基督教的“异端”支派聂斯托里派,从叙利亚经波斯传入我国。但真正广泛传播则是从明朝万历年间开始的,伴随着殖民主义势力,大批传教士纷至沓来。公元1557年,随着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我澳门,基督教传教士便跟着在那里立足传教。与澳门相近的海南岛便成为基督教传教的重要地区之一。基督教在海南岛的传播活动大体经历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犹太人的历史文化遗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犹太人在中国特定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条件下,自从在北宋(公元960—1127年)末年定居开封,至清朝(公元1644—1911年)末年,前后近千年,走过了定居——繁衍发展——黄金时期——民族自然融合的历史进程。所信仰的一赐乐业教,自从在金大定三年(南宋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创建清真寺,至清咸丰四年(公元1850年)清真寺毁废,也相应地度过了活跃——发展——盛极一时——宗教活动自行息止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教是在公元十世纪新疆历史上的哈喇汗朝时期,从中亚传入新疆的。经过五六百年的曲折发展。到了十六世纪时,伊斯兰教已经成为新疆唯一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但是对于地处东疆  相似文献   

12.
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是个有影响的人物。唐皇朝统治中国将近300年。其中武则天执政时间超过六分之一。她从显庆元年(公元656年)起,代高宗详决百司表奏几乎30年;文明元年(公元684年)至载初元年(公元689年),以皇太后临朝称制6年;从天授元年(公元690年)建立武周皇朝至神龙元年(公元705年)中宗李显复位结束,历时14年;总计差不多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13.
对于海南岛的穆斯林与清真寺,我们一直缺乏较深入的分析及其研究,从而成为回族史、中国伊斯兰教史、海南岛史及中西文化交流史的一个相当薄弱的研究环节,本文试勾稽较分散的中外文史料,对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敬请有关专家学者补充修正。一、穆斯林自唐代以来迁入的史实唐代,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广州是阿拉伯穆斯林较早登上的通商口岸之一,这些穆斯林  相似文献   

14.
穆罕默德逝世时,伊斯兰教已基本传遍阿拉伯半岛,成为半岛上占统治地位的宗教。穆罕默德逝世后,伊斯兰教开始向外传播。初期的伊斯兰教传播,是和阿拉伯对外征服同时或紧继征服之后进行的。因此,讲伊斯兰教的传播,必须首先谈到阿拉伯的对外征服。  相似文献   

15.
日语汉字读音分为两类:一音读,一训读。本文只涉及音读中的吴音和汉音。音读中的吴音和汉音均来自古汉语的通语或方言。大约公元五至六世纪(中国南北朝时代)或稍早一些传入的音读称吴音,公元八世纪末(中国盛唐、中唐时代)传入的音读称汉音。二者俱是唐代和唐代以前的古音。日语里所使用的汉字,中国人几乎全都认识,然而一遇到汉字读音就发生了困难。现代汉语字音和日语音读往往差别很大。如:波、西、见三字的现代汉语读音是bō、xī、jiàn,  相似文献   

16.
在回族民间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绝大多数作品都多多少少带有伊斯兰教色彩,这是由回族的宗教信仰所决定的,我们应当用历史的辩证的态度去对待。 一、回族的形成与回族的文化 伊斯兰教是早在唐朝时期就传入我国并发扬广大的。当时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来我国经商、传教,带来了伊斯兰教。到了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开始西征到1258年旭烈兀攻陷巴格达,蒙古军队先后征服了葱岭以西、黑海以东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随着每次战争的胜利,大批的中亚细亚人、波斯  相似文献   

17.
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一种与土地私有制并存的,不纯粹的封建土地国有制。它始于北魏太和九年(公元485年),经北齐、北周、隋朝和唐前期,终于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颁行两税法,历时达近三百年之久。在上述这些朝代中,隋朝是否实行过均田制呢?有一种意见认为:均田制度“实际上不过是一种纸上谈兵的官样文章”,而“隋本是一个短命王朝,国势动荡,再传而亡,也屡次颁发均田法令”(傅筑夫:《中国封  相似文献   

18.
达赖和班禅     
达赖和班禅是17世纪以后,由中国历届中央政府所册封的藏传佛教领袖。除十四世达赖外,历辈达赖和班禅,对于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都做出了杰出贡献。 一、历辈达赖和班禅,都经过中央政府册封而确立 公元7世纪,佛教由唐王朝和尼泊尔传入西藏(时称吐蕃),到10世纪末,佛教战胜本教,取得了独尊的地位,但已具有浓厚的西藏地方特点和民族特点,形成了喇嘛教,即藏传佛教。  相似文献   

19.
王润芳 《社区》2011,(14):48
曲江游宴曾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宴饮之一,自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开始,一直延续到僖宗乾符年(公元874年),历时170余年。唐代新进士的曲江宴,是从唐初朝廷赐落第举子的宴会而来的,当时的宴会带有抚慰的意思。但到唐中宗时,就不再向落第举  相似文献   

20.
伊斯兰法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法为古代世界五大法系之一。它最初产生于公元七世纪阿拉伯半岛,是伴随着穆罕默德创建的伊斯兰教而来的,所以伊斯兰法又是宗教法,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了。在一千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伊斯兰法随着伊斯兰教和伊斯兰国家的兴起、衰亡和复兴而有着它产生、变化和发展的历史。(一) 公元七世纪,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推行伊斯兰教,并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形成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穆罕默德在传教的过程中,创建了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古兰”为阿拉伯语Koran的音译,意为“诵读”。穆罕默德宣称它是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