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华平 《统计与决策》2016,(14):145-148
文章运用随机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了2004-2013年我国31省市的金融投入产出效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金融效率水平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居后,东北部地区最低.全国各区域金融效率水平逐年提高,且各区域金融效率水平逐渐趋于平衡.因此,东、西部地区应在保持金融效率水平的前提下注重区域内的均衡发展,中部地区则应发挥相对集中的地理优势,以点带全,重点发展一两个省市为金融中心,辐射周边.东北地区则可依靠东部地区的金融资源促进其经济增长的同时,不断发展其金融水平和提高金融效率.  相似文献   

2.
准确把握能源效率空间差异,对拟定我国区域能源差异性政策具有重大意义.文章根据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应用空间统计方法,对2004-2014年间我国省际能源利用效率展开空间自相关性以及集群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省际能源效率呈现出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东部地区较中西部地区空间自相关现象更为明显,省域能源效率空间集群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很难脱离原先的集群,结合能源资源、经济环境和地理位置等对不同省份能源效率聚集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一统筹、二区别、三重点”的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能源效率水平在我国空间分布的显著非均衡性引发了大量相关的研究,但是忽视了能源效率的空间依赖性对其区域分布的影响.同时也缺乏对城市地理单元的考察.文章运用中国1995~2006年210个主要地级市面板数据,首先采用规模报酬不变的DEA模型测算了中国主要地级市全要素能源效率,然后通过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城市能源效率水平空间相关性对我国能源效率地区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超效率DEA以及空间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金融集聚指数以及生态效率水平进行评价,利用2009年-2013年相关数据,通过构建了空间滞后模型对金融集聚与地区生态效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金融集聚与地区生态效率呈现"东高-中西低"良好的统一性,而且各省市金融集聚指数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金融集聚对于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地域与行业差异性,在东部西部地区,金融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地区生态效率水平的提高,而在中部地区,金融集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生态效率的提高;银行业、证券行业以及保险行业对于不同地区的生态效率的影响在大小以及方向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钟祖昌 《统计与决策》2012,(13):101-104
文章首先采用SBM效率分析方法测算了我国1991~2009年各个省份的区域创新效率,接着对地区创新效率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最后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区域创新效率的趋同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创新效率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创新效率空间集聚趋势较为显著;在样本期内,我国区域创新效率存在绝对趋同特征,而且形成东、中、西三大俱乐部趋同。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对我国省域金融开放水平进行测度的基础上,结合地理相邻、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三种空间权重矩阵对2004-2015年我国大陆31省城的金融开放水平及其地区差异进行了考察,并对金融开放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发现:第一,我国总体金融开放水平不高,需推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第二,我国省域金融开放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联系,而且这种空间联系受省域间经济联系的影响逐渐增强;第三,金融开放水平的区域分布不平衡,且表现出明显的区域集聚特征.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强可处置性方向距离函数测度了2013年我国农业水环境效率,并进一步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农业水环境效率的空间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31个省域的农业水环境效率在空间上是相关的,其分布特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具有非均衡的空间分布特征,大致呈现从东到西逐步降低的分布格局,二是具有一定的空间聚集特征,东部沿海地区是农业水环境效率的高值集聚区域,而中西部地区是农业水环境效率的低值集聚区域;(2)影响因素对农业水环境效率的影响表现为,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的农业结构变动、良好的农业环境基础设施条件和针对性的环境规制有利于农业水环境效率的提升,而粗放型的农村工业增长方式降低了农业水环境效率.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我国345个城市的空间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了金融集聚与城市经济绩效的空间相关性,通过Moran's I指数可以看出我国城市经济绩效与金融集聚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运用SEM模型和SDM模型对2012年我国345个城市的空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城市经济绩效和金融集聚对相邻城市经济绩效的提高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度对城市经济绩效的提升有正向作用,但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政府作用不仅对所在城市经济绩效的提高有正向影响,而且对周边地区有正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2000-2011年全国221个地级市样本组成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相关性检验,发现我国高校和在校大学生的地区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进而利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中国高校区域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人口总量是我国高校集聚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支出亦对高校区域分布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等教育质量对高校区域布局的影响程度最大,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次之,同时,验证了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0.
区域低碳发展指数对于客观度量和对比不同地区的低碳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综合空间距离法与人类发展指数的构建思路,从区域低碳经济、区域低碳能源效率、区域低碳环境三个维度构建了区域低碳发展指数模型,并运用中国30个省份2005-2011年的实际数据,对各区域的低碳发展水平进行了动态分析和地区差异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低碳发展平均水平北京最高,宁夏最低;全国低碳发展水平稳中有升,但地区间的不平衡性有加剧的趋势;排名前30%的地区低碳发展差异性在缩小,排名后30%的地区之间不平衡性则逐渐趋于稳定;东部经济区的低碳发展水平最高,其次是中部和西部;聚类结果表明,按照低碳发展水平将各地区分为高、中、低三类是比较合适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共享投入关联两阶段DEA模型测量区域金融效率,以各地区存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衡量区域金融发展规模,运用Hansen的门槛规模模型检验了区域金融发展规模与金融效率的非线性关系.结果显示,区域金融发展规模与金融效率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在金融发展水平低的地区,金融发展规模改善金融效率的作用最强;金融发展水平中等地区,金融发展规模改善金融效率的作用依然存在;而在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金融发展规模不再具有改善金融效率的作用.最后,提出了深化金融发展规模与改善金融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2005—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总体影响。研究表明,科技金融提升了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技术创新也发挥显著的积极影响,同时技术创新与科技金融的深度协同也能够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可以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与市场运行效率、社会福利水平与共享经济成果、自然资源利用率与生态环境污染三个维度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作用于经济结构与市场体系、国民经济素质与人力资本两个维度抑制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对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影响并不显著。分区域观察,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的互动融合能够显著促进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但却抑制了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2004-2015年中国省际家庭债务数据,通过构建空间计量SLM及SEM模型,研究了省际区域家庭债务的空间相关性.结果显示:(1)我国家庭债务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集聚效应,且样本期间的Mo-ran'sI指数显著为正,这表明我国家庭债务具有正向的空间相关性;(2)空间相关性对区域家庭债务的增长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即一个地区家庭债务的增长将通过空间溢出促进周边地区家庭债务的增长;(3)住房价格及人均收入水平对家庭债务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人均储蓄对家庭债务的影响为负,经济发展水平对家庭债务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曾昭法  王颖 《统计与决策》2017,(11):152-156
文章利用2008-2014年31省区面板数据,采用Bootstrap-DEA方法和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金融生态系统运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区域差异分析.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总体效率不高,各省及地区间差距较大,效率的区域分布呈现出较为规律的东、中、西、东北部地区梯度递减的趋势,各年间各个地区的效率值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社会福利情况、政府干预程度、教育支持力度、金融就业人员规模、金融发展水平等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各个地区金融生态系统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5.
金融生态系统运行绩效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区域之间资源的利用效率、经济的发展效率、市场秩序的调节效率以及金融主体的经营效率,能够综合反映区域金融的发展水平。通过构建纳入空间异质性—非期望产出因素的区域金融生态效率测算模型,对中国2006—2015年省际金融生态运行效率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金融生态运行效率测度会对真实情况出现估计偏差,对政策制定产生误导,因此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效率测度更为合理。中国金融生态运行效率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空间技术异质性导致金融生态运行效率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效率依次递减的格局,并且差距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城市群工业集聚水平的提高能够提升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文章通过运用区位商和工业集聚水平增长指数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工业集聚水平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运用城市群工业集聚空间自相关分析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工业集聚空间格局合理性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影响中国十大城市群工业集聚水平;且工业集聚水平及发展趋势有明显差别,具有区域差异性;城市群工业集聚空间格局合理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吕勇斌  张琳  王正 《统计与决策》2012,(19):111-115
文章采用泰尔指数度量我国1990~2009年农村金融发展的地区差异性,并运用空间经济学理论,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强烈的区域不平衡性和空间依赖性,而且这个空间依赖性在加强。农村经济增长对农村金融发展的推动作用在减弱。  相似文献   

18.
陈正  李明明 《统计与决策》2011,(11):109-110
文章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30个省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分析表明自1978年以来,中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空间相关性逐年加强,区域经济与其相邻地区的经济有着较强的稳定性关系.通过面板数据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得出第三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金融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空间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两型社会指标体系测算中国31个省市两型社会综合指数,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金融相关率、金融效率、金融广度对两型社会的作用。在聚类的基础上,对各类别金融促进两型社会效应的空间差异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相关率、金融深度和金融广度对两型社会发展作用的方向、程度和显著性三个方面均具有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借助DEA方法和空间杜宾模型,比较分析全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沿线地区硬软性基础设施投资绩效及其对经济增长集约化的空间效应.研究显示:丝绸之路经济带硬性基础设施投资处于较高的技术效率水平;区域经济增长集约化呈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与全国比较,硬性基础设施投资绩效对经济带的效应明显,尤其是对西北地区产生的本地和溢出效应最大;软性基础设施投资绩效虽然明显提高整个经济带的集约化水平,但对西北地区产生负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