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投资者情绪、意见分歧与中国股市IPO之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股票市场IPO首日回报高、长期回报低的现象十分突出,传统理性金融理论难以对这两者同时加以解释.文章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从二级市场个体投资者情绪与意见分歧相结合的角度,利用账户交易数据中的投资者IPO首日净买入构建情绪指标对上述现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IPO首日投资者情绪和意见分歧均对IPO首日回报有显著为正的解释力,尤其是当意见分歧严重时,投资者情绪的影响更大,同时首日投资者情绪对IPO长期超额回报有显著为负的影响,但意见分歧却对长期回报没有影响.文章的研究从二级市场个体投资者非理性偏好角度揭示了中国股市"IPO之谜"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针对影响IPO首日回报率的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因素,本文将机构投资者的私人信息和散户投资者的情绪结合起来,以我国新股发行市场为背景建立模型,对IPO破发或抑价产生的微观机制给出一种理论上的解释。模型结论表明:IPO是否破发主要取决于散户投资者的情绪,而不是机构投资者的私人信息,并且散户投资者情绪越乐观,IPO破发的可能性就越小;同时发现IPO首日回报率与散户投资者情绪正相关,与机构投资者的私人信息负相关。以2010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沪深交易所上市且披露网下具体报价情况的477家IPO公司为样本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支持了模型结论。研究结果对于如何提高IPO发行效率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细分IPO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投资者关注指标,从一、二级市场两个维度考察投资者关注对IPO首日超额收益的影响.基于2012年~ 2015年间138只创业板IPO新股样本进行研究,采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一级市场上股票发行定价明显偏高,新股定价前一级市场投资者关注加剧了发行价格超出内在价值的程度,由此导致较低的定价效率.隐性市盈率上限的窗口指导抑制了一级市场定价泡沫,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新股发行定价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一级市场定价泡沫越大的新股在上市首日产生的超额收益越高,同时二级市场投资者关注对IPO首日超额收益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噪声交易者与IPO溢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数学模型分析IPO市场中的噪声交易者(狂热投资者和正向反馈交易者)对新股首日交易价格的影响.模型表明,持过度乐观预期的狂热投资者愿意为IPO支付较高的价格,来自狂热投资者的需求使新股上市首日交易价格高于发行价格;正向反馈交易者观察到上市首日交易价格的上涨,会在随后积极加入市场,理性投机者预期到正向反馈交易者的存在,会在上市首日加大对新股的需求,使首日交易价格进一步上涨.狂热投资者和正向反馈交易者的同时存在使IPO上市首日价格偏离了内在价值,产生了IPO溢价.IPO溢价与投资者狂热程度和正向反馈交易风险成正比,而IPO长期表现则与投资者狂热程度和正向反馈交易风险成反比.噪声交易者的存在能较好地解释IPO首日超额收益和长期表现欠佳现象的并存,也能较好地解释中国IPO首日超额收益在不同时期内的波动.  相似文献   

5.
询价制度下中国IPO长期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自2005年1月实施询价制以来至2010年6月30日在我国沪深股市发行的461个IPO样本,分别采用事件时间和日历时间的研究方法,使用不同市场基准计算IPO等权平均、总市值加权平均收益率,并实证检验了IPO长期表现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询价制下中国IPO在3年内总体上表现为长期弱势,与询价制实施之前的长期强势结果相反;新股发行的高定价、投资者情绪和意见分歧是我国IPO长期弱势的主要因素;IPO的长期表现受到不同的事件时间和日历时间研究方法,以及使用不同的市场基准收益率和不同的IPO超额收益率加权方式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卖空限制、意见分歧与IPO溢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宜霞  张辉 《管理学报》2009,6(9):1204-1208,1225
以2001~2007年的IPO公司为样本,以分析师对IPO上市首日价格预测的离散程度和上市首日换手率衡量投资者之间的意见分歧,研究在严格卖空限制下,意见分歧程度的大小是否影响IPO溢价.研究结果表明,分析师对上市首日价格预测的离散程度越大,上市首日换手率越高,IPO溢价程度越高;分析师预测的乐观极限越高,IPO溢价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遏制新股炒作,沪深交易所于2013年底出台了相关规定将新股上市首日申报价格限制为不超过新股发行价的144%(本文将其界定为"IPO首日限价政策")。本文以2009~2015年1194家中国IPO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IPO首日限价政策对投资者"炒新"的影响。研究发现:IPO首日限价政策加剧了新股上市初期的炒作,它使新股表现出显著更高的实际首日收益率、连续涨停次数以及实际换手率;IPO首日限价政策也助推了次新股炒作,它显著增加了新股上市后的股价波动率、换手率以及股票定价,导致次新股股价长期居高不下,进而削弱了新股实际首日收益率与未来市场表现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拓展性研究还发现,在IPO首日限价政策实施后,具有炒作概念的新股其炒作现象反而更严重;2014年推出的IPO发行定价管制与IPO首日限价政策产生了政策叠加效应,强化了后者的负面影响;此外,IPO首日限价政策还显著增加了新股上市后的股价同步性。综合来看,IPO首日限价政策的实施效果事与愿违,它不仅未能抑制新股炒作,反而对投资者"炒新"产生了"刺激效应",不利于新股价格发现,并降低了股票市场定价效率。本文在理论上丰富了IPO以及交易监管制度经济后果方面的文献,在实践上则为完善IPO监管制度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IPO首日收益异象的形成一直有争议,而发行价偏低的抑价观点也受到某些实证研究的挑战。本文在一级市场中引入噪声申购者影响,并综合信息不对称和噪声交易两类因素,对IPO首日收益的形成进行研究并实证。研究发现,IPO首日收益与新股的一、二级市场错误定价均有关,前者由信息不对称和噪声申购者共同决定,后者由上市首日的噪声交易者(狂热投资者和正向反馈交易者)决定,其中后者的影响更强。  相似文献   

9.
考虑IPO股票长期持有收益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将单期决策的效用函数拓展为多期决策的效用函数,在理性预期模型框架下,以我国新股发行市场微观结构为背景建立理论模型,对信息披露影响IPO首日回报率的微观作用机制提供了一种理论解释。模型表明:信息披露与IPO首日回报率负相关,披露的信息即公共信息降低了二级市场定价对一级市场定价的偏离程度,从而对IPO首日回报率产生负向影响。以2009年6月至2016年11月在深圳主板上市交易的593家IPO公司为样本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论支持理论模型结论。本文的研究不仅在研究视角、方法上丰富了IPO首日回报率的研究文献,而且可以为监管者提供相关的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宋顺林  唐斯圆 《管理世界》2019,35(1):211-224
新股首日涨停板制度(首日价格管制)类似于向上熔断机制,目的是为了抑制投资者"炒新"。但理论上,涨停板制度可能抑制新股投机,也可能反向助长投机。本文以2006~2017年的2109家IPO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首日价格管制导致IPO溢价更高;新股价值不确定性越大,首日价格管制对IPO溢价的影响越大;首日价格管制期间,投资者情绪对IPO溢价的影响更大。此外,首日价格管制还放大了新股上市后的股票换手率和股价波动率,导致新股上市后的股价短期内进一步非理性攀升;但长期来看,新股的换手率和波动率会回归正常水平,新股的股价也会向内在价值回归。最后,本文基于PSM+DID的方法进一步验证了文章的主要结果,结论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11.
IPO的抑价问题是金融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为了解释这一现象,国内外许多学者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本文通过对我国沪深两市在2004年4月8日至2007年5月1日这一期间IPO上市的200只股票进行研究,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特点,提出新股定价应以公司的内在价值为基础,结合二级市场上投资者对新股的期望值,并分析了影响二级市场上投资者对新股的期望值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投资者情绪如何影响股票定价,并以2006 年—2011 年间917 家IPO 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 结果发现: 1) 市场情绪和个股具体的情绪均显著影响IPO 溢价. 具体而言,市场情绪较高组比较低组的IPO 溢价高36% (63% vs 27%) ,个股具体情绪较高组比较低组的IPO 溢价高24% (56% vs 32%) ; 2) 公司价值不确定性越高,市场情绪对IPO 溢价的影响越大,公司投机风险越高,市场情绪对IPO 溢价的影响越小; 3) IPO 溢价较高的公司,其股价在上市后会逐渐反转.  相似文献   

13.
基于标准金融理论与行为金融理论相结合的思想,力图刻画投资者情绪的生成机理。以引起投资者情绪变化的货币环境、市场收益、市场波动、相关资产收益等因素为起点,引入市场投资价值、市场预期两个中间变量,建立了包含直接和间接影响两类路径的投资者情绪生成概念模型。使用中国股市2014年7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间的667组日度数据,在VAR建模的基础上开展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市场收益对投资者情绪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市场波动和相关资产收益两因素基于市场预期中介变量间接负向作用于投资者情绪,而修正后引入的经济周期波动变量可以基于市场投资价值中介变量对投资者情绪产生正向影响,并进一步发现了市场收益、市场投资价值与投资者情绪之间存在正反馈强化过程。研究揭示出了投资者情绪生成的影响因素体系及其实现路径,将该领域研究深入到机理分析层面,并从一个侧面佐证了中国股市过度投机行为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陆静  周媛 《中国管理科学》2015,23(11):21-28
投资者情绪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反映了资本市场上非理性因素对资产定价的作用程度。本文采用证券投资基金的损失率来构建投资者情绪指数,并以此研究了其对中国AH股交叉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控制Fama-French三因素以及宏观经济变量的情况下,投资者情绪对同期的A股市场和H股市场都具有显著影响,即情绪高涨时,股票价格上涨,反之亦然;此外,投资者情绪对A股市场未来12月的收益率具有显著的反转预测,对H股市场未来6月的收益率具有显著的反转预测,说明中国大陆股票市场受投资者情绪影响的持续时间更长,反映了两个市场间非理性程度的差异和市场效率差异。本文的研究丰富了现有文献,为A股市场交易和监管制度的完善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投资者情绪如何影响股票定价,并以2006年—2011年间917家IPO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市场情绪和个股具体的情绪均显著影响IPO溢价.具体而言,市场情绪较高组比较低组的IPO溢价高36%(63%vs 27%),个股具体情绪较高组比较低组的IPO溢价高24%(56% vs 32%);2)公司价值不确定性越高,市场情绪对IPO溢价的影响越大,公司投机风险越高,市场情绪对IPO溢价的影响越小;3)IPO溢价较高的公司,其股价在上市后会逐渐反转.  相似文献   

16.
中国股票市场IPO折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IPO折价普遍存在于世界股票市场,有关IPO折价的研究是一个热点问题.中国股市的特殊性使IPO上市股票的折价不但符合IPO的普遍规律,而且具有很多独特的规律.结合有关折价原因的几种理论和假说(包括信息不对称、股权分配、投资者非理性等),对中国股市IPO折价的存在性和不同市场、股票类型折价的差异性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等进行实证研究,并对承销商声誉的衡量、股市上升期和下降期的折价表现、同一企业A股和B股发行顺序对折价的影响等进行研究,揭示中国IPO折价的存在性、股票市场的差异性以及造成差异的原因,探索股票一、二级市场的有机结合路径,对规范和完善IPO市场定价机制、帮助监管者制定规则和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投资者情绪与IPOs之谜——抑价或者溢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运用不完全理性投资者的情绪譹全面解释国内市场IPOs之谜,并且论证投资者情绪是资产定价的重要因素。首先论证国内理性解释的前提不成立;其次全面解释IPOs之谜的三大现象;进而利用其他反映情绪的指标间接证明新股首日收益是情绪指标;最后,证实情绪和市场收益之间存在双向反馈关系,以及情绪对市场收益的跨期反向影响(长期收益反转)和短期市场收益与情绪的相互正向影响(短期收益惯性),从而论证了投资者情绪是资产定价的重要因素。而一旦证实情绪可解释市场短期收益惯性、长期收益反转的现象,逻辑上就可以解释行为金融学中著名的"过度波动之谜"和"股权溢价之谜",因此本文的贡献将不限于解释IPOs之谜的范畴。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证券机构投资者预测能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玉臣  李可 《管理评论》2004,16(7):16-20
对股票价格走势特征的研究是证券投资理论永恒不变的主题,从传统金融理论到行为金融理论.无论从何种角度进行研究和分析,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本文将运用近几年最有影响的行为金融理论.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中国机构投资者对股票走势的预测能力。以BSI指标代表投资者预期.研究其与中国股票市场收益情况的相关性,通过历史数据的回归分析加以判断,得出了股票市场短期走势不可预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投资者情绪是行为金融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行为金融理论,人的情绪会影响其投资者决策,进而会影响证券市场的股票收益。本文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证券市场投资者情绪进行实证研究,构建出了一个包含六个基本成分指标的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数来对投资者情绪的测量。  相似文献   

20.
个人投资者情绪能预测市场收益率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首次研究了中国资本市场上个人投资者情绪(包括散户投资者情绪和大户投资者情绪)与市场收益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市场收益有助于个人投资者情绪指数的预测,个人投资者情绪却无助于市场收益的预测.这是因为,个人投资者情绪对股票流动性有正面影响,但是股票流动性和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朗,导致个人投资者情绪不能预测市场收益率.中国股市控制权仍然掌握在机构投资者手里,而且机构投资者比个人投资者更有信息优势,投资行为更理性.本文从股票流动性这个新的角度来解释投资者情绪与市场收益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有助于理解机构投资者的情绪比个人投资者的情绪更不易受股市大盘影响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