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陈辽、曹惠民教授主编的《百年中华文学史论》(以下简称《史论》,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9月)代表了现代文学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也表明了大陆关于百年文学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史论》大胆创新,提出了不少新颖独到的见解。在大陆文学史发展分期问题上,著者提出了“百年中国  相似文献   

2.
开辟草莱构筑广厦──评毕宝魁《东北古代文学概览》张永芳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以二肖(肖军、肖红)为代表的东北作家群,是一个热点课题;.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东北文学则几近空白,有许多人甚至认为东北古代文学构不成史,只是零零星星地有几个作家、一些作品而...  相似文献   

3.
老友张克,有志于文学史的研究。早在60年代参加编写《黑龙江文学史》,发现了古代黑龙江文学的空白。于是,十几年中他潜心研究东北古文化,遂有《东北古代文史论集》的论著。此书对地处黑龙江地域的唐代渤海国时期、金代初期、清代初期的文化——文学发展情况的探讨,对这些时期的重要人物、诗人作品的研究;对清代初期东北—宁古塔流人吴兆骞写作成就以及对同期另一重要流人张缙彦文学成就的发掘,颇有创见,有些  相似文献   

4.
萧军与东北文学研究所是锦州师范学院的一家基础科研机构,隶属于科技处,由中文系领导。该所成立于1990年,现有专、兼职科技人员6名。该所有3名正高职研究人员,副高职及中级职务研究人员3名,外聘顾问5名,研究员7名。 萧军与东北文学研究所以东北现当代文学为研究方向,以萧军及东北作家群研究为重点,着重填补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空日——东北现代文学研究(东北流亡作家群及东北论陷区文学),努力掘掘以萧军、萧红为代表的东北作家群在世界反法西斯文学的开创和东北现代小说的构建上的历史性贡献,并寻觅其对当代东北文学的深刻影响,创造当代东北文学新的增长点。 东北现代文学研究是上世纪来兴起的填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空白的研究课题。早在1977年,研究所的创始人徐塞先生就带领中青年教师、研究人员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开展了对萧军  相似文献   

5.
在东北现代文学中,短篇小说创作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许多当时的和后来的读者,正是由短篇小说而了解东北文学的历史的。东北现代文学的短篇小说创作,涌现出不少名篇,影响深远,余韵长存。本文对东北现代文学的短篇小说创作进行了总体的审美回顾,并按照东北新文学、东北沦陷区、东北作家群、东北解放区等不同创作阶段,对短篇小说的艺术审美特征和创作成就,给予了透辟而独到的历史审美的把握。  相似文献   

6.
冷佛原名王绮、王咏湘,出生于没落的满族贵族。清末民初著名的北京报刊小说作家,曾在多家报刊作过编辑,辛亥革命后流落东北,任《盛京时报》主笔。他被誉为是与穆儒丐齐名的东北现代文坛长篇小说创作能手。他的作品,不论是小说、戏剧、诗歌还是杂文、时评,都能够直面现实与人生、敢于直率和尖锐地揭示社会矛盾。可以说他在东北现代文学的开拓与发展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东北现代文学研究中 ,史述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对五四新文学的接受和回应到现在 ,在对东北现代文学的历史情状的不断分析中 ,东北现代文学研究及其学术思想都呈现出不断深化的态势 ,由具体的文学史研究而透视此间学术思想的演进 ,各种学术范型的变换 ,有益于引导这一领域的研究更健康、迅速、深入地开展 ,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因编撰《全唐五代词》(中华书局1999年12月版)的需要,刘尊明先生将其相当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唐五代词的发生、发展等理论和史实问题的探讨上,有系统地撰写了一系列相关论文,发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文献》等刊物上,这部《唐五代词史论稿》(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10月版,以下简称刘著)就是在相关论文的基础上加工、整理、拓展而成的。刘著的内容与精神,与《全唐五代词》互相发明,相得益彰,其价值与意义不容忽视。全书由“发生史论”、“发展史论”、“作家述论”、“学术史论…  相似文献   

9.
文学流派的文学史意义,这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执守·反拨·超越———七月派史论》对七月派的发生过程、理论基础、作为流派的风格特征以及流派在文学创作上的总体贡献和突出成就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总结,对于我们反思文学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勤学务实,巧思求新”——评李衡眉著《昭穆制度研究》王仁厚著名历史学家、前《历史研究》主编田居俭先生在为李衡眉教授的《中国古代婚姻史论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一书所作的“序”中说,李衡眉“是一位值得称道的具有个性特色的学者”,在学术上,“他...  相似文献   

11.
《通鉴》史论是《通鉴》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学者都从分析史论入手来研究《通鉴》和司马光的思想,但是,这样的研究往往有意无意地过分强调《通鉴》史论的附属性,未能充分地估价史论在《通鉴》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未能注意把握这些史论总体上的基本特征,深入地探讨赋于这些基本特征的历史条件和作者的主观因素。笔者的几点看法,乃一得之愚,来必能拾遗补阙,谨此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新观点新理论新资料──评《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论》杨权侗族学者邓敏文的新著《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论》,已于1995年9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应时而出,别开生面,是中国各民族文学史理论建设的一件喜事。该书第一次从多民族文学的角度,回顾、总结、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断代区域文学史研究,在走过了填补空白、拾遗补缺、理论集纳之后,将如何嬗变进人更高层次的观照视野,成为困扰已久的难题。读过《现代东北的文学世界》(高翔著,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一书,眼界为之开朗:源流脉络和成长特点呈现出有机生动的态势,文学本体的摇曳多姿、丰满血肉复原到历史情境下,创作传播与接受批评交叉烛照,使东北现代文学研究跃升到一个宏阔舒张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被建构的女性——中国现代文学社会性别研究》这个课题具有综合性系统研究的性质,又具有跨学科研究的特点一不要说需要涉及的学科,诸如文化哲学、文化人类学、文化史和文学史学、现代叙事学、女性主义批评学等门类繁多,就说题目标示出的“社会性别研究”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之间的跨度就足以令人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15.
刘学铫先生是台湾学术界卓有成就的学者之一 ,在中国民族史和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方面成果突出 ,先后出版了《成吉思汗传略》、《蒙古论丛》、《匈奴史论》、《鲜卑史论》、《淡水河边谈国史》、《西藏论文集》和《北亚游牧民族双轨政制》等专著 ,发表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论文。 2 0 0 1年 ,他的新著《五胡史论》又由台湾南天书局出版发行。通读全书 ,觉得有如下几点值得向读者介绍。一、内容丰富 ,重点突出。匈奴、鲜卑、氐、羯、羌等胡族曾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扮演过重要角色 ,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五胡史论》对“五胡”的历史意义、胡族的…  相似文献   

16.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人民出版社推出了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梁星亮,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杨洪主编的专著《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政治社会文化史论》(以下简称《史论》),并作为建党90年向全国推荐的图书之一。《史论》分别由"政治篇"、"社会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1993年田本相主编的《中国现代比较戏剧史》(以下简称《现史》)被认为是运用比较方法研究中国现代戏剧(话剧)的一部富有开拓意义的力作①,那么时隔16年之后由胡星亮独立完成的《当代中外比较戏剧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以下简称《史论》)则是一部具  相似文献   

18.
自从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出版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发展已有50余年,其间编写的各种版本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不计其数。有什么样的文学史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学史。文学史的书写历史与学科的发展就是在不断的反思中重构的历史过程。华中师范大学王泽龙教授的著作《反思与重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综论》(以下简称《综论》,新华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对近十年来现代文学研究中体现的文学史观作了自己的阐释。  相似文献   

19.
顾荣佳编审     
顾荣佳,1939年12月生,山东蓬莱人,辽宁大学师资处处长。1365年辽宁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留校后先后担任《辽宁大学校报》编辑部主体、外语系其同课教研室主任、《辽宁大学学报》副主编、主编,1995年12月任现职。社会兼职曾任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编辑委员会副主任、东北地区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辽宁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在校内外先后讲授过写作、经济应用文写作、现代文学、文学概论、艺术概论、新闻摄影等课程。主要著作有:《披荆治林者的足迹——胡风文艺思想论丛》、《编辑学的文化思考》;主编…  相似文献   

20.
20 0 1年 3月 2 7日 ,《光明日报》社举行了“《中国社会史论》出版座谈会”。该书被列入国家“九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由我校副校长、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周积明教授与《历史研究》原主编宋德金编审主编 ,我校人文学院副院长郭莹教授任副主编。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和近代史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求是》杂志、《历史研究》杂志社等单位的专家学者龚书铎、陈祖武、苏双碧、冯尔康、刘泽华、瞿林东、郭松义、刘志琴、虞和平、张亦工等参加了这次会议。该书在主编精心设计的社会史学科体系结构下 ,分别邀约几十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