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在信息消费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笔者通过400多份问卷调查及走访学生,对大学生信息消费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树立大学生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倡导大学生健康的消费意识,引导大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2.
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及其社会心理特点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 ,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他们的消费结构不合理 ,存在攀比心理 ;财商尚未成熟 ,理财能力需要培养 ;人际交往消费增多 ,恋爱支出过度 ;休闲娱乐消费渐成时尚 ;消费差距拉大 ,出现两极分化等等。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 ,大学生的消费具有从众性、时尚性、易受暗示性、攀比性、个性化、差异性等特点。大学生的消费问题不是孤立的 ,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心理背景。  相似文献   

3.
关注大学生理性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在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日益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高校承担着教育、培养和管理学生的重要职责,所以高校应充分重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加强对大学生理性消费观的培养。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现状,提出高校积极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研究——以吉首大学学生消费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行为集中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趋向。通过对吉首大学学生消费心理的问卷调查发现,目前的大学生消费水平与其家庭经济条件有直接关系,家庭经济水平高,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相应高。大学生消费基本集中在饮食消费、学习消费、通讯消费和娱乐消费等方面。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基本特点呈现经济来源的多样性和多渠道化,消费方式的现代化与电子化,消费水平的多层次性和差异化,消费结构的多元化与个性化。因此,要树立大学生正确而理性的消费观念,加强大学生消费心理及其行为研究,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校园消费文化,社会和家庭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行为,重点关注贫困大学生群体的生存消费。  相似文献   

5.
西部边远地区高校大学生个人消费问题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西部边远地区高校大学生在消费行为、消费特征、消费观念等方面不仅受到当代大学生主流消费意识的影响,还受到地域条件和自身消费能力的限制。对他们在校期间的个人消费问题进行研究,将有利于正确引导在西部边远地区高校就读的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提高他们的理性消费意识,培养他们初步的理财能力。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消费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特殊的消费群体,消费价值观也出现了追求时尚消费、重符号消费等特点。从个体、社会、学校方面深刻分析了影响当代大学生消费价值观的因素,探究了解决当代大学生消费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继承马克思的批判精神,将批判的视角由生产领域延伸到消费领域,提出异化消费理论。异化消费理论为深刻认识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各种不当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提供了理论支撑,对深入分析当前大学生群体消费的特征和影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精神向度的追求,热衷于超前消费和炫耀性消费,受资本驱使沉溺于网络消费陷阱等消费现象和趋势,具有典型的追求虚假需求的满足、消费行为受资本和消费文化的操纵、通过消费和对商品的占有取代对本真生存意义的追求等异化消费的特征。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异化消费现象是当代生态危机、人性危机和意识形态危机的重要表征,具有极强的社会危害性。大学生作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着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历史责任,因此,大学生个人及其家庭、所在高校和社会必须深刻认识到当前大学生群体中不当消费观的严重后果以及应对大学生不当消费的紧迫性,及时采取必要行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相似文献   

8.
大学校园手机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经作为财富象征的手机,如今也在校园里盛行起来。学生作为最有潜力的消费人群,无论是手机制造商,还是网络供应商,都虎视眈眈地使用各种策略引导这个群体消费。但学生的身份特殊,所以他们又是一个备受争议的消费群体。从大学生的特点上看,大学生使用手机体现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必须加以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消费心理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是跨世纪的人才,是开创21世纪大业和进一步振兴中华的主力军,社会对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所受的教育、校园环境以及该年龄的特殊心理特征,使他们有自己特有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研究,有助于认识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趋势。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他们有着特殊的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并且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与影响力,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商机,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每个企业有必要针对这个独特的细分群体,进行有效的营销活动。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重要的消费群体。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家庭和学校。了解传媒多样化背景下大学生群体在学习、交往、娱乐消费、政治参与等方面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引导他们合理利用大众传媒,促进大学生自我成才,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贷消费"这一新生事物悄然兴起,由于大学生特殊的消费心理,使得这一消费方式在大学生群体中流行开来,但也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根据大学生网贷消费的现状,深入分析大学生网贷消费的心理,系统归纳网贷消费所引发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面子观念以及面子措施是中国人生活中一种比较典型的社会心理现象,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面子在他们的人际交往、学习、消费、择业、恋爱各个方面有着突出的影响,且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的面子心理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面子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人的尊严,适当地爱面子对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人格维护与完善等有积极意义,但超过一定限度则成为一种盲目的虚荣,危害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消费活动是一种特殊而又重要的认同活动。人们进行消费,实质上是创造、维持或改变自己的认同。以毕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认同的社会学视角对大学生的求职消费进行分析,发现求职消费服务于认同的形成和塑造,并体现了社会对个体形象的规范和预期。求职消费活动体现了大学生的群体归属感和群体认同。  相似文献   

15.
郭可心 《南都学坛》2014,(5):120-121
<正>一、大学生美发消费的过程分析美发消费借助广告、同辈群体、榜样人物(如明星、老师等)等媒介发挥影响,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了强势话语。美发消费所具备的"美"、"时尚"、"高贵优雅"等价值,诱导大学生主动关注和接受美发消费。在此过程中,大学生认识到美发可以帮助自身与所处社会环境实现意义共享。进行美发消费时,美发师就成为新的媒介,利用消费空间、知识权威身份、语言艺术等技巧,强调不同价位、不同种类美发选择对应不同的意义标签,诱导大学生消费。  相似文献   

16.
把80后大学生消费问题放在文化研究视野中进行考察的意义及其可能的理论资源。通过对消费、消费主义、消费社会等概念的梳理和对相关理论的简要概述,以及对中国当代消费社会的形成及其特征的宏观描述,探寻80后大学生群体消费文化与当代社会文化的可能关联。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群体是推进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根据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消费教育,并从培养消费道德着手,帮助大学生树立新型节约观、发展消费观和绿色消费观.  相似文献   

18.
张立彬在《光明日报》2003年1月30日撰文指出,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现状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当今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当前,学生中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赶潮消费、媚俗消费、“面子”消费、超前消费等高消费甚至浪费现象非常普遍。从表面看,消费是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当代大学生逐渐成为社会消费群的新生力量,但同时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熟,极易受到包括社会、家庭、学校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凯恩斯关于收入与消费的理论基础上,试图通过对大学生消费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当前形势下大学生消费现状,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体等多方面探究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寻找有效途径,培养大学生科学消费观。  相似文献   

20.
“杀马特”群体是社会转型和代际变迁双重因素作用的产物,他们既是社会竞争的边缘人群,也是劳动力市场的社会弱势群体。不过,“杀马特”群体通过个体的微观行动,建立了一种基于城市而不落脚城市的消费模式并实现了个体的低端城市化;同时借助符号消费和虚拟空间建构了一种不同于政府主导的“亚”社会转型模式。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杀马特”群体的阶层地位、社会身份、消费方式、价值观念等跟主流社会日益疏离,但却形塑出他们共享的个体符号和群体认同,完成了他们所追求的城市化或“主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