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本文介绍改性水玻璃粘结剂的混制设备、制备工艺及用于取代合脂砂制芯的型芯砂配方和性能,分析了该粘结剂的改性机理及代替树脂制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ZNM-Ⅲ水玻璃复合改性粘结剂的制备工艺、ZNM-Ⅲ砂的最佳配方及性能,并探讨了改性机理。此种芯砂可替代合脂砂制作Ⅱ、Ⅲ级型芯。  相似文献   

3.
中等胶结砂岩气藏储层出砂危害极大,气井的出砂临界流量确定尤为重要。克服了以往确定出砂临界流量的现场试验方法成本高及理论计算精度低等不足,研制了测定气井出砂临界流量的实验装置并制定了测定气井出砂临界流量的实验方法。进行了裸眼完井条件下的室内气井出砂临界流量模拟实验,测定了不同生产压差下的气体流量及出砂量,确定了气井出砂临界流量。并利用临界流量反推地层条件下的出砂临界生产压差及产能,形成中等胶结储层气井出砂临界流量的实验测试技术,在南海某气田进行了成功应用。结果表明:该实验测试技术具有先进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实验使用榆林当地低质粉煤作为粉煤原料,粘结剂使用水泥和腐植酸钠以及腐植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组合而成的复合粘结剂作为研究对象;在实验中通过改变复合粘结剂的组合以及复合粘结剂的组成比例,在实验室对粉煤进行处理后使其成型,进行自然风干后测其机械强度、跌落强度、发热量及湿状态强度等重要指标。根据械强度及跌落强度,选出最优复合粘结剂组合和组成比例。  相似文献   

5.
由聚乙烯吡咯烷酮和乳酸-聚乙二醇-2000共聚物(PLA-PEG-2000,mLA/mPEG=10/1)制备了超分子溶液。探讨了超分子溶液的堵水、防砂机理;研究了其堵水、防砂性能,并进行了矿场试验。结果表明,该超分子溶液通过与亲水性界面的共价结合在岩石表面组装成膜;膜的拉伸强度为3.5MPa,断裂伸长率为135%,邵氏硬度为36,在蒸馏水中的溶胀率小于3%;防砂和堵水性能好于当前使用的各种材料;矿场实验表明,防砂有效周期大于22个月,堵水率大于30%。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采用碳酸钠或硅酸钠作为聚乙烯醇砂的硬化剂,进行试验研究的方法及实验数据,从中可以看出以碳酸钠或硅酸钠为硬化剂的聚乙烯醇砂初强度可提高1倍左右,脱模性提高3~5倍,若配合加温(100℃保温1小时)干燥,其抗拉强度可达12~16kg/cm~2。在以碳酸钠为硬化剂的聚乙烯醇砂中添加附加材料如煤粉、重油和柴油可解决聚乙烯醇砂粘砂严重的问题,因此可以代替桐油砂,合脂砂和表干砂投产使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海上稠油油井出砂监测装置进行了研究, 设计了一种室内稠油出砂监测实验系统, 并研制了易于传感器感受出砂振动信号的一次仪表装置, 研发了出砂信号采集分析系统。出砂监测过程中利用压电加速度传感器识别砂粒撞击一次仪表引发的高频振动信号, 采用动态信号处理方法对出砂信号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等。在实验室条件下, 进行了不同含砂量的稠油 (黏度大于 100 mPa·s) 出砂监测实验, 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 在砂样粒度、 携砂流速等固定的条件下, 随着含砂量的增加, 出砂振动信号的均方根值、 功率谱幅值、 方差值等信号特征值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8.
借鉴特细砂混凝土配制规律,进行铁尾矿砂与天然砂混合使用试验.结果表明混合比例适宜的混合砂可以配置出性能优良的混凝土,这可缓解混凝土行业天然砂资源的匮乏压力,存在很大的研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珊瑚砂具有不同于普通硅砂的工程力学特性,南海岛礁工程建设需要研究珊瑚砂地基的承载及变形等特性。对不同承压板、不同密实度条件下的珊瑚砂地基进行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研究珊瑚砂地基的承载和变形等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珊瑚砂地基的沉降量随密实度增大而减小,承载能力和变形模量随密实度增大而增大;方形承压板地基的沉降量小于圆形承压板地基,承载能力和变形模量大于圆形承压板地基。珊瑚砂地基的实际沉降量为经验公式计算值的50%~67%;荷载传递深度约为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2~3倍;水平方向上荷载影响范围为1~2倍的承压板宽度或直径。  相似文献   

10.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经多轮次周期注水后,井间形成优势水流通道,注入水突破现象日益突出,注水效率逐年降低。针对注水突破技术难题,高温(140 ℃)高矿化度(24×104 mg/L)作业环境,开展调剖体系室内实验研究,优选增稠药剂、分选地表砂,并建立调剖模型、耐冲刷定性分析模型,形成增稠液携砂调剖体系及“细目陶粒+ 塔河砂+ 覆膜砂”三段塞调剖工艺技术。增稠液携砂调剖工艺技术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调剖效果,对今后塔河油田碳酸盐岩调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运用能量法,建立了板材拉深过程完整的力学模型。针对板材拉深成形中起皱和破裂的具体情况,定量分析了板材起皱和破裂的失稳判据。确定板材成形的压边力三极限,并推导出板材成形的优化压边力控制规律。运用神经网络实现了板材材料性能参数的实时识别和压边力优化曲线的实时预测。利用LabVIEW软件编译了智能控制系统程序,采用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和产品,建立板材智能化拉深控制系统,实现板材成形的智能化。  相似文献   

12.
铁路客运专线子牙新河特大桥,由于河流常年有流水,为了保障地方水系的通畅,施工的支架体系需要跨越河流,满堂支架无法满足要求,所以采用桩基础(条形基础)、钢管立柱、砂箱、分配梁、贝雷梁、模板分配梁等组成的支架体系跨越河流进行现浇施工,对现浇支架的设计、检算和施工技术进行了总结,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箱梁在压弯荷载共同作用下考虑劳力滞的控制微分方程,取控制微分方程的齐次解作为梁段的有限元位移模式.在变分原理的基础上,分别导出了在仅有轴向荷载及压弯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关于剪滞效应的梁段单元刚度矩阵和荷载列阵.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斜拉桥或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箱形梁桥等剪力滞计算的梁段有限元法.本文的计算结果与有机玻璃模型试验的结果,以及有限条法的分析值均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4.
南美洲Llanos 盆地W 油田的Carbonera 组C5 段内部CC5 小层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道砂体与现低幅度构造 匹配,形成了低幅度构造岩性油藏,但是CC5 层砂体厚度薄、横向变化大、非均质性强,其地震预测精度是该区石油勘 探开发的瓶颈问题,直接影响钻探效果。为此,提出了“五步法精细刻画河道砂体厚度”的技术思路:首先,通过地层 切片技术,刻画水下分流河道的展布趋势;其次,应用正演模拟技术建立储盖组合横向变化的地震调谐效应与地震响 应特征;第三,应用叠后高分辨率处理技术进一步改善地震资料的分辨能力;第四,利用频谱成像技术定性预测了砂体 的厚度变化趋势;最后,通过叠后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定量描述CC5 砂体的厚度及顶面构造形态。该技术思路不仅 落实了河道砂体分布,关键解决了砂体厚度定量预测问题,通过在C 井区进行系统的应用,预测结果为探井开发井位 部署提供更详实依据,得到了新钻井W C4F 的验证,由此打破前期认识的局限,发现了新油藏。  相似文献   

15.
在工程防沙设计中,阻沙率和输沙强度均是确定防护类型及其宽度的重要指标。从工程实际出发,结合典型地形特征,运用实测的阻沙率指标,优化沙漠公路高大沙丘段防沙体系的设计,用理论指导实践的同时,并在实践施工中加以较好地运用,从实践效果上,以阻沙率这一风沙物理指标为依据,确定高大沙丘段的防沙设计参数,是符合实际和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长北气田山西组2段为一套海相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为揭示不同时期小层砂体发育规模及空间分布,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为基础,相控建模为指导思想,短期基准面旋回为地层单元,等时地层格架为约束条件,采用序贯指示数学方法对长北气田山2段4个短期层序的水上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微相小层砂体的发育规模及空间分布进行了随机模拟。砂体展布的三维模拟结果表明,河道自北向南沿物源方向延展,其中SSC1~SSC4短期基准面上升时期,河道加宽,小层砂体沉积厚度加大,物性较好,有利储层发育;下降时期河道变窄,小层砂体沉积厚度减小,物性变差。小层砂体的三维模拟结果在该区勘探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我国几座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顶板开裂的情况,结合沙洋汉江公路大桥的加固工程,分析了箱梁顶板的横向内力。通过实桥计算,发现日照温差在箱梁顶板上产生较大的横向温度应力,在工程设计中忽略该项应力的计算是不合理的。对在车轮荷载作用下的箱粱顶板横向弯曲问题,应用高阶有限条法进行数值分析,并与平面框架法的计算值作了比较,其结果有出入。本文就上述问题对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顶板开裂的原因进行探讨,对今后设计,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箱梁在受弯时,横桥向存在剪力滞效应,为了在计算中应用初等材料力学方法求解,采用了翼缘有效宽度方法。以某实桥为背景,通过对单箱三室连续宽箱梁空间实体模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得出了箱梁顶板及底板的有效分布宽度系数ρs及ρf,并与规范值进行了比较,可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