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论社会适应     
社会适应作为一种复杂的、综合的社会心理现象,其适应层次包括感觉适应、行为适应、认知适应和人格适应.适应过程包括心理发动、评估比较、内容操作和反馈性自我评价四个环节.适应方式有学习、应对和防御.适应的评价标准分为特质内容维度和活动领域维度.  相似文献   

2.
传统行政学的理论研究舍弃了公共行政实践中的法律维度而片面地关注管理维度,这在一个追求"法治化"的国度尤其是中国,难以满足实践的需要。公共行政与同样作为社会管理和控制中介的法律手段之间的功能差异、优先地位以及两者之间的力量对比,成为构筑官僚制行政模式特质和价值取向的关键变量,也对行政改革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对法律维度的研究有可能为解决行政法治化过程中的困难提供一些理论的前瞻和预见。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变迁的视角下,人格变迁,特别是个人现代性(心理现代性)的研究,强调的是探讨分别对应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人格特征,即将人格作为一种社会变迁的后果来看待,而不是对社会变迁具有建构意义的因素来看待.变迁人格是个体在应对社会变迁这一重要社会情境而形成的心理特质,是个体知觉和应对变迁的较为稳定的取向.这一新概念,将丰富社会变迁视角下的人格研究.  相似文献   

4.
应对研究中人格取向的沿革与走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对研究之初以人格取向为主,此时人格被看做是影响应对的决定性因素;情境理论、认知-现象学-相互作用理论等的相继突起,改变了旧有的应对研究的模式,从研究范围、研究思路等方面对人格研究取向提出了挑战,促使其寻找新的出路.当前,应对研究中人格取向的研究,如A型人格、大五人格、自尊、乐观/悲观、自我效能感、心理控制感等方面的研究存在有不足之处.针对当前研究的不足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即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应更多地使用纵向研究设计和跨情境研究设计;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重视应对与人格的相互作用过程;进行跨文化研究;加强应对的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5.
基于某些人格成分在压力应对过程中的中介调节作用的基本观点,提出压力应对人格概念.它具有衡量或促进身心健康特点,也具有在压力刺激下被激发、被考验或被摧毁的特点.基于压力应对过程的分析表明,压力应对人格结构由自我效能、控制感、乐观倾向、自我控制、自我弹性、挑战、承诺等七种核心成分构成.压力应对人格主要从心理生理机制和行为机制两个层面发挥健康功能.未来的研究也需要从压力应对人格的结构和功能两方面获得进一步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领导干部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是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已成为新时期评价领导干部能力的重要维度。探究危机领导,构建有中国特质的危机领导方式成为新的研究期待。在研究过程中,从哲学方法性上追寻领导危机的路径依赖,利用路径依赖的价值和事实两个层面论证路径依赖契合领导危机的诉求。厘析传统型危机领导的路径依赖模型,在对传统型加以借鉴的同时,运用"三论合一""源流共治"的理论及方法,形成新形势下对危机有效领导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人际吸引研究的特质论与情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际关系既是人的社会属性的表现方式,也是人的社会属性的实现途径,从特质论与情境论发展的角度整合人际关系中人际吸引的研究可知:在特质论的指导下,个性品质、人格类型等是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研究方法为问卷法、访谈法、测量法等;在情境论的指导下,接近性、熟悉性、特殊情境是影响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主要研究方法为调查法、情境模拟实验法;人-情境互动论是两者结合后新的发展趋势,心理情境、主我分享、人际吸引机制等成为人际吸引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语言习得与"行为-认知教学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笔者提出的"人类习得语言在心理学上的假定"入手,对语言习得和外语学习的心理机制展开了讨论,提出了自己新的见解和观点,并针对现代认知论的-些主要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明确指出成年人学习外语的心理机制实际上与现代认知论的观最有差别,以及外语语言知识学习的同化过程与母语语言知识学习的同化过程在心理机制上也存在着相当的差异,并就此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在文章的后部分,向外语教学界和心理学界报告"行为-认知教学法"的核心内容、教学原则和教学设计,以及对相关理论(如知识的同化过程)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这一较具争议性的话题进行了探讨,试图回到吴文藻与费孝通两位跨代社会学大师那里,重新审视他们对于社会学本土化的观点.通过梳理发现,两人既有关联性也有实质上的区别:吴文藻在社会学本土化问题上所持的是以"行动"为取向的社区研究,费孝通则一直践行着吴文藻所提倡的社区研究;而与吴文藻研究所不同的是,费孝通认为社区研究也可以有历史维度,特别是在其晚年的学术反思中愈加突出历史维度在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两人虽在社会学本土化取向上存在着间距,但对当代中国社会学建设均有积极的倡导意义,即中国社会学在坚持一贯的"行动"取向之外,"历史"维度取向的社会学研究将丰富和确证中国社会学的"自性".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工业化道路与苏联模式关系的研究,大体可以归纳为本质相同论、另辟蹊径论和变相复辟论三种主要观点。这三种观点各有其存在的特定的社会基础,并在学术上各有得失。当前关于新中国工业化模式的研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急需克服"主题先行"的影响,避免材料误用,同时应当增加劳动者的视角和劳动过程的维度,积极借鉴相关社会科学领域的成果,形成学科融会、上下互联、古今贯通的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