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论创意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意思维是指创造或创立内蕴特定思想、文化和价值的新意象、新形象或新表象的思维和意识活动.创意思维是从最初的内觉和意念开始的,经过意象这一中介形态,最后上升到表象和形象,意象性是创意思维的本质特征.创意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意象思维,是一种实践思维和价值思维.我们对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已经很有成效了,但对创造性思维之一的创意思维研究还停留在一般的描述和列举事例上,对它的特性揭示还远远不够.因此,像研究其他创造性思维一样来研究创意思维,无论对理论的发展还是对创意实践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试论哲学思维方式的三大历史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定的哲学思想体系都是由一定的哲学思维方式所决定的。世界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三大历史形态,并形成了各属于自己的哲学思维方式。大体上说,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和西方从古希腊到中世纪的哲学思维方式,是一种追求和谐的偏于统一的思维方式;近代哲学思维方式是通过否定古代哲学思维方式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偏于对立的思维方式;现代哲学思维方式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是一种对立统一的结构性的辩证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论思维活动的驱控要素与思维方式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提出并研究思维的三大驱控要素:心理维、事实维、理念维及其形成的驱控结构,以及由其决定的三大思维方式:心理本位的情绪思维方式、事实本位的实证思维方式、理念本位的信念思维方式。本文首次从结构上把思维方式分为如上三种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系列文章(见注释)中的一篇,它从决定思维方式的三大要素出发,引申出三大思维方式,并重点讨论了主体本位思维方式它的自我、群我、超我三种形式的持征和陷井,指出其改进方向在于科学化、现代化、合理化.这对于当代思维方式的改进有实际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创新思维将使我们走向新的哲学境界,从创新思维的视角而言,哲学境界是一种历史境界,是一种时代境界,是一种理性境界。哲学境界的升华需要宏观领域和微观领域的创新思维,需要在两个领域的创新中发展哲学。创新思维包含着深刻的哲学境界,因为创新思维的三种基本形态,即理性形态、经验形态及非理性形态都是哲学意义上的创新,从而使创新思维在三种思潮的冲突中体验哲学境界。  相似文献   

6.
多元思维论     
王南 《学术研究》2007,23(11):30-33
多年来学术界普遍认为,语言是人类唯一的思维材料;概念思维(抽象思维)是人类唯一的思维方式。本文用实例对此提出辩议,认为人类的思维材料与思维方式都不是单一的,而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由此建立起一种多元思维论的新构想,认为人类的最佳思维是多种思维兼用并举,互相反馈,各施其能,以全息思维来把握外部世界的全息内容;主张要突破单一思维论的狭隘局限,大力发展多元思维,以造就一大批具有高度抽象力、高度想象力和无穷创造精神的、思维能力全面发展的开拓型人才,推动我们的事业更快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象思维与西方概念思维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象思维这个概念 ,是作者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中 ,特别是在研究中国传统思维的特征中经过升华而提出来的。象思维之象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观之 ,它的成熟表现形式 ,就是《周易》中的卦象以及道家的道象 ,也包括禅宗悟禅之禅象。文章对中国象思维与西方概念思维进行了比较分析 ,指出象思维具有概念思维所不可比拟的整体创造活力、广阔的思维时空和丰富的内涵。要克服现代人“无家可归”的悲剧情境 ,回归人之本真 ,就必须回归“原创之思”的象思维。  相似文献   

8.
中国美学对于象的思维方式并非一以贯之。象在不同的时代被赋予了不同的审美内涵,因而也表现出不尽相同的审美形态。从整个中国美学史来看,中国美学的象思维有其逻辑的发展与演变过程。这不但是哲学与文化的历史进展的结果,而且也符合其自身内在发展的需要。简言之,汉代以前,象思维的敞开方式主要是以物象为主。汉代至魏晋时期,象思维的表现形态主要是以情象为主。唐代以后,随着道禅思想的深入影响,象思维一方面逐渐被内化,衍生了意象理论;另一方面又要被超越,在意象的基础上发展出意境理论。这样,物象、情象、意象、意境中象思维的逻辑演变构成了中国美学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9.
论虚拟思维方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陈志良  桑业明 《东岳论丛》2004,25(1):157-160
在当代,随着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虚拟实践正崛起为一种新型的实践方式。虚拟思维方式是在虚拟实践基础上产生出来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它不仅再次实现了对实体型思维方式的否定,而且也是在当今时代对实践思维方式的确证,是实践思维方式在现代意义上的延展。虚拟思维方式是一种"如何是"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合成性的思维方式,也是高度个性化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一种思维方式的形成必然与该时期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转型,随之而来的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转变。本文认为,传统思维方式的转变应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与全球化发展相适应,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中华线象思维,古老而鲜活,是兼具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优势,根据线象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人类第三种思维方式。它具有辩证思维、发展史观和创新思维的突出特点,为中华民族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对民族智力创新与和谐世界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概念性思维只是一种最近发生的、较为年轻的思维方式,它曾经历着漫长的"前概念"积淀过程."前概念"阶段是人类思维空间(人类小宇宙)走向独立化道路必不可少的萌芽时期,它孕育着思维往后发展的一切胚胎."前概念"思维包含行为思维、集体表象思维、原始语言思维等人类童年时期的直观思维方式,这一漫长过程的最大成果就是使得思维空间独立于行为空间,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符号、语言、图形等思维载体,发展出了丰富多彩的意象、感觉、表象、记忆等思维能力,这就为下一步的概念性思维的产生打下了深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论巅峰思维     
巅峰思维是指思维经过一定过程后所达到的顶点状态或最佳状态。巅峰思维不是一种单一的思维形式和方法,而是指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高峰期和关键期,也是产生创造性思维成果的最佳状态。巅峰思维属于创造性思维范畴,是一种超常思维、混合型思维,是一种纯化和优化思维,同时也是一种高效思维。巅峰思维伴随着情感的高峰体验。  相似文献   

14.
中西思维方式之大别,来源于说理方式之不同。中国人以事说理,西方人以理(概念)说理。前者的理论形态是纲目体系,后者的理论形态是逻辑体系。在文论、诗学、美学领域内进行中西比较研究,其首要者,是弄清中西两种不同思维方式,否则,一切都会乱了套。  相似文献   

15.
杨紫桂  刘巍 《理论界》2008,20(1):17-18
系统思维是一种崭新的思维方法,它具有整体协调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发展性的特征。科学发展观系统思维是科学思维方式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象思维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为中国的思想文化定下了一个基调,而概念思维作为一种科学化、客观化的认知,也存在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中,两者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互相排斥,而是以一种相反相成的状态共存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笔者提出的熵理思维方式及其根本原理出发,探讨它在人与自然、人 与人、人自身、人的社会和精神等方面的基本思维理念和实践活动的优化原理,它是可持续发 展的哲学基础和思维理念基础,是对一浪高过一浪的关于人类生存发展危机的深入思考,它 尤其适用于发达地区,是21世纪日渐重要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认识有两个起点,着重论述了认识的第二个起点即由思维的抽象上升到思维的具体,这是思维的辨证过程。文章揭示了在这一辨证过程中思维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阐明了创造性思维的内在根据,提出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在于重视发挥思维的想象,抓住事物。现象背后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辩证思维的两种形态且大有思维是人脑对于客观现实认识的间接反映,辩证思维是人脑对于客观现实矛盾认识的间接反映。思维,特别是辩证思维,它既是哲学研究的对象,同时也是逻辑学研究的对象。因此,我们必须区分思维、特别是辩证思维的两种形态,即:哲学辩证思维形态与...  相似文献   

20.
源于<易>的意象性思维,实质上是一种中国式的感悟性体会与象征性表述的文化心理活动.它开启了中国诗性化思维的发展.在文学艺术创造中,这种思维方式化为诗之兴象的艺术思维方式.由此思维方式创造了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系列经典的艺术意象.艺术意象呈现了象喻性文本的审美特征,并使此种类型的文本成为一种见仁见智的文本.也使其阐释的多元性成为一种合理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