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企业创新持续吸引了政府、学者与媒体的关注.尽管研究表明创新会提升企业长期业绩,然而,在基金绩效评估中,针对基金经理对创新企业的偏好及其经济后果的研究依然较少.本文利用我国开放式基金的投资组合数据,考察基金偏好投资于创新型公司是否能提升基金业绩,并进一步基于基金特征与基金经理交易能力,深入探讨前述发现的横截面差异.研究发现:偏好投资于创新型公司的基金在长期能够创造更高的超额收益;基金的行业偏好、团队基金经理以及投资组合集中程度对基金投资于创新型公司存在正面影响.本文的结论对于投资者、基金公司以及监管部门在投资实践中如何评估创新型公司的影响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2.
固定管理费率制度在目前证券市场不景气的现状下已严重影响了中国基金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对基于固定费率+激励制度+风险分担机制的基金管理费收取契约模式进行了探讨。文中将基金管理费分成基金日常运营费用、业绩报酬两部分分别结算,前者可直接计提,后者则参照业绩比较基准进行确定,且两部分费用依照风险共担系数由基金投资人与基金管理人共同承担。该契约模型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可有效解决双方的利益冲突,并可应对基金管理人的道德风险问题。业绩报酬与日常运营费用分别计算使得基金管理人有积极性降低基金的日常运营成本并使成本费用内部化,基金管理人也尽其可能的运作基金以减少赔偿支付。风险共担机制的引入使得基金管理人尽量保持风险规避的投资策略,减少了基金管理人迎合基金投资人的风险偏好而独自承担基金运营的预期风险损失。  相似文献   

3.
性别、年龄和认知能力等基本个体特征是形成行为偏好的基础,而风险、时间、模糊等基本行为偏好对个体决策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首次对较大样本中国真实投资者的认知能力和行为偏好进行全面测度,并考察其对一系列重要金融决策行为的影响.认知能力低的个体表现为更加厌恶风险和不确定,更加不耐心.认知能力和风险偏好还对于股票投资中的具体行为和其他金融产品的参与决策具有重要的解释力.风险偏好对投资交易风格和是否参与融资融券类高风险金融产品具有解释力,模糊偏好对投资者的投资份额、交易频率、交易风格,以及是否参与贵金属和外汇类金融产品都具有解释力,而时间偏好对投资者交易频率和交易风格,以及是否参与公募基金均具有解释力.认知能力则通过行为偏好的部分中介效应和其他传导途径对特定金融决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投资基金与专家理财——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探讨了国内封闭式基金的相关特性。对于2001年前上市的33只封闭式基金与同期证券市场从收益与风险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与研究,得到:33只封闭式基金其收益率的均值与同期证券市场的平均收益无显著的差异。基金不能给投资者提供超过同期市场平均收益的回报;基金的管理者在选择投资对象构成投资组合时,更注重的是对投资风险的控制;相对于普通投资者,基金的管理者同样不具有预测证券或证券市场未来变化趋势的能力;33只基金其业绩总体上不具有持续性;投资基金不具有“专家理财”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发现预期市场波动和投资者情绪有助于解释基金动态流动性偏好,可能被基金经理作为动态流动性管理的混合信号指标。使用2006-2018年中国市场的共同基金样本实证检验发现,在未来市场不确定性升高时,噪声交易者风险能够显著影响共同基金的赎回压力,具体表现为,在市场波动时期,前期积极的投资者情绪将进一步加重基金的资金外流。基于此,基金经理可能根据预期市场波动和本期投资者情绪这两个信号指标来动态调整流动性偏好。实证检验显示,共同基金的流动性偏好与市场预期波动及当期投资者情绪正相关,共同基金采取以预期市场波动和投资者情绪为混合信号的动态流动性偏好有助于改善基金业绩。  相似文献   

6.
依据养老基金投资的目标、风险收益偏好、投资范围和投资工具限制,通过运用、发展经典投资组合绩效评价理论方法,可以探索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绩效评价一般理论方法。运用风险调整收益的绩效评价方法,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基金、企业年金基金、职业年金基金、商业养老保险基金及其投资管理机构和任一单个养老基金投资组合的风险调整收益进行衡量、比较、评价,是检验养老基金投资制度与市场运行的有效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基金市场是过去20多年市场经济国家发展最迅速、规模最大的大众金融投资工具,基金的筛选难度已经不亚于股票。然而,关于基金的研究多数是基金业绩的归因分析,鲜有从基金经理、基金市场和投资者综合的角度研究基金风险,基金筛选策略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首先以Feldman等[8]构建的美国主动型管理基金市场模型为基础,结合复杂网络方法,提出了适合度量中国基金市场发展程度的行业配置聚类程度指标,并运用基金经理行业配置聚类程度量化了基金经理努力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基金经理和投资者的优化问题,并推导出均衡策略下基金市场行业配置聚类程度和基金经理努力程度与基金收益的数量关系。然后运用递归估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在理论推导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基金经理努力程度的基金筛选策略,完善了“理论+实证+策略”的投资组合分析框架。本文的研究结果亦可为FOF投资策略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相对业绩对投资基金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把投资基金市场视为一系列的"联赛"建立了一个博弈模型,从理论上研究了相对业绩对投资基金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在模型中,两个年中业绩不同的基金为了在年末即"联赛"结束时获得更多新的资金流入从而获得更多的报酬而相互竞争。与人们的直觉相反,我们发现在年末时年中业绩较好的基金反而比年中业绩较差的基金更可能选择风险水平较高的投资组合。而且,年中业绩的差距越大、风险资产的收益越高、波动越低,在年末时年中业绩较好的基金选择风险较高的投资组合的概率越大;相应地,在年末时年中业绩较差的基金选择风险较高的投资组合的概率越小。最后,我们运用博弈原理和行为金融理论对这些结论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9.
本文构建了我国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因子,从基金持有资产的角度度量基金的流动性及其风险,分别考察二者对业绩的影响,并在控制某些基金特征之后,从流动性效应、持续性等方面研究了二者对于业绩的综合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流动性beta是一个有效的流动性风险测度,基金业绩中存在流动性溢价和流动性风险溢价,表明基金的流动性和流动性风险不仅可以预测业绩,还可用于识别基金经理是否具有主动管理能力,从而为投资者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实证检验了中国公募基金经理的任职时间、性别、学历、从业经验、海外背景、专业证书等因素与其所管理的基金业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在我国基金市场发展的初始阶段,与一般的基金经理相比,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获得了更高的投资收益率;虽然自2003年后情况相反,但在另一方面,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也更加注重风险控制;硕士毕业是大多数高收益基金经理的一个特征,然而拥有博士学位的基金经理的收益水平却较低,同时风险控制能力较好;此外,是否有海外背景、是否拥有职业资格证书、性别与基金的业绩没有显著持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间接经济效益的波及效应和摄动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经济系统中经济对象博弈行为的分析, 提出用基于多智能体的整体建模仿真方法 对经济中的多人混合博弈问题进行仿真分析, 利用sw arm 仿真软件平台生成博弈模型— GAM E, 并对模型进行了描述和定义, 最后基于模型的仿真结果研究分析了博弈对象的数量、 博弈半径和博弈规则对博弈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间接经济效益的波及效应和摄动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接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益传递系数两个变量的变动都会引起国民经济间接经济效益总 量的变动, 前者称为波及效应, 后者称为摄动效应. 本文对这两种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并利用投入产出表提供的数据, 分析了1987- 1997 年四川省国民经济的波及效应和摄动效 应. 提出了一种波及效应定位图的方法, 对各部门的波及效应进行了分类. 分析发现: 在10 年 中的不同时期, 促进国民经济间接经济效益总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的, 在前期是摄动效 应, 在中期是波及效应, 在后期是摄动效应和波及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A model of advertising effects has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a distinction between “persuasion” advertising and “trigger” advertising. The former is designed to induce prospective purchasers to try the product and to establish a “product image”. The latter is aimed at “triggering” a purchase on the part of an individual whose image of the product has already been formed. The distinction has major implications for the type and timing of advertising. The model can be applied to determining an optimum distribution of advertising effort in the introduction of a new product, and the optimum advertising media mix.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买卖价差与股票短期收益反转的关系.拓展了“真实”价格保持不变或遵循随机游走的假设,在三种情形下对比连续时间上观测价格和“真实”价格的路径图及其价格变化的联合分布来分析买卖价差对股票短期收益反转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真实”收益的一阶自相关系数接近于0时,买卖价差是造成观测收益反转的唯一原因;当“真实”收益有较强的一阶负自相关性时,买卖价差对观测收益反转的作用不再明显,甚至可能减弱此效应;买卖价差加剧了观测收益的波动.通过买卖价差与股票观测收益间的恒等关系,建立了收益分解模型,将“真实”收益从观测收益中分离,随后使用NASDAQ市场的个股日、周和月数据进行横截面回归和方差比检验,实证结果也支持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5.
收益公布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玲  曾勇  唐小我   《管理科学》2001,4(3):46-51
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是金融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基础 .国外对此作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其中事件研究方法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其普遍适应性导致了它的广泛应用 .目前对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本文试图采用事件研究方法主要针对上海股市进行收益公布的实证研究 .本文研究的经验结果对我国股市的半强式有效性提供了一个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16.
考虑佣金的关联价值拍卖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毕志伟  王彦 《管理科学》2005,8(3):24-27
在标准的只考虑买卖双方的拍卖模型中引入第三方,拍卖公司.拍卖公司提供服务要收取一定的佣金,佣金费用由买家支付,支付额占成交价的比例为k.文章发现,佣金比例k的大小对买卖双方均有一定影响:买方的出价策略变得谨慎但是其均衡期望收益却与k无关;卖方的期望收益受到影响而降低.事实上,拍卖公司的佣金就是来自于卖方的期望收益中.文中就第一价格与第二价格机制在关联价值模型上讨论佣金问题,得到的结果有较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供应链中牛鞭效应问题研   总被引:74,自引:8,他引:74  
牛鞭效应对企业的效益甚至整个国家的经济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 的关注,但直到近年对它才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文章通过文献综述,讨论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 现象和成因,减轻和消除该效应的对策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S Webb 《Omega》1973,1(6):757-770
The paper reports a recent International Wool Secretariat (I.W.S.) study to measure the overall effect on sales of fibre advertising, based on annual data for eight major wool-consuming countries, collected from 1960 to 1970. An economic model of the fibre market is set up, 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is used to demonstrat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bre sales and advertising. The effect of wool advertising is quantified, using the estimated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and its cost is compared with the estimated benefits to the wool industry in terms of increased revenue. Possible drawbacks of the approach described are considered, and aspects of the work requiring further study are also mentioned.  相似文献   

19.
20.
It has been found that for a wide range of industrial products the unit prices and costs decrease by a constant percentage when production volume doubles—this is called the experience effect. This unit price behaviour is also observed for certain classes of bas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As international market competition increases, price behaviour differences among countries may lead farmers, their organizations and governments to better understand what are the causes of the differences so that they can maintain and improve their competitive position international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