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普及,逐渐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以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数字技术为依托,具有即时性、交互性、虚拟化和个性化等传播特点。新媒体的涌现,为新形势下创新党的群众工作模式、丰富党的群众工作内容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使党的群众工作的传统方式、方法以及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面临一系列挑战。  相似文献   

2.
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运作模式在运用新媒体上主要存在几个问题:新媒体运用的满意度较低,舆论宣传和项目运作的机制不健全,人员招募和培训指导的自主性不强,激励管理和评价考核手段的创新性不够及新媒体运用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等问题,其原因主要是资金扶助和技术支持力度不够、平台搭建与内容供给明显不足、师资力量与组织保障严重缺乏。因此,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运用新媒体的具体方略可以从综合施策,打造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新媒体平台体系;协同互动,创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效衔接的工作方式;注重实效,构建运用新媒体的常态化工作机制等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新媒体的出现为我党的群众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拓展了党建工作的空间.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威胁.新阶段,面对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如何切实做好群众工作是每一位从业人员需要关注的课题之一.鉴于此,本文对新媒体环境下创新群众工作模式的路径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我们党深化群众教育提供了新契机。新形势下,扎实开展党的群众教育工作,需要直面新媒体,辨识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掌握其特性和功能,在群众教育的科学性、实效性、差异性上做文章,突出正确价值观的主导性、实施教育信息公开和整合、完善舆情研判和危机化解、增进群众的参与度和融合度、强化相关干部新媒体素养,从而使党的群众教育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下得以有序、有力、有效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形象不仅是党的性质和执政能力的外化,更是客观性与主观性、整体性与层次性、历史继承性与时代创新性的统一。在新媒体时代,党的形象建设面临着新媒体传播方式变化以及青年群体信息接收方式变化的双重挑战。只有从党员个体、各级党组织以及党的整体三个层次运用新媒体加强党的形象建设,才能进一步使赋有时代感和生命力的执政党形象牢固树立在人民群众心中。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的发展和运用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认识方式、思维模式、政治参与、价值观念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给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创新工作形式、丰富工作内容,加强队伍建设和文化建设,不断提高教育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工作更加公开透明。新媒体增强了舆论对党的监督力度,提升了公民的参与意识;新媒体提高了公民的民主意识,拓宽了群众的政治参与渠道;新媒体带来的舆论多样性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对党执政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挑战;新媒体带来的社群变化对党的社会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面对新形势,共产党必须充分认识并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革新舆论引导方式,提升领导干部的新媒体素养,增强新媒体环境下共产党科学执政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调查表明,目前新媒体已成为领导同志的工作内容和生活方式,但其应用新媒体的方式还主要是被动接受,应用新媒体的理念、态度、信心、方式和技巧还不成熟.因此,领导干部在应用新媒体时要改变路径依赖,进行路径创新,要宽容地对待网络,在网络上形成官民平等对话的氛围,及时掌握新媒体的舆论动态,科学有效地处理和解决新媒体反映的社会问题,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进网络反腐的制度化,通过新媒体应用的平台,树立政府自身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9.
政务新媒体是互联网时代党和国家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重要渠道。但发展现状仍参差不齐,这与政务新媒体主持人身份认知普遍模糊有着密切关系。本文从政务新媒体宣传工作实际角度出发,结合大量真实案例,探讨政务新媒体主持人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身份认知再确定,提出“主持人”与“政务宣传工作者”身份的双重言说,并以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抖音号的实践经验为例,探索政务新媒体主持人专业素养提升路径,以期能够对我国政务新媒体和播音主持事业新发展献上笔者的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结构。在这样的形势下,运用新媒体做好统一战线工作需要树立兼容并蓄、凝聚共识的意识,广泛团结新媒体代表人士,改善统战部门运用新媒体的软硬基础,善于把新媒体和参政议政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微时代”高校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时代"新媒体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其随意性、快捷性、信息混杂性等特征对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挑战。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微时代"下微媒体、新媒体的优势,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树立新媒体宣传理念,把握传播特点,建立专业化宣传平台,整合新旧媒体资源,建立一体化宣传体系,同时要加强团队的微媒体素养,构建立体宣传团队,完善应急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2.
对南京、徐州两地的六所中学和一所大学的300名学生和100名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表明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已成为青少年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大众传媒在了解外部世界、学习各种知识、娱乐消遣诸多方面,能积极推动青少年健康成长,但大众传媒的商业用途也在模仿传媒暴力、网络道德失范、不健康迷恋、狂热明星崇拜等方面诱发青少年的成长偏差行为.必须十分重视青少年传媒素养与传媒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尤其是政府积极政策、法律、技术手段的有效介入.  相似文献   

13.
自 1 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提出之后 ,中国新闻媒介的受众观念不断增强。有人认为从“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的转变是中国新闻改革的方向。笔者则认为 ,从大众传播的技术特征和传播的社会控制考虑 ,受众中心论只能是一个乌托邦 :无论是传统的“宣传型”观念还是新兴的“市场型”观念 ,都不是以受众为中心 ;即使是第四媒体———计算机网络 ,也不可能带来“受众中心”。中国新闻改革的走向 ,不是“以受众为中心” ,而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过程。媒介既要满足受众的需要 ,又要积极引导受众 ,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统战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新媒体为高校统战部加强同党外代表人士的沟通交流及创新工作方式提供了新的渠道;另一方面新媒体加大了统战工作的难度,考验着广大统战干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政府、媒体和公众关系的动态平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媒具有情况沟通和意见联系的功能。一个社会的传媒功能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到促进还是阻碍社会群体内部的传播与交流。而检测传媒功能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看政府、媒体和公众三者关系的动态平衡。传媒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受控于国家,是政府手中的工具、传声筒;另一方面,它作为国家权力的组成部分,以新闻报道和舆论导向的方式控制着社会,控制着民众,媒体时常都处于"双刃剑"的考验之下。一个称职的媒体必须在公众与政府之间构筑一个畅通的信息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6.
在这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由于移动终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中“沦陷”。而新媒体为现代消费“神话”和“符号操作”提供了便捷,从而使得新媒体成为了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的主要领地。在消费的社会逻辑中,主体的人成为了大众,并进一步被培养成为“消费者”。作为“消费者”的人,主体性面临着丧失的危险。从另一个角度看,新媒体也为艺术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因而选择艺术的“审美救赎”是沉溺于网络的人的另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17.
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当前,我国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充分发掘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扎实推进党的群众工作,成为了当前我们党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从党的群众路线的实施背景与理论实践出发,分析新媒体给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带来的严峻挑战并提出了实现党的群众路线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风险社会语境下,现代风险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一种"飞去来器"效应:大众传媒在帮助公众辨识风险的同时,可能使得风险传播反过来变成已有风险的动力和新风险的源头。大众传媒要继续发挥社会公器的作用,成为不确定世界的"窗口"和"路标",需要重塑其责任形象,如健全媒体监管的制度化规范,完善媒体自律的职业道德规范,审慎处理风险信息,引导公众监督风险决策等。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的崛起与大众文化新症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崛起与全球性蔓延态势,新媒介为大众又开拓了一块极具诱惑力的空间,创造出许多信息传播、娱乐和社会交往的新形式,催生了许多新的大众文化形态,为大众文化注入了新内涵,形成一种大众文化新症候。这种大众文化症候主要表现为虚拟交往、文化拜物教、负价值迷狂与政治参与。新媒体一方面促成了大众文化的人性化回归,另一方面又促成大众文化成为了商品;新媒体既导致了一种社会负价值迷狂症、一种人性的异化,又将社会带入一个弱议程设置的新传播时代,带来一种政治民主狂欢。  相似文献   

20.
媒介批判意识是受众主体性的表现,强调受众接触和处理大众传播媒介信息时保持独立思考的习惯,主要是指其使用信息的主动意识和主动权.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文化精英的受众群体之一,也是信息时代新媒介素养教育的主体,新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大学生媒介批判意识,以增进其对各种传媒知识的主动认知,学会用批判性思维去接收及分析新传媒的讯息,做自主的受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