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统计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运用2011-2016年发布股权激励计划的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激励效率的角度,探讨公司规模、成长性及产权性质等异质性要素如何影响公司股权激励工具的选择。研究发现,公司规模能够显著影响股权激励工具的效率,大型上市公司更适合使用股票期权,而小型上市公司更适合使用限制性股票;且公司成长性越高,上述匹配关系对股权激励效率的影响越显著。对于国有上市公司,选择股票期权作为股权激励工具比限制性股票更具有激励效率。  相似文献   
2.
我国文化产业的生存状态和成长潜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段升森  张玉明 《东岳论丛》2011,32(9):154-158
在梳理文化产业发展理论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本文运用2008到2010年上市公司行业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文化产业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潜力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实证检验表明:我国文化产业具有良好的成长潜力,但内部各行业的生存状态差异较大,人才资源、技术创新和融资能力是影响我国产业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与制造业和其它行业相比,技术人员比重、R&D投资、银行借款比例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其政策含义是: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一方面要求管理部门制定区别性的政策法规来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也需要文化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健全人才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行业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能力差异状况和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对提高企业成长能力及完善行业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从仿生学视角结合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特点,构建其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山东省400家中小型科技企业调查问卷数据,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不同行业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成长能力进行评价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新能源高效节能行业中小型科技企业内、外部成长能力均较弱,生物工程新医药、新材料应用行业中小型科技企业综合成长能力较强,完善金融生态环境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可成为提升不同行业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能力的首选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东营为例,通过构建专门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检验2000~2012年黄河三角洲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即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区域生态环境将呈现先优化后恶化的趋势。而13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度程度呈现由中等向优质的系统演进,但生态环境建设仍整体落后于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成长是自身功能系统与外部环境系统间的非线性时间维反馈过程.通过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了含有79个反馈回路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机制模型.模型分析表明完善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机制应包含内生成长机制和外生成长机制两部分,内生成长机制是根本动力,外生成长机制是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的必要条件和补充,它们的协调互补决定了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成长能力和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6.
构建科学的区域低碳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对于准确评价中国低碳技术创新能力现状和分析影响低碳技术创新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区域低碳技术创新系统特征,通过理论遴选以及运用专家咨询法、隶属度法、相关分析法和鉴别力法等多轮实证筛选,构建了区域低碳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模型分析表明,显性的低碳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能力与隐性的低碳技术创新支撑能力三者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调是实现区域低碳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的前提和保障,而低碳技术创新经费投入是影响中国区域低碳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文章试图构建仿生学视角下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的规范研究范式,运用企业生态理论揭示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外部成长特征,用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探讨其内部成长特征,并根据理论分析结果,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了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成长机制模型.模型分析指出完善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机制应包含外部环境系统反馈回路、自身功能系统反馈回路和各子系统间交互作用反馈回路,错综复杂的交叉反馈回路形成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系统功能网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