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考察当代青年职业价值观的新变化,对高中生、大学生以及在职青年三个阶段的当代青年进行了职业价值观的调查,使用自编问卷,包括六个维度:工作保障维度取向、贡献及集体主义取向、自我发展取向、家庭取向、尊重及声望取向、社会关系取向.结果发现:青年女性比男性更加重视工作保障,汉族青年更加重视社会关系,少数民族青年更加重视贡献集体主义,青年人的职业价值取向存在性别及学历水平的差异,但没有发现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2.
青年就业是青年认识社会、独立于社会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全面认识和研究当代青年行为价值取向的窗口.无论是已经就业、刚刚就业或即将就业的青年,都将面临着职业的选择或再选择,他们对各种职业的评价以及择业时所考虑的诸多因素,不仅影响其就业问题的顺利解决,完成青年社会化过程,同时也关系到现有就业机制调整、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及社会稳定.本文拟从青年发展的角度,就青年择业出现的新态势进行分析探讨,以助于青年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一、经济利益的法码加重,成为职业选择的主导因素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青年价值取向是指青年在价值评价的基础上作出的价值选择.它直接关系到新时期青年的成长方向.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是新时期青年价值取向问题的前提;准确理解价值取向标准是新时期青年价值取向问题的关键;维系和巩固价值取向是新时期青年价值取向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李芬青 《成才与就业》2023,(S1):141-142+140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俗话说“人各有志”,这个“志”表现在职业选择上就是职业价值观,它是一种具有明确目的性、自觉性和坚定性的职业选择态度与行为,对职业目标确立和择业动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提高高中生的思辨能力,构建积极职业价值观,培育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的卓越人才,  相似文献   

5.
价值观念是关于客观对象的价值的总观点、总看法 ,是当前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 ,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巨大的变化 ,反映了整个社会价值的取向的演变趋势。从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发展过程 ,可以总结出当代青年大学生价值取向变化的特点 ,在认识这些特点的基础上 ,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关注"新人类",增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人类",作为一个在青年中逐渐递增其势力范围的群体,是不应该被忽视的,分析他们的生活取向与价值选择,可以从中折射出当代青年生活观、价值观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针对工作对象的新特点,从观念上、手段上、方法上进行更新,才能不断增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职业价值取向作为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本研究选取地方性应届本科毕业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对他们的职业价值取向进行探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197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对部分同学进行深度访谈,通过spss分析,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当代大学生选择职业时最看重的是经济取向,而且个体间差异很小;(2)不同专业性质的应届毕业生在职业价值观的劳保稳定维度差异显著;(3)与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相比,来自农村的毕业生更少考虑今后工作的地域取向。  相似文献   

8.
地方性高校本科毕业生职业价值取向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职业价值取向作为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本研究选取地方性应届本科毕业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对他们的职业价值取向进行探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197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对部分同学进行深度访谈,通过spss分析,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当代大学生选择职业时最看重的是经济取向,而且个体问差异很小;(2)不同专业性质的应届毕业生在职业价值观的劳保稳定维度差异显著;(3)与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相比,来自农村的毕业生更少考虑今后工作的地域取向.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青年的思想论述主要涉及青年的地位作用、青年的教育成长、青年的爱情 婚姻、青年的职业选择、青年的缺点不足等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始终贴近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立足无产阶级 的阶级立场,以实现共产主义为价值取向关注青年、论述青年并引领青年的健康成长。学习领会马克思、恩格 斯的青年思想,对于在新时期指导青年的成长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当代青年文艺工作者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时代性。本文就此作一番浅析,以便有的放矢地做好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工作,更有效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1.
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根本在于价值选择,公平与效率是公共政策价值选择面临的两难问题。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公共政策价值取向需要适时作出调整。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乃是社会转型期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最佳选择。公平与效率二者之间可否统一,转型期公共政策价值取向能否实现公平与效率的优化组合,从而达成二者之间的统一,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改革中面临的一个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价值取向不同决定了主体的行为选择方式的差异。传统文化,尤其是工业文化的“崇尚高消费,追求物质享受”的价值取向的弊端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到来日益显现。生态文化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必然,其“崇尚节俭,追求创造”的价值取向将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不仅实现了科学认识的变革,也实现了价值取向的变革,这集中体现于其批判继承了近代人道主义的优秀价值取向,体现于对人的解放和发展的追求。科学认识和价值取向的双重变革使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成为完整严密的社会历史观,也使之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这就是关注人、肯定人的价值优先性、追求人的发展。以人为本理念是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价值意蕴的当代体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价值意蕴,是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当代建构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期,个体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深入研究个体政治社会化价值取向的涵义及其变化趋向,实现对个体政治社会化价值取向的调适与引导,使个体的政治价值目标和价值选择达到某种一致性,从而有利于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是社会发展主体对自身根本利益的追求,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价值,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价值取向的偏离,究其根源,就是人们对社会发展价值取向上认识的偏离,拒斥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单向度的“见物不见人”。对科技的崇拜,对经济增长与物质财富的累加为终极价值目标。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社会发展观,校正社会发展中价值取向的偏离,坚持社会发展价值取向的全面与协调。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社会变迁的角度探讨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现状,揭示了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变化的社会原因。强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的价值取向在于社会选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感悟体验”的学校道德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高校如果不能清晰地提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致并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价值观,极有可能发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偏离。高校核心价值观反映了高校对自身存在意义、价值追求的理解和把握,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高校核心价值观是指在高校价值观念体系中处于核心、支配地位,统摄其他价值观念的核心价值目标和价值导向,是高校全体成员普遍接受认同的内涵为“习得、创新、发展,求真、求善、求美”的群体价值观。高校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是师生在教学塑造、制度保障、环境熏陶、网络导向、社会实践等各个生活环节中自主选择的复杂的立体式交互过程。  相似文献   

18.
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是社会发展主体对自身根本利益的追求,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时常出现价值取向的偏离,拒斥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重物质轻精神,重科技轻人文,重个人轻自然等发展取向。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社会发展观,校正社会发展中价值取向的偏离,坚持社会发展价值取向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认为 ,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 ,人与自然必须协调发展 ,而共产主义是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目的和价值取向是追求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以来唯利是图价值观的反思 ,一定程度上已超越了狭隘的民族地域的限制 ,体现了人类自律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 ,与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具有一致性。它们都追求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都体现出对全人类生存发展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从计划体制时期到当代所经历的从价值取向到工具取向的变迁,指出这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履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却由于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逐利的手段,企业将在无利可图时拒绝履行社会责任.最后,文章提出必须通过国家外在调控与企业内在调控等途径,促使企业合理履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