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在壮族地区呈现出一种"壮化”倾向,在主题、情节、结局的处理等方面深得壮族文化的内蕴.透过这种"壮化”,可以看到壮族文化追求智慧人生、具有强烈的巫鬼观念和乐生意识以及淳朴自然、清新健朗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2.
壮族伦理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要素,是壮族地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文化基础、平台和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壮族伦理思想发展的价值引领,提升的价值导向,创新的发展方向.在壮族地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在于对壮族伦理思想有益资源的挖掘、宣传和学习,通过保护、开发与创新,推进壮族伦理思想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凝聚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 ,中国改革开放给壮民族传统文化带来挑战和冲击 ,也给壮族地区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为壮民族摆脱落后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它推动了壮族地区经济、政治和观念行为的现代化。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途和命运决定着壮民族现代化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4.
壮族对"山、树、雷、蛙"等的自然崇拜,及神话传说、民间信仰等都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其在实质上反映出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自觉形成的自然至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规范和精神追求,在当今推动"生态广西"构建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正确认识民族和谐与社会和谐的相互关系,发展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党在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激发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经济功能,以民族和谐促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与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既是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又是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事关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大局。  相似文献   

7.
壮族图腾文化是壮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壮族先民对土地的关怀。壮族的图腾文化具有多维度的特点,是壮族先民对大自然认识的反映,是他们尊重自然的体现。当前,如何进行发展转型是广西壮族地区面临的重要问题,探索蕴含在壮民族图腾中的智慧思想、文化内涵,再造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念,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壮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刘三姐歌谣是壮族民间教育的源泉和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厚的文化资源,蕴涵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因此,探讨刘三姐歌谣与壮族民间教育的渊源关系,对弘扬民族文化,构建壮民族现代文明和谐社会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壮族生态研究就是对壮族社会群体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研究。从学科进路的角度来看,壮族生态研究大多是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即或偶尔有民族生态学、历史地理学、生态伦理学的学者参与其中,其研究成果也仅占较少的部分。作为一个边缘的、交叉的研究领域,壮族生态研究需要在壮学中确立自己的学术地位。而壮学仍在持续构建之中,需要壮族生态研究的参与,因为壮族生态研究不仅可以拓展壮学的研究领域,填补研究空白,而且可以提供科学的研究视角,增强深度和广度,从而进一步扩大壮学的学术影响力,增强其统摄性。  相似文献   

10.
民族和谐始终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和谐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它是解决我国民族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的现实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保障和基础;是中国向世界提交的发展纲领和宣言书。本文介绍了民族和谐的时代背景、历史价值,并分析了民族和谐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现实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今昔对比,分析探究壮族民间法的遗存与变迁。作者认为,民间法有效保障了壮族社区的稳定和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和谐运作。如果能因势利导,更好地改造和利用民间法这一本土性资源以弥补国家调控手段的不足,我们就能够进一步构筑平安新农村的法治秩序,保证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壮族麽教和壮族师公教都是壮族原生型民间宗教.本文通过神癨、主神、经书、法事仪式、法器、神职人员、教义和教规八个方面的比较,认为麽教和师公教在本质上是壮族两种不同的民间宗教.  相似文献   

13.
绿色和谐理念是一种新的哲学观,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自身的和谐发展,因而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在此视野下,人与人、人与自然及整个宇宙之间都处于一种现代生态学的观照之中.蒙古族的生态文化是从古代蒙古族所从事的游牧和狩猎的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运用绿色和谐理念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探讨,可以使我们对蒙古族生态文化有一个更为全面、清新、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云南省马关县壮族聚居地的人类学田野工作中深度访谈的材料和地方志材料,动态地展现了杨六郎崇拜被取代和替换及侬智高被建构为"民族英雄"的过程,力求揭示侬智高何以在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受到推崇.指出要把相关的社会记忆还原到具体的历史脉络中,才能对不同版本的社会记忆给予恰当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这一目标的全面实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民族地区保持其经济和社会其他方面持续、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前,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极大地影响了民族地区整体和谐社会的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已经成为民族地区发展所必须解决的战略性问题。只有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切实加强保护和建设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才能够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人本理念与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本理念是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也是中央四代领导集体始终一贯的执政理念,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就是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本文拟对人本理念与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意在深化对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论民族关系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切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族关系是多民族国家中至关重要的社会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中,消除影响民族关系发展的负面因素,加强民族关系调控工作力度,全方位推进民族关系发展的“强基固本”工作,寻求民族关系发展评估和保障举措的突破,是实现民族关系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切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安丰军 《回族研究》2011,(4):110-113
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回族形成了一系列独具民族特色的生态伦理思想,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等多个层面。从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民间故事等文化视角就回族的生态伦理问题进行探讨,对于该民族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蒙古秘史》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从伦理学的视角看,其中出现的较有普遍意义的"道"、"帮助-回报"、"幸福"、"名誉"等基本伦理概念,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蒙古社会中人们之间的道德关系,生动地展现了游牧人特殊的人生欲求和相应的伦理思想观念,为我们提供了窥见当时社会伦理思想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七大提出共建和谐世界的概念,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到共建和谐世界的发展,体现了我们党长期以来一直倡导的各民族和而不同的发展观,在尊重、继承和弘扬本国的传统文化,保存民族文化的完整性,促进民族文化的可持性发展的同时,主张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张彼此互相借鉴,求同存异,促进世界各民族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