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是年,马来西亚华总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雪华堂召开,拿督斯里林玉唐当选为总会长。辖直接会员组织13个,间接会员组织5000多个,分布於马来西亚十三个州……”这则消息告诉人们:林玉唐是全马华人的总领人物。那麽,马来西亚有如此多的华人组织,如此多的华人精英,何唯林玉唐当任?适逢马中建交30周年庆典之时,我们来到了马来西亚,走进了“林”隐深处,探究了个中“秘密”或答案!林玉唐先生说:“我能有今天小小成就,父亲林金木对我影响很大!是父亲教我学会了做人处事的道理,使我一生受益匪浅!”林玉唐原本出生在一个草根家庭,後因父亲经商有道…  相似文献   

2.
●写文章一发不可收拾。 ●纵谈金融风暴与中国关系。 ●“中药王国”岿然不动。 《江海侨声》杂志1994年曾用封面报道的形式,以《高飞的“海鸥”——南洋大亨陈凯希》为题,向读者介绍了马来西亚海鸥集团公司董事经理陈凯希先生。三年多过去了,陈先生近况如何,事业有什么新发展呢?去年底,记者有机会在吉隆坡采访了他。陈先生风度翩翩,思维敏捷,交谈中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既有企业家的精明,又有学者的修养,真是一位名  相似文献   

3.
与其说陈威生是企业家,倒不如说他更像思想家。因为,他给人的印象就是在永远不停地思考和捕捉人生机遇。初识颐和科技产业董事长陈威生博士,就被他身上那种睿智而谦逊的风度所感染,他身上散发着儒雅俊朗的书斋味和真诚平易的气息。在他那间古香古色、充溢着浓郁药香味的办公室里,陈威生向我们敞开了心扉,在我们为他的传奇人生感叹之余,更为他言谈中迸发出的思想火花而震撼!陈威生的人生每10年达到一个高峰,他总是走在时代的前列,扮演时代宠儿的角色。1960年,陈威生出生於海南,父亲陈德慈先生是从马来西亚回来的爱国华侨,当年是马来西亚的地…  相似文献   

4.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笔者应香港蓝宝城有限公司董事长蓝瑞明先生的邀请,前往他位於香港大埔倚龙山庄的寓所里作客,见到了蓝先生、他美丽的太太和可爱的小儿子,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访问聚会。热情主人带我们参观了他豪华、宽敞、典雅的寓所,让我们有机会欣赏了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马来西亚忆万富翁引岁的书法家萧蜿香拿督和台湾著名书法家王轶猛的真迹,笔力进劲,宛如游龙,矫若惊凤。蓝光生告诉我们,整个别墅的设计布局是他一手策划的。我们从艺术与实用相结合的设计中,看到了主人的美学修养和对生活的热爱。在舒适静谧的家庭电影房,…  相似文献   

5.
在吉隆坡太阳大厦的二楼有一家名闻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商贸集团公司——海鸥公司。它之所以能名闻东南亚,不仅是因为这家公司经营中国保健品卓有成就,而且更主要的是这家公司有一位具有高超经营思想,可贵创业精神和乐善好施的高尚品德的董事经理陈凯希。  相似文献   

6.
正"武汉民众在此次抗击疫情中的表现令人敬佩,中国政府对疫情的防控措施也十分得力。"马来西亚《马中透视》主席李中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如是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球目光聚焦中国。海外华文媒体大量报道中国抗"疫"进展,对疫情防控取得的成效予以客观评价,并表达了对中国战胜疫情的信心。  相似文献   

7.
云里风是马来西亚第四届"马华文学奖"得主,他的作品主要描述个人的生活经验和马来西亚华人的社会现象.他的写作生涯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见证马来西亚在1957年独立后,成为一个新兴的国家.云里风的小说被誉为"华族生活的忠实写照",具有很明显的时代特征,反映出马来西亚从建国前到建国后,社会转型对华人社会的冲击,同时也表现了马来西亚华人这几十年在这个土地上的感受、梦想和憧憬.本文从云里风短篇小说探讨马来西亚华人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面对的社会问题和困境.  相似文献   

8.
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规模之大、影响之广,在国外绝无仅有。回顾马来西亚华文教育诞生与发展的历史,追溯华文教育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原因,使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它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9.
《北方人》2006,(8)
茶行茶叶贯穿华人历史在马来西亚时,曾有一位马来西亚老茶人向我讲了一个美丽的传说:茶始于公元前2737年。当时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皇帝神农氏,是一位渊博的学者和中草药专家,有一天,他在一棵树下憩息。这时一阵风拂过树枝,几片树叶随风掉落在正在烹煮的开水。  相似文献   

10.
1951年,年幼的李同华随家人从马来西亚回到祖籍地广西容县,在家乡上学。1967年他从暨南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江苏无锡油泵油嘴厂,在供应科当计划员,踏上了操作经济之途。 如今,李同华担任了无锡威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职称总经济师,成为一个全国性企业集团的决策者。同时,他身居政界要职:江苏省七届和八  相似文献   

11.
西杰 《今日南国》2008,(19):48-49
他一人身兼“两王”,先是享有“亚洲糖王”的美誉,后来又有“酒店大王”之称,可他的事业还不仅限于此。从白糖、酒店、房地产、船务、矿产、保险、传媒到粮油,他创建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也创造了无数的奇迹。他可能是除了政治领袖外,最广为人知的马来西亚人。他就是杰出的企业家、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  相似文献   

12.
马来西亚——国际教育的跳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看完《夏日麽麽茶》,当我们沉浸于任贤齐和郑秀文发生在马来西亚丹丹岛上美丽的爱情故事之余,同时也向往那迷人的地方。马来西亚可以说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岛屿、沙滩、公园——一个绿色世界。这只是我们对马来西亚的初步印象。  相似文献   

13.
为了帮助马来人追上经济上处于优势的华人,马来西亚建国之初推出了肯定性行动。随着马来人在现代经济部门的就业结构与全国族群结构相一致,马来人与华人之间的经济差距大大缩小,这有助于马来西亚社会的稳定,但也导致了马来人过于依赖政府,没有完全建立起与他族公平竞争的自信心,不利于族群间的和谐相处及马来西亚的长远发展。马来人和华人在经济领域的结构性差异得到根本性改善之后,马来西亚有必要从"争取族群之间利益分配平等"的观念逐步转向"争取个人之间竞争机会平等"的观念。  相似文献   

14.
说话算数     
"如果马来西亚能够给予华裔和印度裔人民公平的教育机会,新加坡可能考虑重新加入马来西亚联邦。"———李光耀马来西亚官员莫哈末泰益对此的回应是"我们不需要新加坡",他认为"我们比新加坡更好"。"我们允许人民自由养猪,新加坡却完全禁止。我们允许民众吃香口胶、定期举行大选、容许反对党存在及批评政府。"  相似文献   

15.
阳春四月,群花争艳,第八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召开。在会上,来自马来西亚的著名女作家戴小华,受到大家注目。见到戴小华的人,首先被她美丽的外貌所吸引。她身材修长、亭亭玉立,长发披肩,圆圆的脸上一双大眼炯炯有神,见人带着微笑。她身穿一套鹅黄色西装,显得端庄秀丽、落落大方。当你与她交谈,你会发现她还有另一种“内在的美”,她不仅充满灵气与智慧,而且还会使你认识到,她是一位对历史和现实、国家和民族都怀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作家。 戴小华女士是八十年代后期崛起于马来西亚文坛的一颗新星。她现为华人文化协会署理事长、马中友好协会理事,她曾担任世界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会长,现为该会顾问。从1988年到现在,  相似文献   

16.
成败5元钱     
50多年前,一个中国青年随着“闯南洋”的大军来到马来西亚,当他站在这片土地上时,兜里只剩下5元钱。 为了生存,他在这片土地上为橡胶园主割过橡胶,采过香蕉,为小饭店端过盘子……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50年后,他成为马来西亚的一位亿万富翁。  相似文献   

17.
齐顺利 《国际论坛》2012,(4):74-78,81
马来西亚建国以来一直被民族建构的问题所困扰。巫统作为马来西亚最重要的执政党,主要依靠公民权和族群政党联盟对马来西亚进行政治整合。以出生地为原则的公民权有助于华人认同马来西亚,精英合作下的族群政党联盟也有益于社会稳定,但二者均强化了人们的族群意识,使人们倾向用族群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不利于族群间的融合和马来西亚民族建构的进行。  相似文献   

18.
海外珍闻     
《新天地》2006,(6)
马来西亚33岁男娶104岁老妇33岁新郎穆罕默德·努尔·车·穆萨和104岁的伍克·昆都尔居住在马来西亚北登嘉楼州,他们是在两个月前结婚的。穆罕默德曾在伍克的家中寄宿,他说,他最初对伍克只有同情之心,因为她年老孤独,没有儿女。但是后来感情渐浓,竟然转化为爱慕之情。  相似文献   

19.
田思是马来西亚著名诗人。他的华语诗歌善于用绚丽的色彩描绘迷人的亚热带风光,体现出浓郁的乡情。他的咏历史人物、咏物之作除了有深刻的哲理情思外,还能有时代的沧桑感。田思比较喜欢用自抒胸臆的手法写景抒情,景真情切,有着浓厚的艺术感染力。作为华裔的马来西亚诗人,他的诗作体现出深沉厚实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同时又具有强烈的马来西亚地域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20.
海外华文学校举办最成功者,当首推马来西亚华人社会。马来西亚华文学校之成就,固然是华社全体的功劳,而其中各地客属公会和各界客属社团、客家人士的贡献更是显赫。雪兰莪叶氏宗祠对华教的贡献,是马来西亚数千华社团体的一个典范。有如此强大力量的支持,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事业大有希望。中国的学校教育事业,特别是属于普及范围的中小学教育,在不少地区仍面临着相当的困难。马来西亚客属社团支持华文教育的成功之道,对于中国顺利实现“希望工程”的目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