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是辽宁走向世界经济舞台的重要历史机遇。作者从地缘优势、阶梯型产业结构优势、资源互补优势、产业基础优势、交通运输优势五个方面具体分析了辽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优势,从而与东北亚国家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局面,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五点一线"战略作为实现辽宁振兴的重要一步,融入东北亚是基于自身优势的现实选择。辽宁"五点一线"战略要以建设基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及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国家级新型产业基地,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先导区、示范区基础之上的中心区域,东北亚区域非经济交流合作中心为目标,采取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措施,确立在东北亚地区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3.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为内蒙古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二是有利于资源开发,促进产业升级。内蒙古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独特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区位和口岸优势;二是资源优势。内蒙古应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紧紧抓住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历史机遇,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以开放促开发促发展,尽快形成全方位对外对内开放的新格局。大力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全面推进同东北亚经济区域内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技术、贸易和劳务合作,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金,积极参与国际区域性分工与合作,实现内蒙古经济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4.
东北亚区域各国的经济具有差异性和互补性,这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该区域合作仍处于无协定,无组织,无实体的自发状态.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会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瑞士贸易互补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运用贸易结合度、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经常市场模型等工具对中国与瑞士贸易的互补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瑞士在比较优势上存在明显差异,两国之间的贸易无论是在出口还是在进口上均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中瑞经济的持续增长会推动双边贸易的持续增长,两国的贸易增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6.
中俄农产品贸易及其比较优势、互补性演变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92—2014年中俄农产品贸易数据,描述分析了中俄农产品整体贸易变化和贸易结构变化特征,给出了中俄农产品宏观贸易发展趋势。利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标准显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贸易互补性指数(TCI)和产品互补指数(CI)分析了中俄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中国农产品整体比较优势在下降,俄罗斯农产品整体比较优势在上升,并已超出中国;中国的水产品、园艺产品、烟草及饮料,俄罗斯的水产品在对方市场具有比较优势;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在增加,水产品、园艺产品、动物产品互补性明显;俄罗斯对中国农产品贸易互补性高于中国对俄罗斯,大宗农产品、水产品互补性明显。  相似文献   

7.
加强与东北亚国家的全方位合作对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一,吉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在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对外开放的程度;其二,加强与东北亚国家的全方位合作,不仅能为我们带来物质层面的利益,而且能够促进我们在管理制度和思想观念层面的变革。另外,吉林省与东北亚国家在地缘上的相邻关系和相互间经济上的互补性,也给这种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是备受国内外专家瞩目的问题。文中从分析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以及有效保护区域内各国切身利益的角度出发,阐明了实现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意义;剖析了区域内生产要素的互补性、经济水平的层次性、文化历史的同源性以及合作愿望的趋同性等合作的主客观条件,论证了实现区域合作的可能性;构想了区域合作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区域合作的6条原则,并探讨了区域合作的策略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云南与GMS国家农产品贸易竞争优势及互补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入显性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两大指数,参照昆明海关对农产品的定义,以云南与GMS各国HS编码商品分类中前四类和相关重点章节2001-2008年的贸易数据为分析内容,分别从区域层面和国别层面对云南-GMS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和互补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云南农产品、尤其是烟草和烟草制品、食用蔬菜等出口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云南与GMS国家具有贸易互补性的有烟草和烟草制品、食用蔬菜、食用水果和坚果等商品;同时认为云南与GMS各成员国在各章农产品上也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最后为云南进一步加强与GMS各国的农产品贸易提出了加强优势产业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韩经贸关系是中韩两国当前主要关系之一,经贸关系的稳定对两国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在简要分析中国与韩国建立外交关系至今两国双边贸易发展阶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了中韩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以及两国目前比较优势。分析表明中国与韩国的比较优势具有明显差异,贸易互补性大于竞争性,继续发挥两国比较优势对经贸关系以经济发展均有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促进中韩双边贸易稳定、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在发展对朝鲜半岛的旅游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赴朝、韩旅游是该地区典型的特色旅游。通过资源整合、突出旅游产品特色、建立信息网络等途径对于促进辽宁与朝鲜半岛健康和谐的旅游合作发展以及提高辽宁省的各城市综合竞争力,使辽宁成为东北地区经济、贸易与旅游中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把辽宁建成东北亚金融中心是由辽宁特别是沈阳和大连在东北亚区域的区位优势、港口航运优势、雄厚经济实力和当前金融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客观形势所决定的,符合我国多层次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规划。通过对东北亚地区的经贸往来及金融格局的研究,并对国内各区域金融中心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辽宁的金融中心建设应当采取政府主导的模式,兼顾自然形成,以实现金融自由化为目标,不断提高金融效率,推动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动力,促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是推动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政府和民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是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的两翼,两者互相补充,缺一不可。为此,应充分发挥大学的主导作用,巩固辽宁省在东北亚地区科技交流与合作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第四届“东北亚经济合作与发展”论坛,旨在加强与东北亚国家院校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会议对与促进东北亚经济合作与发展有关的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合作、技术创新、企业文化、国际营销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探讨,为发展和繁荣东北亚经济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5.
关慧 《延边大学学报》2014,47(6):96-102
东北亚区域合作在迎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新的挑战。美国主导的TPP为遏制中国致力于打造前所未有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范本,东盟中心地位不稳,APEC面临"意大利面条碗"效应,东盟RCEP区域经济主导权被削弱,SCO重视安全问题,忽视经济合作潜力。面对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新挑战,中国应积极参与中国—东盟RCEP,以获得先期话语权和主动权,努力与TPP协议接轨;应加快推进东北亚区域合作,尽快建立中日韩自贸区;在大力支持东盟发展的同时,东北亚区域合作可率先采取渐进梯度路径获得快速发展;东北亚区域合作应重点关注经济合作领域,充分发挥经济合作潜力。  相似文献   

16.
制度安排与东北亚地区贸易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些年,制度安排对双边贸易关系的作用一直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采用贸易引力模型,从实证角度分析验证了制度安排(APEC与图们江经济开发区和东北亚地区开发协商委员会)对东北亚国家对外出口的决定作用,并对地区内各国间的贸易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制度安排对东北亚各国的对外出口是有影响的.加快东北亚地区经济贸易一体化,将有利于扩大各国的对外贸易,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韩国的东北亚区域合作战略及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国区域合作的基本战略是,一方面是在对外经济合作中采取更积极开放的政策,另一方面是把韩国国内经济发展带连接起来,优化组合不断提升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在对外经贸合作中,采取更为现实的双边贸易协定,通过构建东北亚区域合作框架来实现自身的区域合作发展目标。面临韩国积极力促东北亚区域合作采取的一系列构想和措施,中国的对策将决定着东北亚区域合作的进度和走向。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边境地区与朝鲜的经济贸易合作不仅是辽宁对外开放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利益。分析了中朝双方经贸合作的基础和优势,对双方经贸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地探讨,并提出了加强双方贸易秩序管理,建立贸易信息平台,广泛开展多方式、多层次的经贸合作等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世纪以来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 :朝鲜半岛局势趋于缓和 ,南北经贸合作开始启动 ;中国已加入WTO ;该地区各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发展迅速 ,东北亚日趋成为亚洲的投资重点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环境日趋改善  相似文献   

20.
东北亚地缘冷战历史的变化促成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启动,并为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创造了最为直接和有利的外部地缘环境;崛起后的中国受到东北亚地缘大国如日本、俄罗斯以及世界性大国---美国的战略制衡,随着中国与地区各方势力由制衡向均衡的转变,中国的未来发展只有寻求常态式的发展模式,在东北亚地缘政治经济中更为积极地推动与本地区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促进本地区的国际和平与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作为中国最核心利益的外围地区,东北亚对于中国实现经济现代化、国家的完全统一以及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至关重要。中国在东北亚的未来抉择问题上也只有延续世界历史的趋势,维持现实地缘利益的局面,积极推动地区经济合作与东北亚次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