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生产、生活和生态三方面归纳分析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因子,以此为依据构建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弥补了以往选取评价指标在理论依据方面的不足.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对广东省21市低碳经济发展进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多数人均GDP排名靠前的珠三角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却排在倒数,而部分人均GDP排名倒数的山区城市,其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却位居前列,表明广东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牺牲了环境、资源的因素;动态的数据则反映了广东低碳经济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文章从低碳能耗水平、低碳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支撑水平、自然环境水平五个方面构建了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综合评价了我国30个省市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得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趋同于经济发展状况,大致呈现东、中、西阶梯状分布:东部沿海省市发展好于中部,西部省市靠后。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区域低碳发展能力的内涵,综述了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详述了指标构建的原则和方法,构建了一套含有三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的区域低碳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低碳产业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如何科学合理地对产业部门进行低碳发展评价对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AHP模型与GEM模型有机结合,从产业的经济效益、能源消费、碳排放和环境治理4个方面构建了工业部门低碳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及AHP-GEM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武汉市工业部门为例进行低碳发展评价的实证研究,得出了11个工业部门的低碳发展评价排名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选取大陆31个省份2007—2014年样本数据,分别测算三区域、八区域分组下快递业发展的不平衡性及极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快递业发展存在较强的区域不平衡性,且这种不平衡性还呈现不断加大趋势;东中西快递业发展不平衡性明显,总体呈现东部强中西部弱的特点,基尼系数分解结果显示,东中西组间差异为不平衡性贡献了70%以上的份额,同时东部和西部地区内部也存在相当程度的不平衡性;八区域不平衡性也非常明显,总体呈现沿海强内陆弱、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基本格局,组间差异贡献了88%左右的份额,就区域内而言,南部沿海和西北地区不平衡性较强,东部沿海、长江中游及东北地区则较为平衡;三区域及八区域分组下快递业不平衡发展均呈现出不断增强的极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文章依据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构建了由低碳发展、低碳环境、低碳技术与政策三个方面构成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从驱动机制出发,将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解为需求角度的经济结构、供给角度的能源消费结构和技术角度的科技创新效率;接着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06~009年的数据,经过正向化、无量纲化处理之后以均方差法进行线性加权计算了各省2006~009年的综合评价得分;并以此得分为基础,用面板数据对本文的三个影响因素进行线性回归;最后,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SOM神经网络,分析与评估了我国四大经济区域复合生态系统健康等级.空气质量、住房消费和节能降耗对复合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影响力最大;中国区域复合生态系统主要处在健康和亚健康状态,江苏复合生态系统健康值排名第一,处于健康状态;天津经济子系统和海南自然子系统排名第一,健康值都超过0.8,处在很健康的状态;北京社会子系统健康指数排名第一;东部地区生态系统健康总指数最高,社会、经济和自然健康指数排名都是第一,也都超过0.6,处在健康等级.  相似文献   

8.
城市低碳发展的熵值-灰色系统评判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构建城市低碳发展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针对城市低碳发展评判中的模糊性和灰性特征,将熵值理论引入城市低碳发展评判中,构建了城市低碳发展熵值-灰色系统评判模型.对1990~2009年上海市的城市低碳发展水平作出了评价。同时,采用截面数据对北京、重庆、天津以及上海这四个直辖市的城市低碳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检验,并利用聚类分析法对四个直辖市的各指标数据进行聚类分析,证明所构建的城市低碳发展熵值-灰色系统评判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构建科学的区域低碳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对于准确评价中国低碳技术创新能力现状和分析影响低碳技术创新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区域低碳技术创新系统特征,通过理论遴选以及运用专家咨询法、隶属度法、相关分析法和鉴别力法等多轮实证筛选,构建了区域低碳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模型分析表明,显性的低碳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能力与隐性的低碳技术创新支撑能力三者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调是实现区域低碳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的前提和保障,而低碳技术创新经费投入是影响中国区域低碳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PSR(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构建了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相关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测算,从压力层、状态层和准则层视角对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全国以及四大经济区域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协同性与时空演进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不同省份在三大准则层的表现和排名具有差异性;Dagum基尼系数测算结果显示,中国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各区域逐渐趋向协同发展;Kernel密度估计结果表明,中国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逐渐提升,但各区域的演进规律呈现差异化。  相似文献   

11.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低碳城市是伴随着低碳经济提出的发展目标。构建全面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准确认识和量化评价低碳城市,推动其建设和发展。因此,文章在分析低碳城市的内涵及特点基础上,试图从经济低碳化、基础设施低碳化、生活方式低碳化、低碳技术发展、低碳制度完善度和生态环境优良六个方面构建一个比较全面有效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以期推动我国低碳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首先利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DEA模型测度了中国30个省份2000—2012年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并通过Dagum基尼系数分解和Kernel密度函数估计方法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空间非均衡程度及其演进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Dagum基尼系数分解表明,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着显著的空间非均衡;区域间空间非均衡和超变密度目前仍是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空间非均衡的主要来源;Kernel密度函数曲线表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空间非均衡程度呈扩大之势,且已经出现了两极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保序主成分评价法对两方面测算,将二者对比研究;引入绝对与相对不平等测度,并将Gini系数及其分解推广到多维场合,更深入、全面地度量数字经济水平以及经济水平的地区差异,一维Gini系数仅从水平高低度量地区差异,而多维Gini系数可以反映地区差异的多维特征,提供新的地区差异测度;基于莫兰指数构造检验统计量,检验数字经济是否可以打破经济发展的地理位置限制,并探讨数字经济水平的时空收敛性。研究发现:总的来说,数字经济水平与经济水平相关性很高,相辅相成;从数字经济水平排名来看,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天津排名靠前,山西(20~27)、河南(23~27)、广西(28→30)、甘肃(27~29)、新疆(25~30)排名靠后,重庆、河北、江西、黑龙江、贵州等地排名进步较大,福建、宁夏、内蒙古、青海、山西、新疆等地排名退步较大;在新冠疫情下,中国多数省份经济水平有一定下降,但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仅有福建、海南略有降低,其它省份数字经济水平仍在提高;中国经济及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都较大,主要取决于东—中、东—西地区差异,中—西地区差异相对...  相似文献   

14.
实现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文章基于2009—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DPSIR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五个方面构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Dagum基尼系数法揭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并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各地区收敛状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波动状态,其中,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低但增速最快;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差异不断缩小,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最大,东部与西部地区间差异最为明显,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差异;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地区具有不同的α收敛、β收敛特征。  相似文献   

15.
发展低碳经济,降低碳排放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而一个国家的碳排放量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这些因素对碳排放量的贡献也不同.文章通过区分我国东中西部不同区域的特征,构建省域GMM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人均GDP、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外贸依存度、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域中影响碳减排的因素效果是有差异的.从而,提出了减少碳排放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经济环境因子、技术因子和自然禀赋因子,利用三个因子的贡献率作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的权重,计算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陕西省的生态经济系统的研究为西部能源富集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文中运用能值分析方法,构建了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指标体系,即从社会、经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指数方面评判陕西省2000~2007年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结果显示陕西省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依赖当地的不可更新资源;能值自给率达99%以上;人口数量已经超出环境承载量且环境污染严重;可持续发展指数颇高(指数高说明区域发展水平低),说明陕西省仍处于不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统计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低碳经济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中国作为一个二氧化碳排放大国,发展低碳经济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构建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很多指标数值都超出临界范围,说明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任重而道远.同时对国内30个省市进行综合评价、比较发现,中国在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分三个层次:东部沿海城市发展得最好,中部城市次之,西部靠后.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旅游碳排放强度为指标,运用泰尔指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我国省域旅游碳排放的时空格局、区域差异与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3-2012年我国旅游碳排放强度整体呈降低趋势;中部地区旅游碳排放强度高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泰尔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旅游碳排放的区域差异逐渐缩小,区域内部差异是引起整体差异的主要原因;我国旅游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高碳排放强度地区主要集聚在西北地区,低碳排放强度地区集中分布在长三角及其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20.
邱珊 《统计与决策》2016,(1):139-141
通过构建文化产业的生产函数实证研究了文化产业的区域集聚度,使用区位集聚熵、产业动态集聚度、静态集聚指数及集中度等测度指标,利用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1999~2013年的宏观统计数据对文化产业集中度进行测算,认为我国文化产业存在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集聚度及贡献度高于中西部地区,但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快于东部地区,研究结论可以为我国文化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