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 ,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 ,具体体现为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时代性和地域性、阶级性和民族性、多样性和并存性的统一、保守性和创新性的统一、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论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和改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和改组,不是暂时性的、零散性的、枝节性的调整和改组,而是长远性的、全局性的、根本性的调整和改组,是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和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改组。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和改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调整和改组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门类结构中的地位;调整和改组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中的比重;调整和改组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规模结构;调整和改组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区域布局结构。这四大调整和改组构成了对国有经济调整和改组的总框架,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3.
历史作为一门知识和一门科学,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个没有起码的历史知识和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茫然无知的人,不能算做真正有文化的人,也很难自觉地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理想。同样,一个轻视和遗忘了自己历史的民族和国家,也不可能成为有高度文化教养和高度精神文明的民族和国家。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足迹和记忆,是现实的母胎和摇篮。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实的对立和统一,就象一个人的生命是幼年和老年的对立和统一一  相似文献   

4.
科学的方法与论证:经济法学发展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和论证一直是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影响社会科学研究客观性的重要因素。经济法学研究和批判中存在的诸如过于任意和主观等许多问题大都与研究方法和论证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围绕方法和论证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及功能,在阐述了方法和论证对经济法学研究和批判正当性的影响、归纳了经济法学研究和批判缺乏方法和论证的基本表现、分析了经济法学研究和批判缺乏方法和论证对其学术品格的影响、探讨了经济法学研究和批判缺乏方法和论证的原因等基础上,经济法学要具备真正的学术品格,必须重视并遵守方法和论证的约束,并提出了经济法学研究和批判回归科学方法和论证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论理性和非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和非理性是相对应、相比较的一对范畴。一般地说,理性是格人们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抽象思维和思维能力.并且是指人的抽象的思维形式和思维能力所支配的人的理智的、合理的、自觉的和合乎逻辑的能力和存在感性。理性具有自觉性、抽象性、逻辑性、连续性和过程性等特点。概念、判断和推理是理性的最主要表现形式。非理性则是指不属于理性范围的直觉、灵感、无意识、情感、意着和欲望等认识形成和心理因素的总和。直觉和灵感一般是从认识论的意义上来界定非理性的,而无意识和情感意志则主要是从意识论和人性论的意义上来界定非理性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出现了许多值得重视的问题和现象 ,这就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受到严重挑战 ,而利已主义、个人主义的资产阶级价值观却在一部分人中间不断滋生和蔓延。为此 ,我们要加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 ,揭露和批判利已主义、个人主义的资产阶级价值观的腐朽性和危害性 ,正确引导和调节人们的价值观 ,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7.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重要的现实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原则,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法律和道德的关系。道德和法律既是相互区别和冲突的,同时也是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法律和道德的关系,需要着重处理好道德教育、法律制度的伦理化、道德法律化和德与法律的价值冲突及补救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是其人性论的立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人性论包括九个方面的辩证法 ,即一般的人性和现实的人性、社会的人性和具体的人性、功利的人性和伦理的人性、利己的人性和利群的人性、竞争的人性和合作的人性、“恶”的人性和“善”的人性、抽象的人性和具体的人性、稳定的人性和变动的人性、个体本位的人性和类本位的人性。只有弄清这几方面的辩证法 ,才能把握人性问题的复杂性和变动性 ,才能站在时代的高度研究变化了的和变化着的世界和中国的实际。  相似文献   

9.
葛红兵的<沙床>是一部深刻思考人类终极命运和揭示后现代语境下知识分子的心灵无所依傍的小说.对存在与虚无的质疑,对爱情和病苦的直面,对天地万物的审视和谛听,对生命和青春流逝的悲情和无奈,对孤独和隔膜的探寻和反诘,使得这部小说在世纪末情绪的总体氛围中呈现出卓尔不群的人文光辉,透过灯红酒绿和纸醉金迷的表象,超越声色犬马和醉生梦死的浅层,直抵内心世界的苍凉无助以及寻求价值皈依和理想信仰的曲折廊径.  相似文献   

10.
文化作为人类特有的现象,乃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文化总是在一定的时空架构中才能存在和发展的。源于人类精神和物质实践活动的一致性和差异性,以及文化创造的特定时空规定性和追求目标总体趋同性,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形成了文化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特殊性和异质性,同时也体现出文化的普世性和同质性。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文化的时代性、民族性和普世性,对于当代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卢岚  吴尘  陈国忠 《江汉论坛》2006,1(8):81-84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范畴体系和学科理论体系随着时代的前进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而日趋完善和成熟。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统一;综合性和创新性的统一;客观现实性和前瞻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和发展,需要我们在总结和反思以往理论研究的成败得失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复归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性和辩证方法,着眼当今中国的社会实践和时代发展,把握时代的根本问题和特殊逻辑,保持多维和多样的开放视野,创造宽容和宽松的学术环境,摒除体系构建和抽象思辨,反对独断方法和教条作风,以此激活唯物史观的内在活力,从而推进它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关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状况和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具体要求 ,应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文学观和艺术观教育、思维方式和处事方法的教育 ,以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4.
对牛顿时空观的全面了解和正确评价,是自然辩证法、哲学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和教学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过去在我们的许多哲学著述和教科书中,对牛顿时空观的阐述和评价不能说没有偏颇之处。因此,对牛顿的时空观作一较为全面的研究和正确的评价,是有其意义和必要的。 牛顿的时空观包括绝对的时空和相对的时空两个方面。牛顿认为应当把时间和空间区分为绝对的时间和空间与相对的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15.
善于照辩证法办事是邓小平理论和实践的鲜明特色。特别是对矛盾的同一性思想作了精辟的分析和运用,提出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同一,稳定和发展的同一,先富和后富的同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一。  相似文献   

16.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及其基本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相比 ,今天我们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面对着许多新的实际和新的历史条件。必须深化对劳动、对价值和财富创造的研究和认识 ,从而确立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入分配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行死刑政策的评价及其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钊作俊 《中州学刊》2002,3(3):171-173
本文以死刑立法的演变为主线,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立法和司法、国内和国际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现行的死刑政策进行了较为详细和系统的阐述和评说。  相似文献   

18.
学术简讯     
1992年4月4日,江苏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在南京召开学习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的研讨会。与会同志一致认为,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谈话,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出了十分重要的指导意见。这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纲领和理论依据,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翻开了新的篇章,而且对于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小平同志用了很朴实的语言,讲了很朴实的道理,使我们明确了中心和基本点、姓社和姓资、本质和手段、先富和共富、“左”倾和右倾、挑战和机遇、高速和稳步、科技和经济、物质和精神、民主和专政、用人和江山、理论和实践、国际和国内等等辩证关系,解除了大家思想上的种种顾虑。  相似文献   

19.
私营企业主收入的来源与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私营企业主的收入主要包括合法的劳动收入 (经营管理劳动收入和市场营销风险收入 )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和剩余价值的合法占有 )。在现阶段特定的生产力条件下 ,私营企业中剩余价值和剥削问题的存在具有客观必然性和历史进步性 ,但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和剥削存在着重大差别。  相似文献   

20.
葛红兵的《沙床》是一部深刻思考人类终极命运和揭示后现代语境下知识分子的心灵无所依傍的小说。对存在与虚无的质疑,对爱情和病苦的直面,对天地万物的审视和谛听,对生命和青春流逝的悲情和无奈,对孤独和隔膜的探寻和反诘,使得这部小说在世纪末情绪的总体氛围中呈现出卓尔不群的人文光辉,透过灯红酒绿和纸醉金迷的表象,超越声色犬马和醉生梦死的浅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